- 年份
- 2024(2636)
- 2023(3704)
- 2022(3051)
- 2021(2828)
- 2020(2427)
- 2019(5377)
- 2018(5252)
- 2017(10562)
- 2016(5752)
- 2015(6040)
- 2014(6119)
- 2013(6033)
- 2012(5618)
- 2011(5099)
- 2010(5218)
- 2009(4824)
- 2008(5140)
- 2007(4842)
- 2006(4159)
- 2005(3918)
- 学科
- 济(21955)
- 经济(21923)
- 业(17642)
- 管理(17182)
- 企(14706)
- 企业(14706)
- 方法(10189)
- 数学(8365)
- 数学方法(8264)
- 财(7771)
- 学(6907)
- 中国(6686)
- 制(5777)
- 银(5470)
- 银行(5463)
- 务(5428)
- 财务(5418)
- 财务管理(5403)
- 融(5393)
- 金融(5392)
- 农(5328)
- 企业财务(5286)
- 行(5120)
- 理论(4939)
- 业经(4743)
- 体(3789)
- 技术(3758)
- 农业(3739)
- 教育(3540)
- 贸(3348)
- 机构
- 大学(89277)
- 学院(86660)
- 济(34234)
- 经济(33515)
- 研究(30559)
- 管理(29615)
- 理学(24827)
- 理学院(24470)
- 管理学(23998)
- 管理学院(23805)
- 中国(23133)
- 财(19230)
- 科学(19211)
- 京(18714)
- 所(16496)
- 财经(15285)
- 农(15084)
- 研究所(14927)
- 经(13844)
- 江(13412)
- 中心(13266)
- 范(12696)
- 师范(12552)
- 业大(12275)
- 农业(11902)
- 北京(11713)
- 经济学(11466)
- 财经大学(11445)
- 州(11064)
- 院(10406)
- 基金
- 项目(54828)
- 科学(43162)
- 基金(41004)
- 研究(38550)
- 家(36653)
- 国家(36310)
- 科学基金(30461)
- 社会(25275)
- 社会科(24002)
- 社会科学(23993)
- 基金项目(21012)
- 省(20337)
- 自然(19828)
- 自然科(19343)
- 自然科学(19337)
- 自然科学基金(19022)
- 教育(17968)
- 划(17966)
- 资助(17042)
- 编号(14138)
- 成果(12834)
- 重点(12759)
- 部(12658)
- 性(12286)
- 创(11084)
- 国家社会(10996)
- 发(10972)
- 教育部(10895)
- 科研(10615)
- 课题(10439)
共检索到131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旭友 何炼成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当前出现的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陷阱明显不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形式单一,居民和国家储备资产结构不合理。有序化解流动性过剩,一要改善居民资产结构,二要改善国家储备资产结构体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卫平 孔国梁
近年来,我国贸易连续表现为顺差,人民币升值则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涌入国内市场,社保体系不健全以及投资渠道狭窄导致储蓄存款不断增长。流动性过剩导致楼市和股市的“高温”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化解之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维安 周恩源
金融资产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货币与产出、物价的相关性下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步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宏观流动性理论,将货币与金融资产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为其管理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认为,由于融资过程中形成的资金流量与产出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宏观流动性的内涵在于信用扩张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界定了宏观流动性。之后,本文通过对比宏观流动性分析和货币分析框架指出,货币分析是特殊的宏观流动性分析。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宏观流动性分析更具优势。
关键词:
宏观流动性 信用扩张 流量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杰
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讨论,目前存在两种状况,一是有的观点只局限于金融领域,甚至将它只看成为一种货币现象;二是有的观点过度夸大了流动性过剩的负面作用,甚至使人有恐惧心态。其实,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荣华
目前关于流动性过剩的认识很混乱,多数文献只看到流动性过剩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没有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流动性是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抵御风险的那部分物质财富;如果这部分财富超过了抵御风险所必要的数量,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如果微观经济主体所持有的流动性超过了用于防范其个体风险所必要的数量,就出现了微观流动性过剩;如果整个国家所持有的流动性超过了用于防范社会整体风险所必要的数量,就出现了宏观流动性过剩。这样定义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使得微观流动性过剩和宏观流动性过剩是统一和协调的。但是,宏观流动性过剩并不等于微观流动性过剩的简单加总。一般而言,经济主体组合成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宏观流动性,要少于经济主体...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本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包明华 倪晓宁
本文厘正了若干流动性过剩认识误区,阐释了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的本质与定义,测算了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规模和程度,得出了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并不严重、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过热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值得反思等若干结论。
关键词:
流动性 流动性资产 流动性过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张洁琼
受经济增速下滑和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顺周期收缩导致企业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度上升。本文利用2006-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对于不同融资约束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下的关系演变,并以商业信用对企业破产风险的影响来检验商业信用增加的实际功效。实证结果发现:在经济下行周期,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会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而收紧,商业信用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效应顺周期下降,市场整体流动性风险上升。非融资约束型企业会在经济下行周期减少商业信用的使用量,而融资约束型企业的商业信用的替代效应则不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但是,对于融资约束型企业来说,这一替代效应更多的是"虚假替代",即企业并未获得有效的商业信用补充,而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导致的商业信用被动增长,是信用风险上升的信号。
关键词:
商业信用 银行信贷 破产风险 流动性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元全
关于过多的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早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时就被提出,当时宽松的信贷被认为推动了股票市场的高涨。当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被指责导致了市场的崩溃和大萧条时,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又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而现在,随着人们对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的恐惧被低利率环境下货币供给和信贷的持续增加重新点燃,这一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荣华
政策制定者有需要了解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本文在澄清了流动性过剩本质的前提下,提出了流动性过剩测度的方法,测度的结论是我国的微观流动性很长时期就一直处于过剩状态,我国宏观流动性有时是过剩的,有时是短缺的,过剩的时期多于短缺的时期。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含义 测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一、如何定义和度量流动性过剩什么是流动性过剩,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回答。所谓"流动性",原指商业银行所拥有的随时可以用于"投资"(如放贷)的资产。例如,商业银行金库中所存放的现金就是最典型的"流动性(资产)"。在一些国家,其他一些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如短期国债券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自云 周世锋 连玮
若得“死水”复活,需兼具“大禹治水”的非凡胆识和对于某种文化的智慧超越。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的过剩,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都源于银行贷款能力的低下,是大量本来应该贷放的资金而未能贷放出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倩倩 郑建军
流动性过剩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的定义。本文分析了宏、微观流动性过剩之间的联系、区别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在马克思的分析视角下,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是资本过剩。这些过剩资本追逐虚拟金融资产和有限供给的实物资产,造成极大的金融风险和危机隐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抑制新过剩资本生成、疏通既有过剩资本并推动资本向单纯货币职能转换。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资本过剩 性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吉宏 聂晶 邱海滢
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得大量国际游资涌入我国,而我国外需拉动型经济结构又使国内外汇储备激增。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体制不健全和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在界定流动性过剩概念和确立其评判标准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表征及内源性,进而从优化政策环境,保障市场有效运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崔恩烈
在大学教育中 ,人文教育的地位是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大学科技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习的只是科学 ,而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习的是“人学”。“人学”的作用 ,是使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人文教育能以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去挖掘科技领域中的人文因素 ,使科技教育增值。大学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就必须确定人文学科在大学课程中的中心地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朝洋
基于金融监管的边界假设及20002015年中国市场数据,分析宏观审慎政策与跨部门替代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总指标与净部门信贷流动负相关,私人部门信贷呈现从银行部门流向非银行部门。其中,数量型宏观审慎政策对净部门信贷流动具有负向影响,而价格型宏观审慎政策对净部门信贷流动无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中央银行基准贷款利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均对净部门信贷流动有负向影响,意味着政策利率上行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也会促使私人部门信贷从银行部门流向非银行部门。因此,建议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