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16.150.12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05)
2023(4410)
2022(3933)
2021(3483)
2020(3108)
2019(6877)
2018(6746)
2017(13389)
2016(7290)
2015(8189)
2014(7822)
2013(8146)
2012(7804)
2011(7093)
2010(7209)
2009(6921)
2008(7304)
2007(6948)
2006(6498)
2005(6170)
作者
(24003)
(19794)
(19384)
(19143)
(12634)
(9717)
(8864)
(7667)
(7548)
(7304)
(7093)
(6932)
(6800)
(6754)
(6636)
(6311)
(5925)
(5868)
(5817)
(5624)
(5050)
(5036)
(4957)
(4868)
(4691)
(4473)
(4470)
(4292)
(4079)
(3969)
学科
(27447)
经济(27408)
管理(22464)
(21606)
税收(20167)
(20006)
(19890)
(18389)
企业(18389)
(14557)
方法(12786)
数学(10431)
数学方法(10169)
(9253)
(8276)
财务(8260)
财务管理(8237)
企业财务(7939)
中国(7363)
(6440)
理论(6034)
财政(5564)
(5527)
业经(5424)
(5216)
(5150)
银行(5126)
(5094)
金融(5093)
(4795)
机构
大学(114039)
学院(110253)
(42231)
研究(41624)
经济(41269)
管理(36019)
中国(33403)
(30664)
理学(29394)
理学院(28998)
管理学(28286)
管理学院(28088)
科学(27187)
(25551)
(23482)
财经(21798)
研究所(20678)
(19958)
(19594)
(18656)
中心(17398)
北京(16967)
财经大学(15983)
农业(15957)
业大(15877)
(15646)
(14609)
(14568)
(13895)
经济学(13792)
基金
项目(64367)
科学(49278)
基金(47198)
研究(43671)
(43310)
国家(42986)
科学基金(35250)
社会(26483)
社会科(25136)
社会科学(25124)
自然(24155)
自然科(23562)
自然科学(23551)
(23248)
自然科学基金(23137)
基金项目(22959)
资助(21603)
(21305)
教育(19322)
编号(16774)
成果(16062)
重点(15123)
(14188)
计划(12973)
(12879)
(12700)
科研(12686)
(12554)
课题(12147)
创新(11931)
期刊
(48772)
经济(48772)
研究(44001)
(25842)
学报(23757)
中国(23002)
科学(18151)
(16958)
大学(16873)
学学(15877)
(15321)
(15309)
管理(14456)
税务(13575)
(12147)
金融(12147)
财经(11692)
教育(11644)
农业(11040)
(9969)
经济研究(8554)
技术(7946)
国际(6364)
问题(6268)
统计(6239)
(6208)
财会(5996)
(5872)
会计(5860)
(5675)
共检索到18625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伟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虽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给出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但是相关内容难以理解,且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给学习和实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带来了障碍。本文就以上问题进一步加以解析,以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焰  郑海英  
2006新准则有关所得税核算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从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变为"纳税影响会计法",且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了,其暂时性差异也就确定了,相应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也就迎刃而解了。本文结合国际上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阐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确定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切实可行的程序和方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付春  
自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计税基础"一词,它给人们的感觉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神秘莫测。有鉴于此,笔者尝试突破准则的论述,从崭新的角度,全方位地阐述"计税基础"的"前世今生"。通过相关例题验证,文章的创新观点最终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辛连珠  
税法在不阻碍合理的企业重组行为有效实现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重组各方资产隐含增值给予不定期递延纳税优惠原则的确定。首先,从税收中性的角度出发,税收政策的制定应当尽量不影响或少影响资金、货物、人才和技术的自由流动,税法对重组程序视为没有发生过一样来对待;其次,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企业重组各方,对重组后企业应税利润的计算,应以重组前企业的税收要素为基础;再次,企业重组的各方获得的是股权支付。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资产的变现,因而,暂时没有纳税能力,重组企业的纳税义务,应当不定期递延到未来有能力纳税时履行,但重组前后其计税基础总量应当保持不变。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黄德祥  陈艳春  
一、资产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是指某项资产按税收法规规定,在未来收回计税时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其金额是资产的入账成本减去已经在税前抵扣金额后的差额。(1)货币资金和预付账款。该类资产均在经济利益流入(如取得销售收入)时已计税,将来也可以全额税前抵扣。则:计税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申屠新飞  
现行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学术界关于"计税基础"的讨论一直很热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一直是会计实务中的难点,为了让会计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所得税会税差异处理原则,应该结合相关税法规定深入剖析"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概念。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牛建军  
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中计税基础的定义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定义不够严谨,从而给实务工作者和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带来较大的障碍。本文从基础的理论推导入手,对会计准则中的定义进行探讨,试图给出一个关于计税基础更严谨和合理的定义,然后再举例对该定义如何使用进行说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伟  
论所得税计税基础结构──一种关于变化的解释张伟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发展基本特征是经济结构的转换。会计学的发展历史表明,会计学的诸多概念及其内容的变化也是一种内在结构的转换。本文试图用经济学上的这一观点论述所得税(本文主要论述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结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师国敏  
一、所得税在会计中的体现在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应分成两条线来理解,即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的,即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所得税税率。应交所得税作为负债,在会计上设置"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进行核算并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中;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的,作为费用在会计上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并列示在利润表中。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黎明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由于会计计量属性选择余地较大,致使企业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账面记录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分离,加大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守法成本,增加税收征管和稽核难度,可能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本文认为,应针对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构建三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税基础的关系模式。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赵国庆  
我国自2009年起建立了针对间接财产转让的反避税规则,但是对于间接财产转让计税基础的确定却一直缺乏明确的规则指引。本文通过梳理过往实务中间接财产转让计税基础确定的两种常用方法,以案例形式展现其优点与不足,并在一定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一套间接财产转让计税基础确认新规则。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小荣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变迁反映出会计准则中多重计量属性所引致的会计规范和税收法规在相关交易规定上存在的差异。而依据税收透明度及企业所得税法提供的相关资料两方面的要求,计税依据与会计信息指标非常必要保持一致。本文认为,关联交易会计计量与计税基础在关联关系判定标准、关联交易认定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应该将关联关系扩大到个人,并将关联企业认定的控制标准设定为2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赵国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的发布,在税收实务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对于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问题,7号公告只作了原则性的表述。本文结合案例,探讨如何确定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财产应税所得计算的一般性方法,以期对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等财产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