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7)
2023(4778)
2022(4083)
2021(3659)
2020(3283)
2019(7671)
2018(7634)
2017(14437)
2016(7638)
2015(8763)
2014(8941)
2013(8647)
2012(7929)
2011(7417)
2010(7720)
2009(7199)
2008(7206)
2007(6641)
2006(5833)
2005(5308)
作者
(23761)
(20304)
(19940)
(18791)
(12728)
(9518)
(9021)
(7902)
(7439)
(7163)
(6845)
(6750)
(6662)
(6550)
(6190)
(6177)
(5998)
(5916)
(5821)
(5687)
(5084)
(5039)
(4956)
(4668)
(4476)
(4466)
(4409)
(4225)
(4076)
(4007)
学科
(38931)
经济(38913)
(26053)
管理(24579)
方法(21807)
(21148)
企业(21148)
数学(18909)
数学方法(18570)
(17775)
贸易(17766)
(17252)
技术(12484)
(9281)
中国(8978)
理论(7828)
(7602)
(7296)
业经(6805)
技术管理(6800)
农业(6628)
(6541)
地方(6342)
关系(6120)
(5940)
出口(5918)
出口贸易(5918)
环境(4867)
(4852)
(4762)
机构
大学(124472)
学院(123768)
(55308)
经济(54431)
管理(46543)
研究(40499)
理学(40387)
理学院(39987)
管理学(38950)
管理学院(38727)
中国(28046)
(25621)
科学(24524)
(21768)
(20939)
研究所(19032)
(18635)
(18144)
业大(18097)
财经(18008)
经济学(17624)
中心(17312)
(16203)
(16185)
师范(16051)
经济学院(15993)
北京(15961)
(14762)
农业(14726)
(14083)
基金
项目(80820)
科学(63716)
基金(58930)
研究(58173)
(51662)
国家(51316)
科学基金(43580)
社会(37508)
社会科(35879)
社会科学(35869)
(31764)
基金项目(30168)
自然(27873)
教育(27639)
自然科(27305)
自然科学(27302)
自然科学基金(26776)
(26501)
资助(25367)
编号(22933)
重点(18441)
成果(18379)
(18185)
(17403)
(17300)
创新(16376)
课题(16007)
国家社会(15957)
教育部(15812)
人文(15408)
期刊
(57059)
经济(57059)
研究(36583)
中国(21648)
学报(20338)
科学(18209)
管理(17958)
(16651)
(16157)
大学(15697)
学学(14829)
技术(14693)
教育(13637)
(12644)
农业(11727)
国际(10787)
经济研究(10323)
财经(9984)
问题(9215)
技术经济(9110)
(8671)
业经(8441)
统计(8189)
(7582)
(7152)
金融(7152)
科技(7120)
决策(6593)
(6573)
世界(6454)
共检索到182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敬雯  
传统贸易型公司面对加入WTO后的巨大竞争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即由单一贸易型的国有独资企业,转向具有实业依托、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本文联系江苏实际论述了转型的动力来源、思路选择和行业选择,以及进一步转制的对策,并对实现做大做强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朗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论的再思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张文朗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理论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瓦伊纳于50年代初提出的,它至今仍是分析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得失的有效工具。但这一理论有其明显的缺陷、对此,本文试从这一理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应用中所暴露出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慧中  
贸易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国际市场合理布局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交易治理与集聚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贸易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选择。研究表明:具有贸易集聚功能的贸易平台是一种更具效率的贸易载体。相对于分散交易,贸易平台具有显著的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规模的效应,应是我国贸易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本文并对如何建立我国境外贸易平台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霞  余玲  
来华加工贸易型FDI从2000年开始通过加工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两个渠道促成并决定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本文借助于系统的国际收支和对外经贸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展现加工贸易型FDI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确切影响,并通过情景模拟展现如果没有加工贸易型FDI的支撑,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从而为以往的经验分析提供更为严谨的数据支撑和论证。分析表明,如果剔除加工贸易型FDI,长期以来的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会表现出顺差和逆差交替的状态;如果将加工贸易型FDI转变为非加工贸易型FDI,则会出现经常账户持续逆差和资本金融账户持续顺差的格局。尽管加工贸易型FDI是双顺差形成的直接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颖  余官胜  
长久以来主流国际贸易模型中充分就业的假设使经济学界忽略了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就业的分析,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则为此提供了一个可供扩展的框架。将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扩展到存在贸易开放的情况后,本文发现如果一国的比较优势为制造品,贸易开放将会减少就业,这是因为制造品价格的提高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而制造业部门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则阻碍了劳动需求的增加。为了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开放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并且考虑到就业的持续性,本文利用我国省际面板动态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劳动力占比度量我国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不考虑劳动市场刚性时,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响  
8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的“新贸易理论”以及迅速发展起来的“产品周期理论”大大丰富了南北贸易理论的内容,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和国际贸易格局动态研究基础上的开放模型为技术转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技术转移理论作为南北贸易理论的关键内容,提出了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这两个基本的技术创新路径,南北方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资源条件以及创新要素水平加以选择。本文认为我国走一条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为辅助的创新路径,这是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地位相适应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钰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仍会通过各种方式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导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跨国公司这一世界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通过进行内部贸易对母国和东道国均产生影响,使两国政府因为自身经济利益在贸易政策上针锋相对,从而显示出贸易保护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之间的内在关系,即旧贸易保护主义推动转移定价,转移定价又加剧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为应对跨国公司实施转移定价所带来的危害,建议我国政府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级层面的数据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实施高效监管;提高中方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与自我保护能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文卿  朱建国  
经济危机的阴云一直笼罩着全球,中国的出口贸易严重下滑。出口贸易型制造企业要想保持利润稳定和增长而不被淘汰,就必须对潜在的降低成本途径进行挖掘。文章探讨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利用企业间成本的相关性来降低成本的一种思路——多级供应商间成本链驱动策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郭扬  李金叶  
本文从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空间格局出发,基于1981~2015年我国加工贸易数据及2004~2014年东中西部面板数据,运用加工贸易贡献度、加工贸易本国配套率及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后危机时代我国东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内外驱动因素。在整体测算基础上,本文认为:加工贸易对外贸的贡献度存在极大值(50%~55%)并无限趋近固定值(30%~35%),且发展程度越高,受劳动要素的制约程度就越高,受资本要素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就越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冬  王新  
尽管加工贸易型FDI的扩张体现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并加速了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但数据显示:在国际贸易和GDP快速增长的同时,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工资相对于GDP增长缓慢,并导致了全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消费不足和内外经济失衡。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拐点。需要重新审视"加工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熊贤良  
一、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表现出的贸易型式1.我国贸易型式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表现在对外开放之初的1981年,我国进口中初级产品占37%,制成品占63%,出口中两者比重分别为47%和53%;1985年,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官胜  
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能否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却忽视了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国外文献的度量方法构建劳动力市场刚性和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度量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当劳动力市场刚性存在差异时贸易增长对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低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能加速产业间劳动力转移;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则会阻碍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由此得出结论,欲使中国的贸易增长起到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必须先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进行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刚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梁志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扩散、转移及其外溢效应在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本文通过对南北贸易与技术转移三代模型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技术转移和引进的经验数据,探讨了我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发展和现状,同时就我国技术引进对提高本国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晓云  
本文将技术引进细分为技术转移和技术贸易两类,通过我国1990-2008年技术转移和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技术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滞后时间短,持续时间长。但技术贸易不仅不能推动经济增长,反而有略微的负面影响。更深层面上说明我国吸收掌握运用技术的能力较强,但对于进口硬件设备的选择可能存在失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