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9)
- 2023(7855)
- 2022(6685)
- 2021(6054)
- 2020(4926)
- 2019(11014)
- 2018(10615)
- 2017(21052)
- 2016(11483)
- 2015(12598)
- 2014(12726)
- 2013(12614)
- 2012(11933)
- 2011(11016)
- 2010(11249)
- 2009(10456)
- 2008(10691)
- 2007(9983)
- 2006(8927)
- 2005(8268)
- 学科
- 济(53291)
- 经济(53248)
- 管理(38641)
- 业(36466)
- 企(31340)
- 企业(31340)
- 方法(19518)
- 数学(16657)
- 数学方法(16438)
- 财(15901)
- 地方(14512)
- 中国(13735)
- 农(13633)
- 业经(11634)
- 策(11275)
- 制(10879)
- 贸(10813)
- 贸易(10805)
- 易(10499)
- 务(10134)
- 财务(10111)
- 财务管理(10094)
- 企业财务(9578)
- 银(9098)
- 银行(9095)
- 学(9013)
- 地方经济(8951)
- 农业(8887)
- 融(8695)
- 金融(8693)
- 机构
- 学院(171688)
- 大学(170312)
- 济(75515)
- 经济(73930)
- 管理(65211)
- 研究(59050)
- 理学(55020)
- 理学院(54402)
- 管理学(53649)
- 管理学院(53297)
- 中国(47099)
- 财(38555)
- 京(35266)
- 科学(32897)
- 财经(29755)
- 所(29514)
- 江(27270)
- 经(26824)
- 中心(26810)
- 研究所(26211)
- 范(23789)
- 师范(23664)
- 经济学(23482)
- 北京(22336)
- 农(22064)
- 州(22058)
- 财经大学(21838)
- 院(21246)
- 经济学院(21088)
- 业大(19551)
- 基金
- 项目(105771)
- 科学(85188)
- 研究(80973)
- 基金(77650)
- 家(66286)
- 国家(65709)
- 科学基金(57097)
- 社会(53255)
- 社会科(50750)
- 社会科学(50740)
- 省(40763)
- 基金项目(39849)
- 教育(37081)
- 自然(34866)
- 划(34445)
- 自然科(34063)
- 自然科学(34057)
- 自然科学基金(33460)
- 编号(32934)
- 资助(32103)
- 成果(28215)
- 部(24208)
- 重点(24164)
- 发(23880)
- 课题(23467)
- 国家社会(22135)
- 创(21799)
- 性(21349)
- 教育部(21178)
- 人文(20924)
共检索到270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惟煌 钟亚良
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及金融调控对不同区域产生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调控手段、工具运用、信息资源等局限,导致当前区域金融调控效应不明显。要强化区域金融调控体系,突出区域调控效果,关键应从强化分支央行职能、实行差别的金融调控政策、加强沟通与协调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差别调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飞鸣
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而言,原有货币政策操作范式存在较为明显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而在对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的货币政策调控新范式下,通过对不同地区发放的贷款中央银行分别征收不同的贷款准备金率,就具有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功效,纾解甚至消除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并且,在存款准备金政策软化的国际背景下,这种货币政策调控新范式可以重塑准备金政策,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贷款准备金 新范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环忠
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放松管理与金融创新,提高了股票、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比重,导致了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不断涌现;资本市场不断扩张,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经济全球化进度加快,又使我国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增强,所有这些变化,都使货币流向和流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冰冰
推动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轨,利率双轨制是货币政策转型的主要掣肘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计划轨和市场轨利率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相对有效性。结果发现,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是由基准存贷款利率决定的信贷市场利率(计划轨利率)和基本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及债券市场利率(市场轨利率)并存,主要原因在于完整的市场利率传导链条并未形成。无论是对产出目标还是对通货膨胀率目标,市场轨利率的调控强度均大于计划轨利率,应选择市场轨利率指标作为中介目标,推动将计划轨与市场轨调控并存转向完全的市场轨调控。我国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轨仍面临一定挑战,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业银行、重大体制机制、信贷政策改革的步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刚 王洪卫 谢永康
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解法,并使用系统聚类法将我国各省区按照房价高低重新划分为三个区域,比较分析了两类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区域房价的动态影响特点。实证结果表明:以M2为代表的数量工具和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工具对各区域房价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前者的影响力显著强于后者;数量工具的"分层效应"更明显,即区域差异性更大,对房价越高的地区影响力越大。因此要根据两类货币政策工具对区域房价影响效果的特点,在不同时期按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需要,调整和优化货币政策的工具组合,才能达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目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国海
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对资产价格的调控效力有限,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远大于股票价格,且数量型工具比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果好。短期内,利率和汇率调节会引起资产价格的不稳定波动,只有经过一定的时滞,才能在中长期对资产价格产生比较稳定的影响。因此,当前货币当局可以运用数量型政策工具对房地产价格进行短期调控,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期看,应当进一步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并综合运用基于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强化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 调控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方方 谷建伟
定向调控货币政策旨在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和结构失衡问题。基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特点系统分析定向调控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对不同定向目标的影响效应,可以为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定向调控 货币政策 结构失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丽娜
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张,外汇占款取代再贷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发达区域不仅基础货币投放量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其区域货币乘数也高于其他区域,导致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基础货币变化对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发达区域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区域,对开放程度低的西部不发达区域的影响最小。建议采取适度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缓解区域货币供给的非均衡性,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整体效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熊华平 张颖
基于城市等级分类的视角,选用我国100个主要城市样本,通过建立VAR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工具对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动态影响的差异。以期为货币政策精准调控房价提供参考,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创 徐曼 汪洋
文章根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利率、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三种货币政策冲击对房价的非对称性影响,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房价调控效果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应不仅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而且各种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冲击影响也都表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芮颖
论转向间接调控中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人民银行常州分行芮颖所谓间接调控,是指中央银行放弃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的行政性的控制,改为通过对信贷量、货币量、利率等进行间接地控制。在我国,这意味着放弃信贷限额控制,转而用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及法定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振 王行鹏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作为国民经济微观参与者的居民,毋庸置疑地已成为货币政策作用的重要承担者。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微观调节功能,分析我国居民将财富运用于消费用途与投资用途进而产生的分配效应,以此实现居民在财产运用方面的福利最大化目标,这种分配效应已对研究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微观功能提供了有利的佐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分配效应 拉姆齐模型 财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春新
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制于现行经济与货币管理体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互换关系。近年来,我国货币调控实际上采取的是被动权变方式,是非理性的,它造成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高成本。我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强烈的内生性,但内生的特点又与西方经济有许多不同。改革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对抗性因素正在逐步增多。货币调控走向理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但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逐步增强。当前,应寻求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在下放审批权的同时严格投资规模控制,使货币供给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