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4)
2023(6294)
2022(5324)
2021(5287)
2020(4479)
2019(10191)
2018(10019)
2017(17060)
2016(11025)
2015(12697)
2014(13081)
2013(12101)
2012(11109)
2011(9855)
2010(10203)
2009(9050)
2008(9238)
2007(8248)
2006(7199)
2005(6415)
作者
(27863)
(23033)
(22856)
(21876)
(14491)
(11011)
(10708)
(8899)
(8892)
(8587)
(7812)
(7637)
(7436)
(7318)
(7292)
(7292)
(6916)
(6814)
(6546)
(6503)
(6136)
(5734)
(5525)
(5379)
(5293)
(5210)
(5182)
(5135)
(4711)
(4688)
学科
(32263)
经济(32237)
管理(28877)
(24144)
(22665)
(21658)
企业(21658)
教育(21154)
中国(17200)
方法(16699)
数学(13413)
数学方法(13272)
理论(12547)
财政(12074)
(9810)
(9658)
财务(9649)
(9620)
财务管理(9607)
企业财务(9210)
(8901)
教学(8272)
(7902)
地方(7512)
业经(7475)
(6296)
技术(6248)
(6031)
(5973)
(5664)
机构
大学(146511)
学院(143875)
研究(49474)
(46038)
经济(44745)
管理(44532)
理学(38244)
理学院(37610)
管理学(36722)
管理学院(36423)
教育(32113)
(32017)
(31838)
(31311)
师范(31169)
科学(29957)
中国(29734)
师范大学(25449)
(25270)
(24288)
研究所(22565)
财经(21309)
技术(21074)
北京(20811)
职业(20510)
(20215)
中心(20176)
(19161)
(18818)
业大(18670)
基金
项目(87069)
研究(72676)
科学(69602)
基金(58182)
(49097)
国家(48433)
教育(43963)
社会(43047)
科学基金(40651)
社会科(40462)
社会科学(40450)
(36923)
编号(33046)
(32520)
成果(30762)
基金项目(30210)
课题(27064)
自然(23598)
(23350)
资助(23202)
自然科(23063)
自然科学(23058)
自然科学基金(22673)
重点(21459)
(21188)
规划(20626)
项目编号(20105)
(19846)
(19350)
教育部(19181)
期刊
教育(56708)
研究(55935)
(52952)
经济(52952)
中国(40989)
(30283)
学报(23099)
大学(18826)
科学(18743)
(17029)
技术(16608)
学学(15938)
职业(15730)
管理(15025)
财经(12356)
农业(11475)
(10674)
技术教育(10122)
职业技术(10122)
职业技术教育(10122)
(9023)
论坛(9023)
经济研究(8398)
图书(8253)
(7828)
金融(7828)
(7649)
业经(7129)
会计(7065)
问题(7015)
共检索到230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文章认为,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在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精神还是素质教育的方法来看,文化素质都是形成综合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渗透、协调、一体,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必将迎来全面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光彬  贾雪峰  
教育转型是指教育形态伴随社会系统现代化而不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积极探索和本土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核心是本土化的课程构建,实施途径是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步松  
其一,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文化素质教育比职业技术教育更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解决这个问题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类显性课程实践性的评价引导和对隐性课程开发的力度。后者的参与、体验性特征就突显了实践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岂之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正在深入开展,这种教育实践提出了需要加以研究的若干教育理论问题。我想就此发表一些看法,就正于高教界的朋友。一、教育功能问题我们在高校从事教育和科研、或做管理工作,很少想到教育的功能问题。此问题相当复杂,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比如,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论点提示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人,它具有政治、经济等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文化育人是一种生活化教育、一种自在教育、一种感性的教育大学文化具有很强的反思能力。是去粗存精、去伪求真的文化文化素质教育既在德育、又在启发心智、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健  
面对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已成必然,提高文化素养已经写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之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进行素质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大学英语教师应时刻具有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意识,通过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非智力因素和自学能力三方面的英语素质,达到最终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教育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致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教授的一封信(节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召开专题研讨会的通知,我早已收到,研讨会的主题很好。我本来计划参加研讨会的,后来因事不能参加,特向您请假。不过,有些意见我想以书面提出来,供研讨会参考,如有不妥处,敬请指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岂之  
10年前,教育部召开了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启动了一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10年来,包括试点学校在内的众多高校,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世界高教界所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为了把10年来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下去,本刊特刊载张岂之、杨叔子两位知名专家的文章,并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踊跃投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遒  金顶兵  
再论文化素质教育王义遒金顶兵提要本文分3个部分对文化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第一部分探讨文化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指出文化素质教育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也是人类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海涛  
大学有三大职能,外显的大气象和内涵的自由、民主、科学和创新精神;近代以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带来大学精神的失落及种种弊端.为此,必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它不仅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而且是大学理想的合理成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义遒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在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的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萃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但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把促进就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地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缺乏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基础,师资队伍自身文化素养不高,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力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渗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欧阳玉  
加强研究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开展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解决好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激发研究生的主体精神,重视研究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华  吴军飞  
高职院校女生有着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与个性气质,文章立足财经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女性财经从业人员的需求,提出财经类高职院校女生特色素质培养与财经类行业职业发展需求相融通、女生特色素质教育课程与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通、女生素质教育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相融通、女生特色素质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融通,以提升女生的职业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