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5)
2023(2291)
2022(1877)
2021(1832)
2020(1600)
2019(3467)
2018(3229)
2017(6059)
2016(3480)
2015(4041)
2014(4114)
2013(4253)
2012(4011)
2011(3361)
2010(3565)
2009(3508)
2008(3955)
2007(3612)
2006(3159)
2005(2911)
作者
(9573)
(8014)
(7906)
(7733)
(5092)
(3789)
(3626)
(3025)
(3020)
(2984)
(2776)
(2739)
(2729)
(2688)
(2638)
(2363)
(2297)
(2262)
(2185)
(2181)
(2108)
(1980)
(1888)
(1883)
(1863)
(1817)
(1795)
(1677)
(1593)
(1581)
学科
(20355)
管理(16609)
(13315)
(12548)
企业(12548)
(12150)
经济(12133)
财政(11647)
(9327)
(8358)
财务(8351)
财务管理(8310)
企业财务(7967)
(5896)
中国(5399)
方法(4809)
(4319)
制度(4109)
(4109)
体制(3931)
(3842)
理论(3835)
数学(3554)
(3525)
数学方法(3518)
地方(3444)
(3441)
银行(3441)
(3392)
及其(3280)
机构
大学(52402)
学院(50893)
(21525)
(19900)
经济(19443)
研究(16483)
管理(16137)
中国(13941)
理学(12922)
理学院(12781)
管理学(12598)
管理学院(12492)
财经(12385)
(10999)
(10730)
科学(9402)
(8958)
(8909)
财经大学(8702)
财政(8187)
研究所(7325)
(7251)
(7250)
师范(7216)
中心(7043)
北京(7019)
(6867)
(6736)
经济学(6593)
(5952)
基金
项目(25245)
研究(20388)
科学(19034)
基金(17741)
(14634)
国家(14473)
社会(12646)
科学基金(12194)
社会科(11975)
社会科学(11970)
教育(9781)
(9535)
基金项目(8865)
成果(8751)
编号(8296)
(7671)
资助(7557)
(6685)
自然(6639)
自然科(6491)
自然科学(6486)
自然科学基金(6353)
课题(6208)
(5958)
重点(5817)
(5703)
(5698)
阶段(5691)
项目编号(5655)
教育部(5388)
期刊
(26911)
经济(26911)
(23841)
研究(22620)
中国(12720)
学报(8837)
财经(8212)
大学(7183)
(6993)
教育(6806)
学学(6649)
管理(6589)
(6547)
财政(6547)
科学(6059)
会计(6058)
(5734)
金融(5734)
财会(5556)
(4698)
经济研究(4653)
(3791)
通讯(3757)
会通(3742)
问题(3657)
技术(3574)
(3480)
(3379)
财经大学(3034)
(2762)
共检索到92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赵志耘  
论财政稳定器郭庆旺赵志耘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业已证明,纯粹的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地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水平稳定的目标。这些目标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从财政角度上说,要实现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稳定经济发展目标,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中的两大武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杰  庞瑞芝  邓忠奇  
本文构建了嵌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生产性财政支出政策对稳定经济的四种作用机制:边际激励机制、可支配收入机制、再分配机制以及预防性储蓄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税收体系、转移支付、生产性财政支出、全部财政稳定政策集成体系四个视角,考察了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研究发现:减税有助于稳定经济波动,尤其是减比例税,但减税的经济稳定效应弱于转移支付;生产性财政支出的经济稳定效应最强,但容易造成过度投资;由于中国税收体系不完善,个税主要由工薪阶层承担,产生福利扭曲效应;全部财政稳定政策集成体系的经济稳定效应优于单一财政政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建奇  
对我国财政"自动稳定器"特征的研究表明:一方面,财政收入具有顺周期特性,它伴随经济上升、下滑出现涨跌态势,有助于平缓经济波动,财政"自动稳定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出现非对称特征,经济高涨伴随财政支出快速上升,不仅无助于经济稳定,还会加剧经济过热风险,"自动稳定器"失灵。但从中央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来看,中央财政支出增幅与经济增幅呈现反向关系,中央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反周期的平滑作用。结果是财政收支对经济稳定呈现半有效性,即在经济高涨时财政"自动稳定器"失效,在经济下滑时"自动稳定器"的效果显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适汀  
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使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市场经济在通过差别利益分配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同时,又可能因利益分配结果差别过大而导致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下降。因而在市场经济中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替代是至关重要的,而财政政策则是市场经济中寻求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琪  杜崇珊  
近年来,由于全球传统货币政策空间不足等原因,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该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来实现。相较而言,主要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为强大的自动稳定器。特别是受困于深度经济衰退的压力,一些国家设计并应用了"第二代财政自动稳定机制",该机制可以说是融合了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器的优点。我国囿于历史和现实条件,自动稳定器发育不良,长期依靠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来平抑经济波动,不仅影响了逆周期调节的效率,也造成了政策依赖症等经济社会问题。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过多依靠传统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方式不仅不符合主要经济体调控手段的发展趋势,而且也难以满足抵御风险、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的要求。笔者梳理了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制度设计及调控机理,以此为借鉴,提出我国增强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构建财政双重调节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周达军  
财政政策应如何在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之间进行有效权衡,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内生的制度缺陷,自动稳定器无法单独胜任稳定经济的角色;而缺乏约束的自由裁量行为又使得相机抉择具有较大的赤字和政治周期风险;尽管一些经济体采取了一些财政规则,但经验证据并没有表明规则约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反,在一些经济体,财政规则反而引致了更大的隐性财政风险。鉴于两种机制各自的优弊,为在提高财政政策稳定绩效的同时保持市场尽可能高的效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应首先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相机抉择的灵活性以弥补自动稳定器的不足。为提高相机抉择的有效性,必须采取过程控制,而非目前被...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骆永民  李奇原  
特定的财政分权模式不仅影响着税收调节宏观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还影响着税收资源的最终去向,由此决定了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强弱。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级政府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对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中央政府降低其在全国总税收中的分成比例,则能提升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提高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有利于税收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降低全国间接税负担或相对降低中西部地区的间接税负担,将有利于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据此,从保障税收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可采用“一放一抓”的方案: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收入放权,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加强税收监管并积极引导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靖  
本文构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制转移特征的DSGE模型,考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联合动态效应,回答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是否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并对我国在不同区制下静态和动态财政政策乘数进行测算,同时对我国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区制转移模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应系数结果说明我国在经济高涨期和经济衰退期采用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是产出,对通货膨胀容忍较高,我国财政政策对政府发行债券收入反应非常不敏感,税收与政府支出及产出间关系密切;(2)模型脉冲响应结果说明在不同体制下我国政府支出影响均衡的传导是相同的,我国财政政策实施能够使主要经济变量受到...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有为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税收是缓和二者矛盾、稳定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稳定器”.因此,必须强化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力度,使税收真正成为稳定公平与效率的最有效的“稳定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骆永民  翟晓霞  
本文的研究发现,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中国税收充分发挥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双重约束"。具体而言,本文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税收结构和产出波动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随着城乡生产率差距、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以及农村居民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小,也即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弱化,中国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也在增强;随着间接税在总税收中比重的提升,税收自动稳定器功能减弱;随着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增加,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增强,但由于个税在总税收中比重较低其增强幅度有限。据此,为保障税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应努力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降低间接税在总税收中的比重并提升所得税的累进程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文彬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相当完善。它对于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持欧洲社会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战文清  刘尧成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动态优化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数字金融发展降低经济波动的稳定器作用,并基于2011—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了数字金融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空间效应和动态效应。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从空间效应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经济波动,起到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并且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次,从动态效应来看,数字金融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路径呈“U”型走势,当数字金融产生一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将对经济波动产生负向的影响,至第2期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弱。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的经济稳定作用更强。上述结论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明生  
如何趋利避害,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选择,在避险与投机上把握合适的尺度,从根本上让股指期货成为股市的稳定器股指期货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波动,尤其是股票市场价格频频暴跌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投资者迫切需要寻找规避股市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指期货1982年在美国堪萨斯交易所最早问世,并在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仅次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时建龙  
国债市场的稳定器:平准基金时建龙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国债市场发达的工业国家应依赖于间接的、以市场为基础的调控工具,而不是依赖直接的调控工具。理由是,间接的调控工具依照市场规律来运作,从而促使资源更有效地运用。同样的道理,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