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4)
2023(4162)
2022(3421)
2021(3336)
2020(2853)
2019(6172)
2018(6270)
2017(11052)
2016(6584)
2015(7551)
2014(7951)
2013(7585)
2012(7097)
2011(6230)
2010(6481)
2009(6225)
2008(6430)
2007(5994)
2006(5242)
2005(4772)
作者
(19232)
(15907)
(15882)
(15268)
(10109)
(7542)
(7255)
(6164)
(6042)
(5938)
(5479)
(5386)
(5343)
(5340)
(5313)
(4732)
(4647)
(4616)
(4550)
(4522)
(4230)
(4004)
(3871)
(3818)
(3648)
(3598)
(3527)
(3523)
(3290)
(3250)
学科
管理(24978)
(21606)
(21050)
经济(21013)
(19190)
(17355)
企业(17355)
财政(11928)
(9951)
(9446)
(9157)
财务(9132)
财务管理(9092)
中国(8758)
企业财务(8683)
(8567)
(7380)
理论(6764)
(6705)
方法(6683)
体制(6214)
地方(5623)
(5587)
银行(5574)
制度(5356)
(5356)
(5308)
教育(5289)
(5203)
业经(5106)
机构
大学(93568)
学院(92857)
(33217)
研究(32708)
经济(32293)
管理(29993)
(27751)
中国(25428)
理学(24324)
理学院(24025)
管理学(23570)
管理学院(23391)
(20395)
科学(20273)
(17719)
财经(17294)
(16492)
(15750)
研究所(15423)
(15389)
中心(14294)
(13491)
师范(13331)
北京(12943)
(12723)
(12712)
业大(12431)
农业(12186)
财经大学(12116)
(11439)
基金
项目(53294)
研究(41484)
科学(40283)
基金(36204)
(31363)
国家(31055)
科学基金(25422)
社会(24522)
社会科(23074)
社会科学(23067)
(21708)
教育(19549)
基金项目(18386)
(17889)
编号(17806)
成果(17149)
自然(14843)
资助(14801)
自然科(14462)
自然科学(14455)
自然科学基金(14158)
课题(13426)
重点(12312)
(11815)
(11588)
项目编号(11247)
(10996)
(10956)
(10911)
(10696)
期刊
(44666)
经济(44666)
研究(34294)
(28571)
中国(24626)
学报(17899)
教育(15233)
(14598)
大学(13506)
科学(13394)
学学(12561)
管理(11628)
财经(10635)
农业(9194)
(9111)
(8833)
金融(8833)
技术(7629)
会计(7224)
经济研究(7177)
(7021)
财政(7021)
财会(6676)
业经(6498)
(6030)
问题(5972)
图书(5567)
(4643)
(4630)
通讯(4536)
共检索到159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新军  
论财产权的解体[美]托马斯·C·格雷今天,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中,律师或经济学家所持有的财产权概念已完全不同于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素质的人,都把财产权当作一种可为人们所拥有的物品。拥有了财产权,也就拥有了对一些物品的排他性的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金明  陈利根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民土地权利的内容和结构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和分析综合法。研究结果:(1)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化应从农民主体性视角并在财产法框架下考量其多重权利属性;(2)传统农民土地权利物权体系不能涵盖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丰富内容;(3)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对农民在农村土地上的财产利益进行科学的类型化,应包括土地上的归属利益、使用利益、流转利益和未来权益等财产利益;(4)农民主体不同性质的身份决定了土地财产权的不同属性。研究结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密切联系又独立平等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养琰  
论公司法人财产权宋养琰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自然人的行为主体,这些主体被法律赋予法人的地位,并相应地产生了法人财产权(又称法人所有权)。其中,公司法人财产权是最典型的形式。公司法人财产权是依存于公司法人的,它在历史上是随着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世春  
产权是出资者在企业法人存续期间享有的与其出资份额相应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法人财产权是企业法人依法对企业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由于企业法人财产权与产权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得两者相对于所有权来说都不是绝对的。从所有权转化为相互制约的各自相对独立的产权、法人财产权,最后又回复为所有权,是向企业法人一次投资过程中的财产权利变化过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鲁世平  李希平  
20世纪末以来,经济和科技两方面的发展使证券交易体制发生了从直接持有体制到间接持有体制的革命性转换。在证券的间接持有体制下,证券投资者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行纪关系;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权属的性质是"所有权"。由于同一托管人为众多的证券投资者托管,并且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所有权是通过支配不包含有体物的财产权行使的,所以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是一种"按份共有"形式的"准所有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定华  
法人财产权性质之我见刘定华法人财产权见之于官方文献是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公司法》。前者的表述是: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后者表述为: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建平  
法人财产权研究●王建平法人财产权属于法人,而不属于法人的成员。法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必须具有自己的财产,这是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条件。法人财产权是以法人财产所有权为实质内容,包括经营权、债权、知识产权,以及请求法律救济权在内的一组权利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艺  
宪法学中所界定的财产权概念有其特别含义,并非是对民法中财产权概念的复制及确认。从宪法财产权的主体角度看,宪法财产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从私有财产权入宪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具有普遍性、不可让与性、不受侵犯性;从权利保障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是对人格尊严的尊重;从权利属性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表现出由消极性向积极性的转变。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无论是从权利属性、设定目的、权利侧重点还是保障方式上看都存在着明显差别。具体而言,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分别以基本权利和具体权利为出发点,在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共同构筑财产权保护的坚实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文懋  
财产权对于人的全面解放的意义具有两面性。第一,在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财产权从封建专制权力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首次实现了绝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权与权力的分离。财产权是其它各种权利的基础,堪称对抗封建专制权力、保障人权的坚实堡垒,是人的解放的起点,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启蒙的、资产阶级的财产权利理论和观念无疑具有进步意义。第二,绝对的财产权利具有与生俱来的弱点,它无法保障实质平等和实质正义,因而只有超越财产权利的绝对性,才能进一步实现人的解放。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自由不再是自我与他人的分界线,而会成为个人与他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程  苏梦颖  
人力资本能否成为财产权对象,不仅是人力资本产权这一经济学范畴能否成立的关键,也是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实现等相关问题的前提。故此,文章首先通过对经典文献进行梳理,从经济学的视角探寻人力资本成为财产权对象的依据;其次,结合相关经济学理论和现实分析了人力资本成为财产权对象的原因。研究发现,马克思、斯密、凡勃伦等的经济学思想与理论能为人力资本产权的合理性提供经济学依据;而人力资本凝结了人类劳动,且具有生产性、稀缺性、异质性与创造性,以及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时代需要等,使得人力资本不仅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而且作为财产而客观存在。因此,人力资本作为财产权对象是一个符合理论和现实的命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章莉  
财产权利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反对专制特权、增进个人自由以及促进市场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在没有任何制度制约的情况下,财产权利的垄断极易导致对劳动者权利的侵犯。因此,我们应当在社会公正和平等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增强政府、工会组织以及工人自身力量的权力制衡方法规范财产权利的作用方式,遏制其消极作用的发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景芳  王永强  
对我国公民财产权法律保障的根本在于限制政府对征收权力的滥用,本文通过对国家征收权的正当性——"公共利益"的需要及其界定的讨论,从限制政府滥用征收权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国家征收权行使的合法性要件包括: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公正补偿原则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程  苏梦颖  
人力资本能否成为财产权对象,不仅是人力资本产权这一经济学范畴能否成立的关键,也是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及其实现等相关问题的前提。故此,文章首先通过对经典文献进行梳理,从经济学的视角探寻人力资本成为财产权对象的依据;其次,结合相关经济学理论和现实分析了人力资本成为财产权对象的原因。研究发现,马克思、斯密、凡勃伦等的经济学思想与理论能为人力资本产权的合理性提供经济学依据;而人力资本凝结了人类劳动,且具有生产性、稀缺性、异质性与创造性,以及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时代需要等,使得人力资本不仅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而且作为财产而客观存在。因此,人力资本作为财产权对象是一个符合理论和现实的命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军民  
笔者认为,财产权利的本质是利益,它具有排他性、收益成本性、可转让性三个基本特征,因而,财产权利是一种可以依赖配置原理而得到公正、有效的利用的资源。财产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这种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同样遵循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权利配置与资源配置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权利配置分为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静态权利配置决定了权利的基本结构,其效果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动态权利配置是实现权利配置目标的手段。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符琪  
我国信托法有关信托财产权配置不明、当事人权利义务不清等问题不解决,即使银监会转变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思路也无法从根本上化解信托兑付危机。构建信托财产权的"三重二元"结构,即信托财产权包含信托财产物权和债权,信托财产物权由受托人和受益人分别享有,信托财产债权由受托人注意义务和对信托财产享有的债权构成,或可廓清信托公司不能兑付信托计划时的责任承担,赋予受益人竞合性请求权,既可化解刚性兑付危机,亦保障了受益人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