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6)
- 2023(5639)
- 2022(4617)
- 2021(4155)
- 2020(3473)
- 2019(7603)
- 2018(7322)
- 2017(13741)
- 2016(7435)
- 2015(8481)
- 2014(8705)
- 2013(8805)
- 2012(8585)
- 2011(7857)
- 2010(8344)
- 2009(8156)
- 2008(8173)
- 2007(7498)
- 2006(7062)
- 2005(6604)
- 学科
- 济(56371)
- 经济(56339)
- 管理(27763)
- 财(22534)
- 业(20464)
- 企(18049)
- 企业(18049)
- 地方(16508)
- 方法(15227)
- 数学(12894)
- 数学方法(12840)
- 中国(12596)
- 学(12568)
- 财政(12162)
- 地方经济(11757)
- 制(10320)
- 政(9679)
- 务(9467)
- 财务(9455)
- 财务管理(9415)
- 业经(9411)
- 企业财务(9034)
- 体(8663)
- 农(8108)
- 经济学(7205)
- 理论(7104)
- 融(6733)
- 金融(6732)
- 策(6616)
- 银(6533)
- 机构
- 大学(123610)
- 学院(121049)
- 济(61198)
- 经济(60115)
- 研究(44796)
- 管理(40845)
- 财(36540)
- 中国(33922)
- 理学(33402)
- 理学院(33013)
- 管理学(32627)
- 管理学院(32374)
- 京(25074)
- 财经(24932)
- 科学(24141)
- 所(23111)
- 经(22311)
- 经济学(21254)
- 研究所(20096)
- 江(19734)
- 经济学院(18711)
- 中心(18669)
- 财经大学(17793)
- 范(16827)
- 师范(16750)
- 北京(16244)
- 州(15217)
- 院(14905)
- 省(14078)
- 农(13782)
- 基金
- 项目(65805)
- 科学(51452)
- 研究(51029)
- 基金(47738)
- 家(39980)
- 国家(39641)
- 社会(35196)
- 科学基金(33632)
- 社会科(33456)
- 社会科学(33444)
- 省(24749)
- 基金项目(23929)
- 教育(22896)
- 划(19846)
- 资助(19801)
- 编号(19488)
- 成果(18321)
- 自然(17858)
- 自然科(17382)
- 自然科学(17378)
- 自然科学基金(17041)
- 国家社会(15379)
- 部(15138)
- 重点(15044)
- 发(15023)
- 课题(14186)
- 性(14075)
- 济(14026)
- 经济(13904)
- 教育部(13625)
共检索到207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军民
笔者认为,财产权利的本质是利益,它具有排他性、收益成本性、可转让性三个基本特征,因而,财产权利是一种可以依赖配置原理而得到公正、有效的利用的资源。财产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这种稀缺性资源的配置同样遵循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权利配置与资源配置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目标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权利配置分为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静态权利配置决定了权利的基本结构,其效果是市场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动态权利配置是实现权利配置目标的手段。
关键词:
权利 财产权利 权利配置 法经济学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胜兰 于凤瑞
财产权制度通过界定农村土地财产权、调整农村土地市场交易行为而成为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核心制度。反观现实中法律制度对农村土地财产权转让的制约,农村土地市场交易受到限制,造成农民财产性收入取得程序、方式以及效力方面的困境。反思大陆法系传统财产权理论,从权利束的法经济学观点出发找寻农村土地财产权结构的基点,以定限物权为核心设计农村土地上的权利束体系,充分发挥财产权的流动性,可增加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章莉
绝对财产权利只能保证形式自由。对于实质自由和平等目标的实现,绝对财产权利既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也不具备存在的道德合理性。因此,为了建立实现实质自由和平等的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措施对绝对的财产权利加以限制。
关键词:
财产权利 形式自由 实质自由 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芳
财产一词在法学和经济学视野里具有不同含义。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的"消灭私有制"到2004年的私有财产保护载入宪法以及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提高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保护财产的能力以及配置财富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国家能力提出的挑战。
关键词:
财产 私有财产 国家 宪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杰
中国经济体制变革中的财产权利张杰体制变革的实质是调整利益结构,以改善资源配置状况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最深刻的体制变革是从所有权的交易开始的,产权制度则是所有权交易的结果。在公有制下建立产权制度,意味着"细分"公有权而最终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共有产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章莉
财产权利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反对专制特权、增进个人自由以及促进市场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在没有任何制度制约的情况下,财产权利的垄断极易导致对劳动者权利的侵犯。因此,我们应当在社会公正和平等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增强政府、工会组织以及工人自身力量的权力制衡方法规范财产权利的作用方式,遏制其消极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财产权利 自由 经济效率 平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冯涛 苑书义
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财产权利保护获得了应有的法律地位。但是,法律体系中的财产权利强调的只是以物的所有权为基础的物权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在财产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外部性,财产的所有权与实际控制权会发生分离,这些新型财产权利关系往往表现为经济当事人之间的行为权利关系,制度经济学把它们归纳为产权关系。产权关系的演变表明,人与财产的关系已从物权的法律层面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权利层面。
关键词:
财产权利 物权关系 法律法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其昌
要素所有者个人财产权利的交易形成了企业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权利和企业财产权利的行使同样受市场竞争程度、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政治法律制度和技术进步程度、财产权利的界定和分解所限制。这种限制形成了分配企业财产权利各要素所有者不同的谈判力,由谈判力的不同形成了企业内部分配企业财产权利的结构关系,即企业治理结构。最优治理结构是一种责权利对称的动态谈判机制,体现在具有动态运用性效率上。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鸣鸣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4个省(市)"农民上楼"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上楼"后财产权利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其财产权利的损益情况。结合访谈及相关资料,本文发现:"农民上楼"后财产权利边界明确,物权显著增加,集体利益分享权以不同形式实现,但用益物权实现度较低;农民整体上财富积累能力降低,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农民上楼"后的物权、集体利益分享权和用益物权等财产权利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大,影响农民的投资行为和拆迁意愿,导致征地拆迁成本增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程民选
社会资本是人际合作性互动的产物,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并传递到物质资本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生产能力的放大作用。结构型社会资本包括关系与网络,关系与网络的建构同公民财产权利之间存在着纽带关系。在公民财产权利得到制度界定与保护的前提下,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得以突破特殊信任的藩篱,使得个人的交往对象普遍增加,最终通过筛选,个人社会网络上的节点也会增多,个人的社会网络也因此而得以扩大。认知型社会资本包括共享的隐含知识、信誉、信任、合作的规范等,是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与人们的认知息息相关的社会资本类型。公民财产权利的形成与确立,在推动个人交往扩展,从而促进个人社会网络上的节点增多和社会网...
关键词:
公民财产权利 社会资本 纽带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弘
产权的实质是收入分配权,产权安排不仅影响经济效率,更决定收入分配平等;收入分配问题本质上是产权安排的问题。在财产权利从自由竞争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中,"公共财产权利"的扩张是收入分配平等改善的决定性因素。以"公共财产权利"为基础促进社会公有制发展,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有制平等功能,改善收入分配平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军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和市民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不平等困局,实现城乡居民财产权利平等,意义非凡。
关键词:
农民 更多财产权利 财产性收入 思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守林 邹晓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是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典。它的作用:一是定分止争,通过确认物的归属,加强对物权的保护,达到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目的。它与社会公众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被称为"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书"。二是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权人的权利义务,为物权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扩展物业。它在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的物权法律规则,是一...
关键词:
物权法 公有制 公权 私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鸣鸣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4个省(市)"农民上楼"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上楼"后财产权利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估其财产权利的损益情况。结合访谈及相关资料,本文发现:"农民上楼"后财产权利边界明确,物权显著增加,集体利益分享权以不同形式实现,但用益物权实现度较低;农民整体上财富积累能力降低,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农民上楼"后的物权、集体利益分享权和用益物权等财产权利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大,影响农民的投资行为和拆迁意愿,导致征地拆迁成本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