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4)
- 2023(6914)
- 2022(5912)
- 2021(5458)
- 2020(4706)
- 2019(10752)
- 2018(10633)
- 2017(19948)
- 2016(10805)
- 2015(12143)
- 2014(12038)
- 2013(11661)
- 2012(10898)
- 2011(9892)
- 2010(10214)
- 2009(10001)
- 2008(10243)
- 2007(9507)
- 2006(8644)
- 2005(8157)
- 学科
- 济(42174)
- 经济(42089)
- 管理(37754)
- 业(31555)
- 企(28104)
- 企业(28104)
- 方法(14990)
- 财(14276)
- 制(14259)
- 数学(12132)
- 数学方法(11818)
- 中国(11753)
- 农(10426)
- 体(10027)
- 业经(9950)
- 学(9490)
- 务(8535)
- 财务(8501)
- 财务管理(8477)
- 体制(8362)
- 银(8117)
- 银行(8102)
- 企业财务(8040)
- 贸(7821)
- 贸易(7815)
- 融(7714)
- 金融(7712)
- 行(7710)
- 理论(7643)
- 易(7592)
- 机构
- 大学(157955)
- 学院(154477)
- 济(62406)
- 经济(60965)
- 管理(56204)
- 研究(54282)
- 理学(47356)
- 理学院(46757)
- 管理学(45745)
- 管理学院(45436)
- 中国(42628)
- 京(34177)
- 财(34112)
- 科学(31645)
- 所(27481)
- 江(25505)
- 财经(25504)
- 中心(24778)
- 研究所(24215)
- 农(23773)
- 经(22954)
- 北京(21748)
- 业大(20741)
- 范(20579)
- 师范(20360)
- 院(19984)
- 州(19697)
- 经济学(19372)
- 财经大学(18744)
- 农业(18306)
- 基金
- 项目(96844)
- 科学(76464)
- 研究(71313)
- 基金(71052)
- 家(61788)
- 国家(61280)
- 科学基金(52476)
- 社会(46172)
- 社会科(43684)
- 社会科学(43675)
- 省(36759)
- 基金项目(36612)
- 教育(33404)
- 自然(33036)
- 自然科(32300)
- 自然科学(32291)
- 自然科学基金(31702)
- 划(31051)
- 资助(29137)
- 编号(28135)
- 成果(25122)
- 制(23431)
- 重点(22294)
- 部(21866)
- 课题(20482)
- 发(19845)
- 创(19790)
- 国家社会(19454)
- 教育部(19054)
- 性(18854)
共检索到253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雨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发展,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会暴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不同国家间发生的商事争议,对于这一争议的解决方式成为了讨论的关键。而具有东方特色的调解制度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调解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华 闫伟泽
《新加坡调解公约》的制定与生效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和解协议的跨境执行提供解决路径,弥补了现有国际商事争端调解机制的不足。“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适用调解机制更符合商事争端重视谈判调解、避免审判裁决的惯常思路,并且使调解发展为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重要机制成为可能。《新加坡调解公约》的调解机制具有成本低、灵活、可自动执行等特点,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所具有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征,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法治氛围。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者,应尽快构建国内的配套机制,推动中国商事调解的立法,特别是对“自动执行”《公约》下的“国际商事调解协议”配套机制、救济的配套机制和对拒绝准予救济机制的落实。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亚伟 漆彤
现有的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由于种种弊端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及未来"一带一路"投资争议解决的需求,建立一套符合"一带一路"域内的投资争议解决机制有其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在路径选择上,应与沿线国家协商订立国际公约,打造专门的"一带一路"投资争议解决中心;同时更多地融入以调解为主的东方文化方式;重点从上诉机制、仲裁人员选任和透明度等方面入手,顺应投资仲裁改革的大趋势,对"一带一路"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具体构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笑笑 于夕媛 刘晓航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说明中国从国际社会上的积极学习者和参与者变身为主导者,展现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应有的姿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实施,相关区域的贸易争端与争议层出不穷,较为严重地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带一路"倡议已然不只是经济问题,现如今更为突出的表现为法律问题。因此面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争端和争议,我们急需构建一个能为沿线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能够切实解决贸易争端和贸易争议问题的法律保障机制。由于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构建"一带一路"贸易争端和贸易争议解决机制是任重而道远的。文章立足于贸易争端与贸易争议的不同概念,区分二者的不同解决方式,对构建"一带一路"贸易争端与贸易争议解决机制进行并列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敏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是以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为核心原则的。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当事人可自主决定适用一般国际私法和双边条约解决平等商事主体间的争端;当事人还可合理选择和适用"一带一路"投资条约中的"岔路口条款";当事人可自主选择替代性争端解决方法。对此,中国投资者首先要明确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中"意思自治"的法律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适用意思自治条款,理性选择不同的争端解决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焱辉
40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与成就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推向了更高处,我们与世界的对话也在日益增多。但要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化经济合作架构,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潮流,需要更多国家的支持与更为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后盾。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等方面的差异给"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增加了阻力,尤其是在解决国际商事争端时更是在时间、空间方面难度突出。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罗伯·托马斯 黎颂喜 纪逸天
一、简介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依照古代贸易路线重建连接亚洲与欧洲、非洲的贸易和基础设施网络。时至今日,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已增加到130多个1。2018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收入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德翠 伍剑威
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经济、法律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一带一路”建设中产生的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间的投资争端显得尤为复杂。调解作为一种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具有其他争端解决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调解机制具有可行性,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文章在借鉴其他国际调解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性,从常设机构的设置、调解介入时间、调解员的资格及选任、调解的时限、调解保密及例外规定、调解的执行等方面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的投资争端调解机制,以期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行稳致远,同时助力推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投资争端 调解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德翠 伍剑威
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经济、法律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一带一路”建设中产生的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间的投资争端显得尤为复杂。调解作为一种替代性争端解决方式,具有其他争端解决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广调解机制具有可行性,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文章在借鉴其他国际调解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性,从常设机构的设置、调解介入时间、调解员的资格及选任、调解的时限、调解保密及例外规定、调解的执行等方面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的投资争端调解机制,以期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行稳致远,同时助力推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投资争端 调解机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明国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中长期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如能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为具体的国际制度与组织,不仅有助于减轻"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美国施加的制度羁绊,进而推进全球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中国尚未形成自己明确系统的地区制度观和全球制度观。为此,从国际制度的特征和行为逻辑出发,提出国际制度战略的一般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带一路"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并以现有"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导,推动现有制度改革和新制度建立。总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理念指导,系统构建新时期中国的国际制度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制度型开放主要是指在尊重各方意愿前提下,形成经济全球化通行规则,构建以更加公平、合理和合法的规则为导向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对全球经济治理规则和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引领,以"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为遵循,有助于推动中国朝着具有"境内开放""政策协调""规则导向"等内在特性的制度型开放方向转变。高质量的制度型开放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保障。中国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契机,实现其与中国制度型开放的良性互动,在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的制度供给水平、对标全球高标准经济规则、"以开放倒逼改革"等方面尽快实现新突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常耀中
古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成功的关键在于交易制度的建设以显著降低了沿线贸易的交易成本,提升了贸易通道比较优势,使得分工和交易更为有利可图。古代丝绸之路繁荣的关键在于成功建立起畅通通道的安全秩序、促进交流的政策制度、促进贸易的经济制度;当今"一带一路"在通道安全、贸易制度、对外交流制度、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等各项交易制度上有了更多、更好的创新,促进了共商、共建和共享,实现了互利双赢。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交易制度 交易成本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凌
近年来,随着东盟各国日益成为我国境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重要聚集地,构建我国与东盟各国间更加有效的税收争议解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社会所积极致力的BEPS14改革行动及同行评估程序将必然对未来我国与东盟国家间税收争议解决机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为使我国与东盟国家间税收争议解决更有效,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包括构建更加畅通包容的MAP启动机制,更加互通互信的MAP协商机制以及具有一定刚性纪律的MAP终结机制等。
关键词:
中国-东盟 一带一路 税收争议 解决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飞飞 邱斌
文章梳理了"制度与贸易"主题下的重要研究文献,总结了代表性文献研究制度对贸易影响的主要视角及其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地理与制度在贸易中作用的孰轻孰重问题,探讨了有关制度的工具变量选择问题,并穿插其中对"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制度红利问题进行了一定探讨,最后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制度 制度质量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地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袁佳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是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为此将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用好双边产能合作基金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融资支持。《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建立以各类基金引导、企业和机构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加强同国际组织和金融组织机构合作,积极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