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1)
- 2023(8739)
- 2022(7350)
- 2021(6657)
- 2020(5492)
- 2019(12071)
- 2018(11880)
- 2017(21808)
- 2016(12318)
- 2015(13921)
- 2014(14029)
- 2013(13050)
- 2012(12191)
- 2011(11113)
- 2010(11503)
- 2009(10915)
- 2008(10856)
- 2007(10295)
- 2006(9149)
- 2005(8652)
- 学科
- 济(41349)
- 经济(41250)
- 管理(41123)
- 业(35783)
- 企(31533)
- 企业(31533)
- 制(16129)
- 财(15520)
- 中国(13546)
- 方法(13315)
- 农(12984)
- 体(12626)
- 业经(11550)
- 学(10838)
- 理论(10603)
- 数学(10050)
- 数学方法(9865)
- 银(9636)
- 银行(9617)
- 体制(9428)
- 融(9378)
- 金融(9370)
- 务(9241)
- 行(9213)
- 财务(9206)
- 财务管理(9182)
- 企业财务(8737)
- 教育(8474)
- 划(7982)
- 农业(7601)
- 机构
- 大学(179578)
- 学院(177893)
- 济(67999)
- 经济(66319)
- 管理(62543)
- 研究(61541)
- 理学(52267)
- 理学院(51655)
- 管理学(50786)
- 管理学院(50438)
- 中国(45853)
- 京(38372)
- 财(38302)
- 科学(35342)
- 所(30917)
- 江(29276)
- 财经(29026)
- 中心(27544)
- 研究所(27532)
- 农(27207)
- 范(26151)
- 经(26059)
- 师范(25890)
- 北京(24158)
- 业大(23356)
- 州(22851)
- 院(22060)
- 经济学(21330)
- 财经大学(21277)
- 农业(20976)
- 基金
- 项目(112020)
- 科学(87764)
- 研究(87222)
- 基金(79520)
- 家(69566)
- 国家(68512)
- 科学基金(57719)
- 社会(55070)
- 社会科(51886)
- 社会科学(51870)
- 省(44007)
- 教育(41978)
- 基金项目(40817)
- 划(37088)
- 编号(36168)
- 自然(34376)
- 自然科(33522)
- 自然科学(33510)
- 自然科学基金(32922)
- 成果(32708)
- 资助(31485)
- 制(27121)
- 课题(26956)
- 重点(25872)
- 部(25605)
- 性(23470)
- 发(23352)
- 创(23320)
- 国家社会(22963)
- 教育部(22400)
共检索到284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课程治理体制决定课程治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组织与方式、权力与责任、路线与机制,是课程改革发展须首先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在当代课程治理体制研究中,从统一转向分散,成为课程治理体制改革的最强声音;实现多元权力共享与多元主体共治,成为课程治理体制建构的最大共识。多元权力共享与多元主体共治是当代课程治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却需规避因对“分权论”与“共治论”的过度诠释而引发的弱化国家治理权力、地位与作用的误判与误导问题。课程具有鲜明的国家属性、意志与逻辑。课程治理属于国家职能,是国家事权、公权。推进课程治理体系现代化,迫切需要遵循国家逻辑,构建课程治理的国家体制,即国家主导与统筹的多元性、垂直型、一体式课程治理体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百川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东欧的改革遭遇了巨大挫折:国家解体、制度崩溃、经济衰退。为什么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致力于改革事业,结果却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呢?这个问题强烈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理论家、政治家和普通人,人们撰写了许许多多的评述、论文、著作试图解释这种现象,这些智力活动也促进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绝大多数的研究把中国与前苏联和东欧改革绩效的差异归结为改革战略的差异,即,中国选择了渐近的、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战略,因而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下有效率地推进经济的连续增长,而苏联东欧国家则选择了激进的休克疗法、先政治后经济的改革战略,因而陷入了政治上的混乱和低效率,并使本应连续的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国贤
现代国家治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课题,目前人们是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解读的。~(1)但笔者以为,国家治理的深层问题是制度,核心是确立以法治国、分级财政和绩效管理等三层次制度。限于篇幅,本文将重点讨论现代国家治理下的分级财政体制。本文将从什么是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开始,通过对其必要性,它与现体制的关系,以及该体制建设的路径的研究,指出它是国家治理的核心环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友梅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日益暴露出自我手术效应、出现真空地带、存在以权压审,内部迁就变通,士气低、收效微等弊端。其原因在于体制培育的局限、科学定律的违背、地位没有摆正。为此,应建立一个符合“放权、分权与责任制约”要求的新审计体制,其理想模式是,审计机关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经济监督机关,使审计机关不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而且享有较高的权威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贤环 倪筱楠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监督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的发挥需要在法律环境和国家审计体制下进行。建立法系、国家审计体制与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架构,探讨三者相互作用的机理,对如何提升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在不同法系和国家审计体制背景下,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各不相同。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下我国行政型审计体制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但也存在不适应我国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发挥的地方。
关键词:
法系 国家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 治理能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玮 袁广达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监督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国家审计与各专业经济监督形式之间出现的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监督的重要形式。要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经济监督功能,就应当创新立足政府预算监督由国家审计为唯一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新型国家审计监督机制。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经济监督 政府预算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国贤
现代国家治理是当前国家的重大课题。其本意是一国的整体治理,首要的是建设责任型政府,它需要由包括财政体制等若干基本制度体系来支撑。而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制度。在建设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的观念上,必须做到"三破三立":破权力论,立责任论;破属地管理论,立公共委托代理论;破央地关系论,立三级体制论。在建设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的路径上,必须做好两个方面:一是以事务为对象,以三级政府为依据,适度上划事权;二是改革预算管理,形成四种转移支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国贤
现代国家治理是当前国家的重大课题。其本意是一国的整体治理,首要的是建设责任型政府,需要由包括财政体制等若干基本制度体系来支撑。而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制度。在建设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的观念上,必须做到"三破三立":破权力论,立责任论;破属地管理论,立公共委托代理论;破央地关系论,立三级体制论。在建设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的路径上,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以事务为对象,以三级政府为依据,适度上划事权;二是改革预算管理,形成四种转移支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国贤
现代国家治理是当前国家的重大课题。其本意是一国的整体治理,首要的是建设责任型政府,它需要由包括财政体制等若干基本制度体系来支撑。而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制度。在建设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的观念上,必须做到"三破三立":破权力论,立责任论;破属地管理论,立公共委托代理论;破央地关系论,立三级体制论。在建设责任型分级财政体制的路径上,必须做好两个方面:一是以事务为对象,以三级政府为依据,适度上划事权;二是改革预算管理,形成四种转移支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应起善 魏亚群
银行体制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广泛而又重要的作用。在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演变的过程中,传统体制下银行体系的弊端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羁绊。随着物价的放开,私有化的进行,银行领域的改革力度明显加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树华 王阳亮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超大规模的社会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是分析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视角,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以社会主义为根本和特质,制度、体制、机制运行为一体,具有整体性、协同性、层次性、关联性等系统性特征。除了制度结构、资源禀赋、权力配置等"硬件"因素外,国家治理体系运行、优化和效能输出还取决于各子系统的协同与衔接机制、信息反馈与调平纠偏机制、系统能动性的激发机制等方面。以系统观推动改革发展,要注意把握系统整体涌现性、统一性与差异性、制度有限性与主体能动性、正负反馈的动态平衡等原则。
关键词:
治理 现代化 制度优势 系统论 动态平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尹世用
我国的国家银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合理分配资金,正确引导和调节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任务。因此,必须按照中央银行行政化、专业银行商业化、政策性银行事业化的要求,尽快改革现行的国家银行体制,以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国家银行调节社会经济优化结构,促使其正常运行的作用。本文拟就我国国家银行体制改革的问题作简要论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彪华 谢莹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本文运用生态分析方法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环境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间的内在联系: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家审计必须适应新环境,因此需要健全完善与履行新职责新使命相适应的审计管理体制。基于对以上双向互动关系的理解,试图诠释我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与思路:以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目标;通过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增强审计管理体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环境的适应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秦思明 姜薇 秦家顺
财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财政治理的核心是完善财政体制。财政体制完善的关键在于确立科学的财政收支的划分原则,但目前的理论研究存在偏离,需要纠正,回归对财政体制关键问题的研究;同时,基于我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现实要求,在国家体制结构不能做较大调整的情况下,确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财政体制模式,并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有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财政 国家治理 财政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