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7)
- 2023(6684)
- 2022(5607)
- 2021(5494)
- 2020(4392)
- 2019(10260)
- 2018(10655)
- 2017(18188)
- 2016(10494)
- 2015(11958)
- 2014(12342)
- 2013(11017)
- 2012(9816)
- 2011(8965)
- 2010(9259)
- 2009(8459)
- 2008(8600)
- 2007(7904)
- 2006(7183)
- 2005(6509)
- 学科
- 济(28601)
- 经济(28542)
- 管理(28427)
- 业(22579)
- 企(20474)
- 企业(20474)
- 制(11672)
- 中国(11544)
- 理论(11191)
- 财(11057)
- 教育(10934)
- 教学(10301)
- 农(9044)
- 业经(9031)
- 体(8622)
- 方法(7899)
- 银(7331)
- 银行(7328)
- 体制(7096)
- 行(7000)
- 学(6925)
- 融(6529)
- 金融(6527)
- 学法(6373)
- 教学法(6373)
- 务(6201)
- 财务(6180)
- 财务管理(6148)
- 和(5978)
- 企业财务(5787)
- 机构
- 大学(139105)
- 学院(137959)
- 济(46549)
- 经济(45128)
- 管理(43660)
- 研究(43323)
- 理学(35425)
- 理学院(34955)
- 管理学(34069)
- 管理学院(33787)
- 中国(32813)
- 京(29710)
- 财(28664)
- 范(26831)
- 师范(26600)
- 科学(24933)
- 江(24593)
- 教育(21318)
- 所(21147)
- 师范大学(20802)
- 财经(20788)
- 州(20371)
- 中心(20253)
- 北京(19468)
- 经(18587)
- 研究所(18318)
- 技术(17795)
- 职业(17270)
- 农(15508)
- 院(15405)
- 基金
- 项目(77981)
- 研究(69246)
- 科学(60141)
- 基金(50053)
- 家(40957)
- 国家(40423)
- 社会(38997)
- 教育(37527)
- 社会科(36602)
- 社会科学(36591)
- 科学基金(34655)
- 省(32840)
- 编号(32106)
- 成果(30427)
- 划(27069)
- 基金项目(25681)
- 课题(24883)
- 年(22165)
- 项目编号(19580)
- 资助(19255)
- 性(19073)
- 自然(18905)
- 自然科(18418)
- 自然科学(18415)
- 重点(18317)
- 规划(18108)
- 自然科学基金(18080)
- 大学(17634)
- 部(17475)
- 发(17074)
共检索到233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卓君 舒志定
高校正在深入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作为“现实的人”,实验教师应面对实验课程改革的现实,增强角色转换意识。实验教师应在实验课程改革实践和与对象关系处理中强化六种角色责任,实行角色的真正转换。
关键词:
实验课程改革 实验教师 角色转换 存在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丽群
新课程期待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从灌输到引导、从孤立到合作、从控制到对话的转变;伴随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促进者、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从教师到教师学生发生转变;而保持期待本身的同质性、调整教师的改革心态、外界提供相应的条件是角色期待得以实现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程 行为转变 角色转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姜勇 ?sta Birkeland 刘静
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出发,建构了基于ALC核心素养的师范类研究生课程方案,主张师范类研究生课程应该是一种培育仁爱之心(Agap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营造一种"相遇"的人生旅程;应该是一种启迪自由之性(Liberty)的课程,因而它需要打造一种"唤醒"的反思氛围;应该是一种熏陶文化之品(Culture)的课程,因而它需要铸造一种"陶冶"的文化之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葎
人的存在具有一种禀赋价值自主与教化自觉的"存在逻辑",即,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本体性关联:价值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人的存在随价值教化得以生长与扩展。人的存在的自觉性、多维性与未成性,使得价值教育得以扬弃人的自然生命、个体生命,实现朝向文化生命、历史生命的超越。奠基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本性",价值教育获得了一种内在的确然性基础,人的存在也因与价值教育的相因互成,展现出特有的自我选择、自我教化和自我提升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人的存在 价值自主 教化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尹弘飚 李子建
教师改变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然而,教师对课程改革会表现出抵制和自愿改变两种倾向,这使教师改变具有了悖论性质。就其内涵而言,教师改变是一个多维度、多阶段过程,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妥善管理实施的“步伐”,处理好教师渐进性改变和根本性改变的关系,又要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入手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引领教师改变的方向。
关键词:
课程 课程改革 教师改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勇 刘静 戴乃恩
在培养卓越教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出可以运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眼光来分析与解读教师的成长。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野中,教育必须关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关注文化在陶冶与滋养内在心灵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在这相遇的历程中,应当注重"关系"的营建。在"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观照下,既要重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唤醒、自我抉择、自我超越的历程,又要认识到教师成长是伴随着文化陶冶和涵养的历程。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是在四种"关系"中获得专业成长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姜英华 叶泽樱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和起统摄作用的逻辑形式,资本逻辑的神秘性和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背后隐藏的是人的存在境遇和人与人的真正关系。《资本论》通过对商品、劳动、货币等经济范畴和资本逻辑的历史考察和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关系,批判了人的存在样态,为"现实的历史"的变革指明了道路,为诊断和反思现代性提供了存在论解释,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本论》是关于"如何超越现实"的新的存在论。
关键词:
存在 资本 现实的历史 《资本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海霞 李晓琴 胡丹
目前实验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根据新专业目录调整情况,基于学科群建立了规划设计基础理论、规划设计能力、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三大类实验平台课,整合教学资源,在师资、教学、评价诸环节实施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学科群 规划设计 实验平台课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红兵 秦克寅
佛教缘起论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佛教缘起论在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形成了多种形态。探讨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应就其不同历史形态具体分析。从存在论视域言,不同形态的佛教缘起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遇缘起、存在的缘起性及缘起整体性。十二因缘说、赖耶缘起论偏重于生存境遇缘起。其关于现实生存境遇生成根源和过程,以及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净化世界中的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生成过程、实现生态性生存等具有启发意义;缘起性空思想对存在缘起性的揭示,与当代生态存在论的关系论相一致。其对"自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福平 吴思遥
"联系"与"差别",是中西哲学史上两个核心论题,也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的内生变量;特别是中国哲学史上被人称为"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的《易经》中论及的太极、阴阳及其变易等,本质上也可以归结到差别和联系互推互动的"势科学"机制;同时,如果太极、阴阳的作用机理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阐发的"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那么,结合导数和微分数理,便可以进一步导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所倡导的存在论意义上的"‘0’存在机制"。
关键词:
“0”存在机制 存在论 势科学 管理常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那种认为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型是"把改革的成败推加在教师身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转型 反思性实践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靳玉乐 尹弘飚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适应性近年来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适应性是指教师能够因应外界的变革要求,对自身做出某种调整以保持自我与环境的平衡的心理-行为特征。究其实质,新课程改革是一次系统性的文化变革,身份学习则是其对教师提出的核心要求。我们应从外部与内部两个角度出发,完善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机制。
关键词:
教师改变 课程改革 教师适应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东平 曾志忠
课程改革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政策行为,同样也面临着合法性问题。课程改革的合法性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教师的利益期望与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合法性获得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具体可以从利益最大化、机会成本最小化、边际效用最大化、比较公平和风险厌恶等方面进行考查。
关键词:
教师利益 课程改革 合法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涂黎晖 苏德矿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高校教育学科的分支,专门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但我国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关系问题没有处理好,教材结构设置不合理,把学科中的课程与教学论同教学法与教学论混为一谈,将学科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等同起来,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编写要科学合理,内容编写要具有时效性、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由陈旭远撰写的《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对加强我国高校基础课程与教学原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是一部体现新课改新理念、满足新需求的精品教材,对大学生的继续深造与走向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论 高校课程 课程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