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
2023(1896)
2022(1467)
2021(1493)
2020(1130)
2019(2526)
2018(2373)
2017(4295)
2016(2685)
2015(3168)
2014(3244)
2013(3188)
2012(3148)
2011(2865)
2010(3150)
2009(2773)
2008(2854)
2007(2740)
2006(2383)
2005(2325)
作者
(7227)
(6095)
(6013)
(5811)
(3799)
(2932)
(2669)
(2341)
(2295)
(2249)
(2103)
(2079)
(2065)
(2061)
(2032)
(1827)
(1819)
(1713)
(1691)
(1688)
(1688)
(1531)
(1504)
(1439)
(1439)
(1426)
(1386)
(1283)
(1236)
(1221)
学科
(10579)
财政(9384)
(8910)
经济(8900)
(7826)
管理(7180)
理论(4952)
中国(4692)
(4677)
教育(4579)
(4247)
企业(4247)
(3688)
(3528)
教学(3372)
(3122)
(3081)
(2793)
方法(2778)
体制(2704)
及其(2651)
地方(2628)
(2581)
政策(2569)
制度(2454)
(2454)
方针(2420)
(2399)
(2399)
阐述(2399)
机构
大学(42945)
学院(41858)
(14381)
研究(14097)
经济(14014)
(13851)
管理(10579)
中国(9513)
(9101)
师范(9078)
(9020)
理学(8375)
科学(8297)
理学院(8231)
财经(8107)
管理学(8048)
管理学院(7957)
(7672)
(7422)
师范大学(7393)
教育(7339)
(7218)
研究所(6568)
(5990)
北京(5960)
财政(5836)
财经大学(5771)
职业(5618)
中心(5377)
经济学(5317)
基金
项目(20483)
研究(18855)
科学(15206)
基金(12774)
社会(10768)
教育(10746)
(10251)
国家(10106)
社会科(10028)
社会科学(10024)
成果(9042)
编号(8711)
(8306)
科学基金(8075)
课题(7268)
(7045)
(6569)
基金项目(6035)
(5629)
项目编号(5245)
资助(5129)
重点(5114)
规划(5105)
(5009)
(5001)
阶段(4991)
(4897)
(4792)
阶段性(4590)
教育部(4574)
期刊
(20650)
经济(20650)
研究(19584)
教育(14574)
(13587)
中国(11911)
学报(6965)
财经(6123)
大学(5649)
(5289)
学学(4932)
科学(4923)
技术(4847)
(4836)
财政(4836)
管理(4347)
职业(4119)
经济研究(3447)
(3397)
(3079)
金融(3079)
问题(3024)
图书(3022)
技术教育(2762)
职业技术(2762)
职业技术教育(2762)
(2717)
论坛(2717)
(2477)
书馆(2448)
共检索到73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必荣  
文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本质,认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价值观的理性回归,也是大学本质职能的回归和大学教师天职的回归;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内容供给、课堂范畴、教育主体、育人方式、实施环境等六个方面深刻阐释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存霞  张童  陆道坤  
破解课程思政“硬融入”和“表面化”难题,要以学生精准“增值”为指向,围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精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一是精准地准备。科学研判学情,系统收集与分析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明晰课程思政建设指向。二是精准设计与实施。从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资源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精心构画,精准定位“落脚点”并基于此推动思政的有机融入。三是精准选择教学方法并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优质师生生态和生态课堂建设,为精准课程思政提供环境与氛围支持。四是精准评价与反思,以学生“增值”为核心,渐次延伸到教学与课程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精准”反思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雯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发挥好这个协同效应,必须首先厘清"课程思政"的内涵。文章以"思政"内涵为切入点,分析"思政"的概念、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进而从载体、目标、范围、责任主体、实施路径和重点内容等6个方面来探析我国现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燕连福  李瑛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揭示了思政课的属性和功能,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科学理解这一重要论断,要深入领会思政课讲道理在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明辨是非、躬身实践方面的价值。要深入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丰富内涵,即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之理。要从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力”、思政课教师的“讲授力”、思政课的“承载力”、不同学段的“衔接力”等方面深入探索思政课讲道理的推进路径,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初振波  
《经济法》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要求。文章探讨了《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内涵,并就《经济法》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提出几点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润花  李珊珊  陈文娟  
推进"课程思政"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要从思想政治素养培育、道德品行素养培育、心理健康素养培育三方面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大学科类别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容,从着力加强课程设计、注重提升教师素养、倡导多元教学方法、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四方面科学实施"课程思政"。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艳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贵英   谢青松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要素数字化为驱动,以多维互动为赋能,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形成的精准、灵活、有效的新型思政课堂治理模式。高职思政课程的数字化生态课堂建设面临教师课堂理念转变迟滞、学生课堂良性互动缺失、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环境封闭沉闷等现实问题。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由教师、学生、内容、手段、方法、环境、评价七个基本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通过数字化实现多途径、多样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思政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维互动生态系统。“大思政课”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高职思政课程需要将生态课堂的核心要素进行有机统一,处理好课堂与理念的数字化融合、教师与学生的数字化适应、课堂与生活的数字化结合、课堂与环境的数字化互动,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课程实施涵盖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从课程变革的视角看,课程实施是将课程变革的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二是从课程开发的视角看,课程实施是课程开发过程的一个环节,是推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从本质上而言,课程实施是一个行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观念形态的课程转化为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从而实现课程内在的教育意义。一般而言,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在不同取向下教师也扮演不同的角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花鸥  李星云  
职业教育进行类型化改革,对职业教育课程这一实践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增强其职业适应性,究其根本是对原有课程秩序进行解构与重塑。职业教育课程秩序属于课程存在属性和状态的范畴,对职业教育课程起到稳定、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在深刻认识秩序内涵本质和生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实然状态与高质量职业教育应然要求的分析后,可从凝聚职业教育课程共识、序化职业教育知识结构、统一职业教育国家行动、协调职业教育动态适应等方面重塑职业教育课程秩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文化由其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特色要素构成。由这三个要素,推论出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论证了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时,回顾共和国财政发展,笔者认为,共和国财政的本质属性就是"人民财政",共和国财政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民财政为人民"。在不同发展时期中,这一本质属性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地被赋予特定要求。今天,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能深刻认识共和国财政的本质属性与时代内涵,并从制度性安排、配置性保障,阶段性体现、体制性支持与国际性贡献五个方面来把握,从而为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目标做出更多中国财政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刘嘉圣  
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如何形成大中小学在纵向上的密切配合以及各类学科在横向上的相互支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探索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要实现系统谋划、协同配合、整体推进;要了解其内涵,厘清其要素,明确其优化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柏铭  
论财政职能的内涵与概括朱柏铭在我国,财政职能问题一向为理论界所关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职能问题更受到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尽管组织过多次专题讨论,发表了不少专题论文,也产生了一些真知灼见,但是终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所以存在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