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446)
- 2022(1320)
- 2021(1354)
- 2020(1039)
- 2019(2397)
- 2018(2204)
- 2017(3704)
- 2016(2438)
- 2015(3227)
- 2014(3394)
- 2013(2952)
- 2012(2825)
- 2011(2689)
- 2010(2986)
- 2009(2638)
- 2008(2678)
- 2007(2721)
- 2006(2425)
- 2005(2320)
- 2004(2161)
- 学科
- 教学(9377)
- 理论(6580)
- 济(6241)
- 经济(6233)
- 学法(5778)
- 教学法(5778)
- 管理(5252)
- 教育(4590)
- 业(4587)
- 企(4471)
- 企业(4471)
- 学理(3976)
- 学理论(3976)
- 学(2634)
- 中国(2374)
- 组织(2117)
- 计算(2078)
- 算机(2053)
- 计算机(2053)
- 机化(2027)
- 计算机化(2027)
- 制(2021)
- 业经(1883)
- 和(1812)
- 方法(1812)
- 财(1793)
- 体(1718)
- 思想(1678)
- 政治(1641)
- 农(1499)
- 机构
- 学院(41112)
- 大学(40440)
- 研究(11485)
- 范(10550)
- 师范(10450)
- 济(10029)
- 经济(9625)
- 管理(9182)
- 教育(9088)
- 京(8688)
- 师范大学(8266)
- 职业(7921)
- 江(7603)
- 科学(7450)
- 技术(7441)
- 理学(7144)
- 中国(7006)
- 理学院(6984)
- 财(6750)
- 管理学(6633)
- 管理学院(6545)
- 州(6501)
- 所(6234)
- 北京(5799)
- 职业技术(5624)
- 技术学院(5584)
- 研究所(5504)
- 财经(5203)
- 系(5145)
- 中心(4875)
共检索到68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玲
课程与教学整合是我国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观念和变革实施的重要途径,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上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然而随着变革的推进,浅表整合的理论局限和实践困惑日益显露。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各有自己的发展逻辑。理论深度整合的观照视角应由学科逻辑转向文化视角,寻找到课程与教学理论赖以产生的文化逻辑和语境;实践深度整合的视角应转向生活世界,观照决定生活世界根本样态的实践者的生存视野、内在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基础。理论、实践深度整合的价值诉求殊途同归。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 深度整合 理论 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董小平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是课程知识在公共维度的实现机制,它通过文字表征形成了书写的课程知识,通过言语表征形成了言说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主观建构是课程知识在私人维度的实现机制,它包括解读客观的课程知识、创建主观的私人知识和回归公共的知识世界。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与主观内容的同一性可以在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教育需要追求课程与教学的内在整合,以促进课程知识的主观内容在主体间的共感性,确保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在主体间的通约性,加强课程知识的客观形式在内部的相互转化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立明 冯用军 马云鹏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本质的教学设计范式,旨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由学生认知序列、学科内容特征、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效果反思四个要素构成。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的生成策略集中体现在:以"理解与聚焦"为教学主题的价值取向;以"融合与联结"为课堂活动的基本特质;以"创新与实践"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反思与批判"为思维拓展的关键路径;以"发展与进阶"为多元评价的核心视角。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教学逻辑 核心素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传燧 石雷
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既指外来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也指中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与转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包括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中国化、实践的理论化和范式的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策略主要有: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传统(原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借鉴与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实验并对其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与提升;推进和实现中国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从理论基础、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到建构方法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关键词:
课程与教学论 本土化 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试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刘要悟课程的质量,即课程编制的科学性、现代性及方向性,制约着学校教育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最终影响到教育目的能否实现。课程的重要性,决定了课程论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课程在教育事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宇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和落实,使得当代教育教学的使命有了新的内容,即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进而达到提高教与学质量的终极目标。所以,本文将提高当代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理论基础 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方卫华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教学的整合值得关注和研究。文章提出了运用积件思想,寻求高层次整合的方法:构建实验教学模式、发挥虚拟实验室功能、构建研究性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理科课程 整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志群
"课程与教学论"是关于教与学的科学,研究课程和教学的一般性规律,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很多教师对其学科内容和结构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工作中却受其规律的影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毅
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科学技术服务于人文教育的全新尝试。本文从理性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论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的实际状况,旨在说明“课程整合”对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作用,以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引起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
课程整合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智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在教育信息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需要在理论上全面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整合观,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技术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与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多媒体的本质与功能、整合效果的评价和整合的阶段性等重要问题,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多媒体 基本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刚平
二十多年的教学改革提示我们 ,在教学领域里表现出来的许多问题 ,往往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 ,恰恰是范围更大的课程问题。教学改革的成功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如果站在课程的立场理解教学改革 ,那么教学过程就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 ,而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论 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宁彬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新要求。学习微型化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微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态。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中,采用微学习理论来优化和改变课堂教学的结构,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时时、处处都能方便地学习,达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式的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微学习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课程教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尹睿 黄甫全 曾文婕 曾育芬 潘蕾琼 陈思宇 伍晓琪
人工智能(AI)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了人工智能教学系统AI教师。最早的AI教师代表之一是爱达(IDA),随后进化出好学爱达,亦即琳达(LIDA)。基于学习为本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神经科学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神经网络双重特性,籍由新兴技术的支持,产生形成了神经网络化的价值创造型智慧学习系统结构框架。它包括"实时课堂教学转化系统""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和"教学比较前馈分析系统"三个子系统。而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又包括"优秀教师教学参照系统""先进理论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大数据优选教学参照系统"和"经验自组织教学参照系统"四个子系统。价值创造型智慧学习系统神经网络融入人工智能,创生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学系统——伊万琳达(EVA-LIDAs),它既可扮演AI教师,也可扮演AI学伴。基于此,教师成为课程创新者,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伊万琳达作为AI教师和AI学伴成为介导者,三者间多维交互生成新形态的智能课程,其实质是以神经网络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评估促进学习的价值创造为旨趣,以协同、精准、个性、优化为原则,以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为机理,以情境感知、大数据关联、经验自组织和智能决策为手段,最终通过持续改进师生教与学而优化所有学生的学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顾添笑
课程思政作为突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瓶颈的有效方式,需要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反向构建具体的教学设计策略。课程思政中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参与,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知识、观念以及规范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将这些知识、观念以及规范迁移到新的情境,学会反思当下的生活、学会审视和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事务、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教学设计策略是发展主体间性,构建参与式教育环境;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打破学校课堂的时空边界。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