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1)
- 2023(4507)
- 2022(3639)
- 2021(3429)
- 2020(2814)
- 2019(6295)
- 2018(6186)
- 2017(12146)
- 2016(6648)
- 2015(7111)
- 2014(7336)
- 2013(7116)
- 2012(6596)
- 2011(6173)
- 2010(6386)
- 2009(6033)
- 2008(6350)
- 2007(5855)
- 2006(5192)
- 2005(4949)
- 学科
- 济(28209)
- 经济(28169)
- 管理(19430)
- 业(19306)
- 企(17279)
- 企业(17279)
- 方法(12508)
- 学(9341)
- 数学(9331)
- 数学方法(9179)
- 理论(8418)
- 财(8337)
- 中国(7762)
- 业经(6826)
- 制(6537)
- 农(5889)
- 银(5566)
- 银行(5560)
- 融(5559)
- 金融(5558)
- 教育(5411)
- 务(5330)
- 财务(5317)
- 行(5306)
- 财务管理(5305)
- 企业财务(5114)
- 和(4939)
- 体(4602)
- 技术(4392)
- 策(4383)
- 机构
- 大学(107563)
- 学院(103963)
- 济(41272)
- 经济(40357)
- 研究(36008)
- 管理(35685)
- 理学(30437)
- 理学院(30036)
- 管理学(29462)
- 管理学院(29250)
- 中国(26227)
- 京(22654)
- 财(22620)
- 科学(22279)
- 所(18696)
- 财经(17968)
- 研究所(16929)
- 经(16277)
- 农(15934)
- 江(15848)
- 范(15768)
- 师范(15637)
- 中心(15173)
- 北京(14306)
- 经济学(13959)
- 业大(13787)
- 财经大学(13479)
- 州(13092)
- 师范大学(12711)
- 农业(12476)
- 基金
- 项目(63782)
- 科学(50430)
- 基金(47197)
- 研究(46361)
- 家(41609)
- 国家(41251)
- 科学基金(34888)
- 社会(30159)
- 社会科(28523)
- 社会科学(28514)
- 基金项目(24072)
- 省(23881)
- 教育(22256)
- 自然(22058)
- 自然科(21587)
- 自然科学(21579)
- 自然科学基金(21229)
- 划(20686)
- 资助(19324)
- 编号(17818)
- 成果(16260)
- 重点(14884)
- 部(14786)
- 性(14365)
- 课题(13076)
- 创(13064)
- 发(12986)
- 教育部(12891)
- 国家社会(12856)
- 创新(12173)
共检索到157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润洲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动的。新课程改革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自然需要课改理论的指导。因此,课改理论的可靠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可靠的课改理论既需要有经验事实的支撑,也需要有先验理念的辅佐,还需要有论证逻辑的保证。也就是说,课改理论的可靠性是建立在经验基础、理念基础与逻辑基础之上的。因此,批驳或完善课改理论,就需要从经验、理念与逻辑这三重基础着手,而那种仅仅从某一基础出发批驳或完善课改理论的做法,往往难以达成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课改理论 认识论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关键词:
知识教学 认识论 科学认识论 生活认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洪灵 裘宗舜
在现行的审计基础框架中,独立性一直被视为职业基石。由于独立性概念的不一致及其所导致的运作与执行的不一致,使得对独立性的监管陷入一种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为此,需要以审计可靠性框架替代审计独立性框架,使审计职业重新回归其原本所应该追求的要义——可靠性,并以此减轻独立性所不应该承担的混乱功能。
关键词:
审计 独立性 可靠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贤萍
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内涵与外延的深入分析,讨论了相关性和可靠性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并根据会计目标的不同要求,提出了可靠性和相关性这对矛盾应该在对立的基础上实现统一的新思想。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相关性 可靠性 对立 统一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石中美
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两大主要质量特征,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相关性和可靠性到底孰轻孰重,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可靠性应作为第一位的质量特征,并重于相关性。
关键词:
相关性 可靠性 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葛家澍 徐跃
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美国SFAC No.2(1980年5月)提出:总的信息质量特征是决策有用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则组成决策有用性的主要质量特征。25年来,各国会计界对此似乎并无异议。然而,相关性与可靠性总有冲突或不一致之处。究竟应优先考虑相关性,还是优先考虑可靠性?按照历史顺序,会计界最早强调的是可靠性(反映真实、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翠翠
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会计信息可靠性特征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同年,IASB和FASB发布联合趋同框架,用"如实反映"取代了"可靠性"。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专门针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深入研究并不多。目前,国内外发生的很多会计造假舞弊案触动了相关人士对会计信息可靠性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任何形式的教育哲学都试图提供教育真理的确定性和终极辩护。任何形式的教育实践也都建基于教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对教育可靠基础诸种裁决的审理最终落实为什么才是对教育的可靠认识,以及这种可靠认识从哪里来。近代教育可靠基础的唯一有效来源是教育学科。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师对其自我本质的认识构成了教师施教的唯一可靠基础。另外一个有待发现的教育哲学传统则表明,爱是知识之母,理性之母。爱是一种关系品质。爱将教师与学生放置在一种关系之中,放置在彼此最真实的生命存在之中。爱是一种存在论逼问,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以良知和敏感在爱的领域探寻教育的明证性和合规律性,引领我们关照内心与生活,处身性地反思我们是否活...
关键词:
爱 认识 现代性 教育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甫全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伴随着不同课程观之间一场又一场的争论。人们对课程本质的阐释,典型说法有12种;给课程下的定义,影响较广的就有9种。①对这种歧义纷呈现象,学者们多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或在社会发展、文化继承的背景下进行考察。②③然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人们对它的核心要素“课程”的研究,必须打上认识论的烙印。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对影响美国课程理论的主要认识论流派及其导致产生的不同课程观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以供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研究参考
关键词:
美国,多元课程观,认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王晨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认识论哲学基础和政治论哲学基础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认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溯源 ,主要代表人物及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答的探讨 ,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及对现时社会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勇
由于对循环经济的定位不恰当,致使循环经济的发展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一些原本是着眼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却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当作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径和方法。事实上,循环经济有着完全不同于商品经济的经济伦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更为根本的是循环经济的认识论基础不同于商品经济。如果不在深刻认识循环经济的认识论基础上重构社会基本价值观,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必然走入误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宇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大军 黄甫全 左璜
学习环境设计在科学认识论指导下强调知识共享和传递,逐步暴露出滞后于学习理论发展、群体协同缺失、知识创新不足等局限。因应新认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正在由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这一嬗变为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提供了际遇。来自欧洲的三元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研究项目有效地弥合了学习环境设计的不足,提出了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并进行了系列实证研究,实现了学习环境设计基础的知识创造认识论转向。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逻辑演绎法,梳理了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嬗变过程,分析了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典型案例,以多学科视角洞见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表现及原理,并探究其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乃基
大数据认识论的主体高度分化并社会化,对象是世界2在世界3的映射,技术手段会极大影响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大数据认识论一步达到传统认识论第一条道路的终点,引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争。认识结果具有多样性和多重评价,并反作用于世界2。大数据认识论既是认识论,又是产业和实践论。大数据认识论的特点具有认识史和知识论依据。中国语境下的大数据实践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数据 认识论 产业 实践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