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0)
- 2023(2151)
- 2022(1671)
- 2021(1834)
- 2020(1316)
- 2019(3173)
- 2018(3300)
- 2017(4238)
- 2016(3671)
- 2015(4203)
- 2014(4384)
- 2013(3434)
- 2012(3228)
- 2011(3083)
- 2010(3360)
- 2009(2713)
- 2008(2510)
- 2007(2384)
- 2006(2184)
- 2005(2073)
- 学科
- 教育(18181)
- 中国(8303)
- 教学(5438)
- 理论(5303)
- 学(3979)
- 发(3146)
- 革(3135)
- 改革(3101)
- 发展(3057)
- 思想(3040)
- 高等(3004)
- 展(2935)
- 政治(2905)
- 研究(2821)
- 思想政治(2796)
- 政治教育(2796)
- 治教(2796)
- 德育(2776)
- 教育改革(2761)
- 济(2509)
- 经济(2508)
- 学校(2462)
- 管理(2449)
- 学法(2397)
- 教学法(2397)
- 生(2212)
- 计算(2200)
- 教育学(2193)
- 算机(2193)
- 计算机(2193)
- 机构
- 大学(42421)
- 学院(37425)
- 教育(25147)
- 研究(17635)
- 范(17266)
- 师范(17210)
- 师范大学(14523)
- 京(11326)
- 科学(10239)
- 职业(10065)
- 教育学(9771)
- 技术(9120)
- 所(8594)
- 北京(8175)
- 研究所(7919)
- 江(7410)
- 教育学院(7152)
- 职业技术(6869)
- 中心(6564)
- 管理(6428)
- 院(6419)
- 技术学院(5921)
- 中国(5790)
- 州(5533)
- 理学(5330)
- 研究院(5291)
- 济(5280)
- 教育科(5132)
- 理学院(5097)
- 教育科学(5096)
共检索到67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志红 朱九思 文辅相
语言教育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和终身性,语言教育功能的研究是语言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文献收集、比较研究、调查访谈和实例分析为主要方法,以语言是教育的资源为理论前提,从智育、美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展示了语言的教育功能。全文共有七章,依内在逻辑结构分成了四个部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郑新蓉
"基础教育"既是每一个儿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认同、国家实力及民族融合团结的基础。基础教育公共性及丰富性必须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土壤。文化和语言适宜的基础教育以国家和儿童最大利益为本,重视共同价值、共同知识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有效传递和可接受性。它包括:对学生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具有敏感性;尊重、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教育内容与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相适宜;教育与周边环境中的语言和文化因素协调统一;教育者能够因地、因时的选择教学语言等内容。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启高
语言的统一过程除了将不同的方言集中为民族语言之外,还有异族语言的交融。语言的发展使人们逐渐察觉到它是十分复杂的综合物。语言是由词汇、语法和语音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人类的语言促进了人类本身和人类思维的相互发展,语言和思维都有其本身的内部规律。
关键词:
演变过程 符号系统 语言和思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乐
本文旨辨析语言变化的不同观点和语言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以时间纵轴对语言在历史上的整个变化;在同一时代范围内,由于社会阶层的需求、强势文化的冲击、地域差异以及新技术的使用对群体语言变化的影响;以及微观的个体语言的变化,如个人年龄、性别、性格、教养、受教育程度、使用语言的环境和背景等。
关键词:
语言的变化 语言变化的观点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晓青
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目标的第二语言教学,在教学中引入文化内容是必要的。可以运用课题引导法、专题研究法、影视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应以文化自觉的态度树立文化平等观。
关键词:
语言教学 文化 教学方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林晓恒
语言与消费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关系;语言对消费文化具有建构和促进的作用。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让优秀语言文化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于倡导高品位的社会主义消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消费文化 语言 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汪潮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目前的许多语言文字训练设计存在不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思维方式上的失误,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各个要素时,重其所轻,轻其所重,还没有从陈规的意识中真正转变过来。本文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提出语言文字训练设计思路的嬗变特点。 一、从分析内容为主转向分析语言为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雪棠
孔子自云“述而不作”,然而,其核心思想并非通过“述”的方式而建构,这与后世依经立义的话语建构方式迥异。《论语》载录孔子论及六经的言论很少,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从经典解释中得来,其学说的建构,是在面对现实政治、社会、自我等人生诸多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是从其个体的生命体验中得来,在与弟子的交谈中显现,经弟子的记录与编纂而得以确立,具有脱离经典、独立思考、自建法言的特征。《论语》中的孔子是思想型的宗师,而非知识型的学者。孔子从自我认知、自我期许走向普适性的理想人格追求,其“仁”与“知”互补的人格构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其一以贯之的方法是以“观”为基础的“思”。孔子“语”的特质是思想,是问题指向,“语录”具有思想建构的功能。纂辑语录是儒家思想建构及知识生产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语类文献 语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文佳
大学生作为一个肩负祖国繁荣复兴之重任的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较深,另一方面又对目前所处的社会现状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与众不同的理解及实践方式。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正确解读《论语》中的教育思想:诚信为本,德育为先;学思结合,全面发展;知行合一,重视实践。学会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进而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成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其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十分重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庆玉
语文教育因其植根于语言的生活土壤,在所有教育科目中优先具有进入存在论境域的发言权。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意味着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立场。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言打交道的精神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和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从交往—实践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育的立场和方法,是当前语文教育正在努力实践和探索的方向,是对过去长期以来所奉行的认识论语文教育模式的一种积极批判,也是对存在主义语文教育立场忽视语言实践倾向的一个有力的矫正。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存在论方式 语文教育哲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一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这对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试图从几方面阐述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认为语文教育应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 情感 道德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伦水
在世人生命意识缺失较为严重的背景下,探析《论语》的生命观与生命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论语》认为,生命的主题应是弘道崇德。在《论语》中,这一主题是通过推礼行仁而得以展开,并在好学勤习中得到锤炼的。
关键词:
论语 生命观 生命教育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朱振中 单明辉 房晓芸
在线评论已经成为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近年来,学者们日益关注在线评论语言风格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却得到了相互矛盾的结论。以语言期望理论为基础,本文探讨在线评论语言风格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购物动机倾向具有调节效应,事实性感知与趣味性感知在上述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具体来说,对于具有任务动机倾向的消费者而言,陈述性语言风格的在线评论使其产生更强的购买意愿,而事实性感知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对于具有娱乐动机倾向的消费者而言,修辞性语言风格的在线评论使其产生更强的购买意愿,而趣味性感知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在线评论语言风格相关领域的文献,对企业开展精准营销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淼
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标志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共生的网络语言作为新生事物,以其高效性、互动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具有蓬勃发展的势头。网络语言具有传播政治理论的独特优势,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受众是网络语言的主要分享者、参与者和影响者,在网络交流及传播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更具创新性与适应性。可通过合理利用网络语言,促进政治理论大众化传播;健全网络监管,提升网民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规范传播形式,优化网络语言思想政治培育功能等途径,推动网络语言政治理论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
网络语言 政治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每个人都活在时间之中,活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相统一的整体性时间之中。具有深刻时间意识的孔子真切地意识到自我生命时间的紧迫性,让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过程超越时间的流逝,由此凸显个体成人的当下性。一方面,孔子重视现在的时间,充分地活在属于其自身的当代;另一方面,又以斯文的传承与发扬为依托,承接过去、关联未来,保持个体成人的开放性。孔子凭借一以贯之的生命之志达成自我生命时间的统一性,并在创造性地赓续尧舜、文王以来的礼文传统之时,让个体与过去、现在、未来的人们紧密相连,促成个体成人的完整性。重温《论语》,在当下系念过去,其实质就是在重视现在的同时,守护个体成人的历史文化根基,由此而建构一种过去、现在与未来相统一的生活方式与朝向整全的教育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