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5)
2023(5453)
2022(4755)
2021(4513)
2020(4069)
2019(9219)
2018(9366)
2017(19887)
2016(10685)
2015(12642)
2014(12705)
2013(12853)
2012(12644)
2011(11419)
2010(11684)
2009(11291)
2008(11425)
2007(10522)
2006(9435)
2005(8460)
作者
(31135)
(26315)
(25448)
(24721)
(16628)
(12376)
(11889)
(10033)
(9751)
(9468)
(8733)
(8694)
(8371)
(8094)
(8057)
(7999)
(7631)
(7624)
(7575)
(7528)
(6630)
(6422)
(6259)
(5938)
(5871)
(5772)
(5762)
(5728)
(5259)
(5034)
学科
(54484)
经济(54413)
管理(32572)
(32337)
方法(31171)
数学(27216)
数学方法(27014)
(25738)
企业(25738)
中国(16327)
(15386)
(13835)
(11557)
贸易(11548)
(11447)
(11299)
业经(10363)
(9561)
银行(9549)
(9125)
农业(8958)
(8782)
金融(8782)
(8440)
财务(8426)
财务管理(8399)
企业财务(7988)
(7945)
理论(7834)
(7371)
机构
大学(170151)
学院(166287)
(76044)
经济(74651)
管理(64239)
理学(55160)
理学院(54644)
管理学(53905)
管理学院(53587)
研究(51380)
中国(42499)
(39261)
(35140)
财经(31398)
(28574)
科学(27272)
经济学(25420)
(25343)
(24109)
中心(23839)
财经大学(23456)
经济学院(23249)
北京(22731)
(22220)
研究所(22102)
业大(20404)
(19903)
师范(19717)
(19183)
商学(18370)
基金
项目(98935)
科学(78309)
基金(74327)
研究(73956)
(62655)
国家(62146)
科学基金(53529)
社会(49612)
社会科(46989)
社会科学(46979)
基金项目(38435)
(35743)
教育(35103)
资助(32768)
自然(32490)
自然科(31762)
自然科学(31755)
自然科学基金(31213)
(30638)
编号(29752)
成果(25789)
(24343)
教育部(21778)
重点(21400)
国家社会(20908)
人文(20832)
(19930)
课题(19910)
大学(19741)
(19455)
期刊
(82637)
经济(82637)
研究(53263)
中国(30831)
(29361)
管理(24280)
学报(22661)
科学(20447)
(19827)
金融(19827)
(19650)
大学(18286)
学学(17154)
财经(17120)
教育(14959)
(14626)
经济研究(14105)
技术(13245)
农业(12962)
业经(12481)
问题(12087)
(11833)
国际(9793)
理论(9723)
统计(9705)
技术经济(8990)
商业(8736)
实践(8577)
(8577)
(8124)
共检索到253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冯宏刚  
证明责任在诉讼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前,以规范说为代表的证明责任学说已普遍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之一,也在自觉借鉴和运用这一重要学说。劳动合同争议作为诉讼组成部分之一,其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也深受其影响,并在立法和实践中得以适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谭博文  
劳动纠纷是引起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渊源之一,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社会悲剧的发生。由于目前我国劳动纠纷证明责任制度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备、证明责任范围窄、证明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劳动关系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经常在劳动纠纷诉讼中因为举证能力限制而败诉。因此,增强劳动者的证据能力,扩展举证规则,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小勇  
案情简介张某于2009年12月15日进入上海某珠宝公司工作,担任珠宝公司销售总监,月薪为人民币3.3万元。双方签订的前两份劳动合同期限分别为一年。2011年12月16日,双方又签订了第三份劳动合同。2013年9月30日,张某向珠宝公司提出辞职。2014年2月20日,张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以双方签订的第三份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珠宝公司未与其再续签劳动合同,故要求珠宝公司支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德强  
只要承认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不同,那么,就要承认用于调整劳动关系和民事关系的程序法就应当有所不同。但是,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调整这两者的程序法统一为民事诉讼法,这不仅明显缺乏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日益增长的劳动争议处理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因此,本文提出高度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重新构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小年  
由于我国没有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特别法,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一般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确立劳动争议案件的证明标准时,通用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标准。但我们认识到,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无论是性质还是证明责任的分配均与一般民事案件有着相当的区别,鉴于劳资双方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能够获得诉讼资源的渠道和可能性、付出成本的心理价位等等,存在相当大的落差,在考虑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证明标准时也应当与一般民事案件加以区别。笔者就此作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景龙  井川  王利  
集体合同在调整职工工资、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体合同已越来越引起劳资双方的重视。作为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笔者将结合案例,谈谈审判实务中有关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适用的问题。有集体合同也要签订劳动合同吗案例:张某被一企业聘用,其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等一直按企业的集体劳动合同执行,企业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林雪贞  
《劳动合同法》自颁布以来就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争论,这些争论表面上是因为法律规定的改进所致,但实质上是利益配置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虽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此法的实施,也引起了各主体对自身问题的深思,促进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进。国家应加强社会保障职责,企业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者个人要提高技能素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志萍  
用人单位负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但立法的原则性缺陷的存在,导致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司法裁判者错误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比例较高;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二倍基数"标准的认定,呈现多样化形态;赔偿数额较大,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此,在呼吁立法统一赔偿标准、降低赔偿金额的同时,赋予司法裁判者自由裁量权,对劳动合同采用实质审查的标准、区分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赋予用人单位以抗辩权。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同时,最大限度上实现和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志萍  
用人单位负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但立法的原则性缺陷的存在,导致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出现诸多困境。裁判文书统计分析表明:司法裁判者错误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比例较高;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二倍基数"标准的认定,呈现多样化形态;赔偿数额较大,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对此,在呼吁立法统一赔偿标准、降低赔偿金额的同时,赋予司法裁判者自由裁量权,对劳动合同采用实质审查的标准、区分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赋予用人单位以抗辩权。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同时,最大限度上实现和谐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硕  
劳动合同在本质上属于合同,劳动债权亦属于债权。作为债权实现的保障机制,《物权法》中的留置权制度在劳动合同领域同样适用。留置权作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可以有效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有着独到的现实意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留置其财产的行为,是权利的行使而不构成职务侵占罪。劳动合同留置权的适用,应当紧扣《物权法》的相关规定,避免双方利益失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硕  
劳动合同在本质上属于合同,劳动债权亦属于债权。作为债权实现的保障机制,《物权法》中的留置权制度在劳动合同领域同样适用。留置权作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可以有效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有着独到的现实意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留置其财产的行为,是权利的行使而不构成职务侵占罪。劳动合同留置权的适用,应当紧扣《物权法》的相关规定,避免双方利益失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何为劳动者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劳动者的范围,不仅关系到当事人主体资格认定的问题,也关系到享有哪些实体权利义务,以及发生争议后通过何种渠道处理等。但我国的劳动就业统计相关指标与界定不能用于确定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劳动者,劳动立法也缺乏对适用对象的科学界定,导致了实践中对劳动者概念的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劳动者主体资格,对劳动者的内涵与边界界定进行统一规范,应尽可能从宽认定劳动者,加快劳动标准立法,并分层次、精细化地进行劳动法律规定的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聪玲  张军  
证明商标与集体商标的所有人均为某一集体组织 ,但二者在构成条件、功能、转让、使用管理以及对所有人的要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与相关法律规定的保护原产地名称的方法相比较 ,证明商标是保护原产地名称的最有效手段。证明商标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 ,其使用管理必须遵循特殊的规则和办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凯鈇  
现行《劳动合同法》自2006年立法征求意见、审议通过和2008年生效实施,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也是政、商、学各界争议不断的10年。争议的实质是劳动与资本权利义务关系,表现形式是立法选择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关系问题。其实,引起争议的关键根源在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其背后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范式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