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7)
2023(5852)
2022(4993)
2021(4559)
2020(4037)
2019(9124)
2018(8859)
2017(18572)
2016(9858)
2015(10745)
2014(10663)
2013(10826)
2012(10112)
2011(9149)
2010(9086)
2009(8354)
2008(8277)
2007(7283)
2006(6123)
2005(5441)
作者
(27725)
(23263)
(23137)
(22013)
(15232)
(11324)
(10494)
(8991)
(8804)
(8530)
(7967)
(7956)
(7526)
(7413)
(7367)
(7178)
(6877)
(6827)
(6784)
(6632)
(5851)
(5787)
(5751)
(5288)
(5281)
(5185)
(5183)
(4946)
(4794)
(4693)
学科
(46988)
经济(46936)
(30231)
管理(29709)
方法(28353)
数学(26032)
数学方法(25897)
(25506)
企业(25506)
(13524)
中国(10006)
(9307)
贸易(9306)
(9240)
(9235)
财务(9235)
财务管理(9212)
(9025)
企业财务(8969)
(8915)
(7877)
(7785)
金融(7785)
业经(7583)
(7052)
银行(7034)
地方(6894)
技术(6713)
(6637)
农业(6067)
机构
大学(145497)
学院(141845)
(61992)
经济(60941)
管理(55394)
理学(49358)
理学院(48808)
管理学(48000)
管理学院(47725)
研究(45261)
中国(33825)
(30639)
(28551)
科学(26389)
财经(25454)
(23489)
(22945)
(22485)
经济学(21121)
中心(20738)
业大(20718)
研究所(20360)
(19693)
财经大学(19548)
经济学院(19343)
农业(18257)
北京(17286)
(17167)
师范(16976)
商学(16850)
基金
项目(98552)
科学(79417)
基金(76211)
研究(68178)
(66780)
国家(66268)
科学基金(57657)
社会(46742)
社会科(44605)
社会科学(44595)
基金项目(40215)
自然(38058)
自然科(37290)
自然科学(37283)
自然科学基金(36720)
(36257)
教育(32505)
资助(32134)
(31323)
编号(24468)
(23560)
重点(22000)
教育部(20941)
(20547)
国家社会(20386)
成果(19936)
人文(19917)
(19602)
科研(19580)
创新(19214)
期刊
(58049)
经济(58049)
研究(39904)
学报(25177)
(24339)
中国(23201)
科学(21706)
管理(19692)
大学(19228)
(19195)
学学(18442)
(15572)
金融(15572)
财经(14014)
农业(12506)
(11901)
教育(11214)
经济研究(10850)
技术(9721)
业经(8377)
问题(8168)
(7630)
统计(7430)
商业(7032)
(6945)
(6892)
(6872)
技术经济(6750)
理论(6443)
决策(5988)
共检索到196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家镇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是我国仅有的对因果关系认定作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文件,具有开立法先河的意义。但该规定混淆了因果关系的不同层次,并不恰当地限制赔偿权利人和赔偿范围,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证券欺诈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在理论上必须合理区分原因关系的不同层次,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既要考虑证券交易的特殊性给交易主体带来的举证困难,又要给信息披露义务人留下合理的免责空间,通过逻辑严密的规则,实现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彦君  
目前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因果关系问题是我国立法中的一个空白点。理论界对此问题做过大量探讨,但涉及内幕交易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用的基本观点还缺乏必要的认识,为此从我国相关立法实践出发,借鉴"市场欺诈理论"和西方国家立法、司法实践,对完善我国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达  
证券欺诈发行犯罪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普遍"顽疾"。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这一违法犯罪类型屡禁不止的制度原因有刑罚设计不够科学、规制主体不够明确、分类不够合理等,实践原因有证券发行的高盈利性、证券欺诈发行行为暗数大、惩处力度偏软等。要切实有效遏制证券欺诈发行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证券市场及投资者利益,就要将证券欺诈发行犯罪刑事政策从宽和转向适度严厉,扩大规制的行为类型范围,对保荐人和主承销商加以特殊规制,设计合理、科学的量刑体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顾雷  
本文突破现有证券违规立法的框架结构,大胆探索欺诈客户证券违规行为模式,对证券欺诈客户刑事犯罪化问题进行探讨,解决了《证券法》与《刑法》在欺诈客户行为不同法律责任问题上的交叉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恩平  吕永学  
追究证券欺诈者的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是证券法的主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却缺乏可操作性。为防范证券欺诈,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确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为证券欺诈的求偿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慰星  
采用调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的办法来遏制股市的投机行为,需要通过具体的交易实证来验证其是否有效。2007年我国大幅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的做法,因为股市存在的逆向效用,在实证数据上达到对于股市噪声交易的控制作用。而具体的优化制度,需要从分段累进印花税率和收益比例累进税率两个方面来完善,并通过拉弗曲线和市盈率变化来分别检验税率变化对于税源的影响程度以及波动的控制情况。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春然  张波  
证券市场上的虚假陈述会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虚假陈述被披露后,公司市值较欺诈行为发生期间有所降低,两者的差额即为损失。一旦公司进入破产程序且股票破灭时,使用公司市值差额法计算损失,在形式上不会发生问题,当公司股票仍保留一定的价值时,使用该方法计量损失则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并非是理论上的有效市场,而且欺诈性信息之外的因素也在影响着股票的价格。《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第七部分对损失认定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认为,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忽视其他因素对股票价格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楼伯坤  
证券交易是证券市场的中心环节。证券交易行为是证券投资者实现经济目的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证券交易行为的合法与否 ,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整个证券市场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合法的证券交易行为必须以合格的交易要素为条件。本文通过对证券交易行为违法特征的分析 ,概括出证券交易行为合法性的要求 ,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探索实现合法性的途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德宗  陈启欢  
本文用经济学分析及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关于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结论是 :当监管加强 ,欺诈的预期成本增加 ,欺诈上市减少 ,反之 ,欺诈上市增加 ;当一股独大时 ,市场监督容易失效 ,便产生持续信息披露上的欺诈行为 ,此时 ,社会公众股东承担的总成本是无欺诈条件下的代理成本与受欺诈导致的成本之和 ;监督失效时 ,削弱了诚实公司潜在的长期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 ,欺诈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所受处罚量与其欺诈行为量的相关度很差 ,处罚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巍  
当前证券市场中的欺诈行为与对策思考□孙巍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相继在上海、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制度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尚未规范化。因此...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明辉  
互联网出现以后,网络证券欺诈也随着产生并呈蔓延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证券欺诈手段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得到演绎,危害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后果更为严重。而且,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网上证券欺诈的隐蔽性越来越强,给证券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证券立法和证券监管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监管的需要。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在网络证券欺诈监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尤其是监管措施较为完善的美国。完善我国的证券监管措施需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的网络证券欺诈监管体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国华  张崇胜  
反欺诈机制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与信息披露制度同被视为现代证券法的基石。本文通过检视我国的反欺诈机制,发现存在内涵阙如、外延不周、概念混乱以及体系畸形等问题。反思证券监管的法理逻辑,借鉴美国反欺诈机制的历史经验,我国反欺诈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构证券的学理概念,将任何与证券有关的欺诈行为都纳入调整范围;二是厘清证券欺诈的内涵和性质,采用"二元利益观"将侵害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行为界定为证券欺诈行为,明确证券欺诈特殊侵权之属性;三是引入反欺诈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反欺诈机制进行结构性改革;四是规定反欺诈机制的域外管辖效力,明确"行为加效果"的认定标准。赋予反欺诈原则"明示诉权"效力,使其成为证券欺诈诉讼的纲领性规定。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丁骋骋  
证券欺诈表现为优势犯罪和短期行为两个特征。我国证券欺诈横行,一是由于证券监管的法制不完备所致,二是由于产权缺陷和市场机制不完善。规范证券市场,应从法律和伦理两个机制入手。一方面应加强证券监管,以消除优势犯罪存在的基础。同时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规范政府行为,以消除短期行为存在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法律和伦理两个方面使证券市场的信誉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使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断走向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柳英  
证券欺诈行为聚集是常见的现象。不诚实公司对欺诈被发现的预期是欺诈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建立相关的预期模型,分析证券欺诈的发生概率与监管效率的动态关系,发现欺诈行为的聚集现象是证券市场的内生规律。进一步实证检验国内的相关数据,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我国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主要聚集在1996年,占总案件数量的40.5%,而欺诈案件查处则聚集在2000年,要比欺诈聚集期晚4年,证明案件查处时间过晚是导致欺诈行为聚集效应显著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