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0)
- 2023(6604)
- 2022(5624)
- 2021(5269)
- 2020(4426)
- 2019(9806)
- 2018(9790)
- 2017(17585)
- 2016(9554)
- 2015(10533)
- 2014(10305)
- 2013(10172)
- 2012(9816)
- 2011(8972)
- 2010(9301)
- 2009(8898)
- 2008(9101)
- 2007(8712)
- 2006(7801)
- 2005(7172)
- 学科
- 济(35141)
- 经济(35088)
- 管理(34305)
- 业(33840)
- 企(30558)
- 企业(30558)
- 技术(15347)
- 方法(13282)
- 技术管理(11613)
- 中国(11376)
- 学(11111)
- 数学(9825)
- 数学方法(9601)
- 农(9542)
- 业经(9499)
- 财(9311)
- 理论(8957)
- 制(8940)
- 教育(7222)
- 地方(6856)
- 银(6756)
- 银行(6728)
- 融(6514)
- 金融(6513)
- 行(6484)
- 策(6465)
- 农业(6399)
- 和(6295)
- 划(6148)
- 体(6059)
- 机构
- 大学(146651)
- 学院(143673)
- 济(53253)
- 经济(51968)
- 研究(51923)
- 管理(51632)
- 理学(43501)
- 理学院(42931)
- 管理学(41971)
- 管理学院(41702)
- 中国(38870)
- 科学(34279)
- 京(32068)
- 所(27811)
- 农(27094)
- 财(26007)
- 研究所(25044)
- 江(24258)
- 中心(23276)
- 业大(22191)
- 农业(21577)
- 范(20512)
- 北京(20466)
- 师范(20197)
- 财经(19888)
- 州(19177)
- 院(18475)
- 省(18243)
- 经(17918)
- 技术(17124)
- 基金
- 项目(91036)
- 科学(71369)
- 研究(64877)
- 基金(64452)
- 家(58325)
- 国家(57769)
- 科学基金(48415)
- 社会(40028)
- 社会科(37748)
- 社会科学(37737)
- 省(37485)
- 基金项目(33381)
- 自然(32294)
- 划(31973)
- 自然科(31624)
- 自然科学(31612)
- 自然科学基金(31105)
- 教育(30360)
- 资助(25818)
- 创(25037)
- 编号(24856)
- 创新(22315)
- 成果(22060)
- 重点(21405)
- 发(19668)
- 部(19263)
- 课题(19044)
- 业(18445)
- 计划(18180)
- 科研(17140)
共检索到233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桂瑶
佛禅宗教是一种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对中日文学的影响深刻而广泛。许地山和川端康成小说创作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忍辱精进,顺应天命,循乎本心,富于牺牲精神,并意图以崇高的精神之爱超脱世俗苦难和有限人生的佛禅宗教人格,成为中日文学史上的特殊产物。这些主人公还体现着特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性格,内涵很丰富:既有民族文化的土壤,又有外来文化的渗透;既有时代文化的折光,又有理想文化的昭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宗元
以小说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其游记成就亦斐然。本文从文学、美学、哲学三方面论说川端康成游记,探讨其独特卓异的旅游文化意义。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游记 旅游文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商雨虹
新感觉派运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但川端康成却被认为是完成新感觉主义的唯一的一位作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川端康成把新感觉派贯穿始终、成为新感觉派最为成功的作家的主要原因是:川端寄予新感觉派运动的期望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即在新的表现当中寻求人生新的救济、找到人类超越死亡的方法。这与新感觉派的其他成员一味地在感觉的表现当中寻求文学的意义从根本上不同。贯穿整个新感觉派时期的川端的文学理念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类超越死亡问题的关心。纵观川端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也是川端文学的核心。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新感觉派 文学理念 超越死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少薇
许地山名赞玥,号地山,1893年出生于台湾。三岁时,因父亲反对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领兵抗日失败,全家舍弃家产,迁回大陆。父亲是正直的读书人,爱生活,爱孩子,他曾以不求表面繁华,埋在地下积蓄营养,供人食用的花生作比,教育孩子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件童年旧事使许地山终身不忘,并由此有了一个使用最多的笔名:落华生。因几经变故,家道日渐贫困,许地山19岁即开始教书谋生。21岁时,又到缅甸仰光中华学校教了二三年的书。缅甸以佛教立国,国中寺庙遍布,佛教教义规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甘丽娟
川端康成因"为架设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精神桥梁作出了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雪国》是作者使日本古典传统美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而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的巅峰之作。川端康成一方面在人物及其命运及大自然的描写上追求日本古典传统美,另一方面又用"新感觉派"的表现手法,把直觉与感觉、现实与非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主观虚构的现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小英 肖保英
禅宗文化是古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渗入到文学艺术、家具设计、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设计中的很多理念是禅宗文化中的部分哲学思想的延续。文章从家具生态设计的回归自然、崇尚古朴反对奢华和为人类服务的观点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将禅宗文化的精髓应用于家具设计中去。
关键词:
禅宗文化 现代家具设计 生态设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定爱 杨华
现代作家许地山的"圣徒"情结不仅体现在他对亡妻林月森生前死后的情愫及自我人格追求上的严于律己,还表现为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爱情圣徒"与"道德圣徒"形象。许地山的"圣徒"情结源自于一种用德性重建时代精神的努力。"圣徒"人物的塑造表达了许地山等现代学人在重塑民族性格、探寻民族前途方面执著的求索和思考,其构成了许地山小说浪漫主义特色的一个方面,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他的文学成就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桂玲
日本遣唐使将佛教从中国带回日本后,也将源自于中国的饮茶之风,带回了日本上流社会。在禅宗的影响下,早期日本茶道表现出鲜明的贵族化倾向。这直接促成了日本茶道独特文化内涵的形成。当佛教的正统地位被神道教取代之后,日本茶道得以从佛教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化样式。
关键词:
禅宗 日本 茶道 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保英
在中国现代陶艺面对继承与创新的情况下,现代陶艺创作如何创新是每个现代陶艺创作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往往因为如此强大的历史重任而背上思想负担,使得在创作中举步维艰。在这个意义下,文章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探讨了在创作思维过程中灵感产生的规律,以能更好地从事陶艺创作。
关键词:
灵感 现代陶艺 创作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小奔
人工智能技术对著作权制度的挑战表现为人工智能"创作"的主体资格、"创作"结果(人工智能"作品")的作品资格以及权利归属问题。创作是人类智力活动的过程,作品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果,人工智能不具备自然人所特有的自由意志与实践目的,不具备权利主体的人格性,不能视为作者,进而不能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过程称为创作。但是,人工智能"作品"中内在地蕴含着人工智能设计者(自然人)的个性。这种个性直接表现为综合理念上的价值选择,间接表现为对特定具体表达形式的积极追求。据此,人工智能"作品"可被认定为作品受著作权保护。在权利归属上,为协调创作中心主义与投资保护主义,应当原则上将人工智能作品视为法人作品,将著作权归属于法人,并通过委托作品机制允许设计者与使用者通过市场交易来协调双方利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宝春
本文对国画创作中的表现进行了水里,对国画审美艺术修炼进行探索和分析,以齐白石的作品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对国画技艺的不断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深入国画审美理念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表现 审美艺术 国画技法 传承 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传江
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论、不离世间觉的解脱论,是慧能禅宗思想在生命本质、生命境界、生命智慧等方面的渐次展开,集中体现了禅宗的生命解脱之道。慧能后学继"顿悟见性"而倡导"触类见道",解决了传统佛教及慧能禅学对于现实人心与本体佛性两者之间无法相应而又必须相合的二元悖论。当代佛教"心灵环保"和"境解脱"思想的提出,则是传统禅宗"不离世间觉"思想的现代开展。
关键词:
禅宗 生命解脱 现代开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梅
在哲赫忍耶的尔曼里仪式上,"果碟"被视为圣餐,是道乘功修必不可少的神圣用品之一。"果碟"的象征意义源自哲赫忍耶门宦所崇尚的反对宗教世俗化,追求净化信仰的苏菲精神。"九品"是苏菲修行的最高境界,赋予"果碟"这一象征意义旨在从个体伦理修养的角度维系门宦制度下的等级秩序。随着哲赫忍耶门宦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宗教语义支配社会秩序和解释世界意义的功能逐渐弱化不可避免,当前,在尔曼里仪式中,"果碟"与"油香"、"宰牲"等仪式食物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发挥着增强门宦内部认同与整合的功能。
关键词:
圣餐 “果碟” 宗教人类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雨晨
山东作家莫言和河南作家墨白都以自己的故乡为基础,在文学地理上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文学版图。相似的成长经历让两人在文学主题的选择上呈现出相似的特点,二人共同以苦难、神秘、新历史等为关键词,立足故乡进行结构叙事。但二人又因个性气质的差异和审美取向的不同,从而让作品在相似的主题下呈现出迥异的审美风格,文章意在辨析二者创作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
莫言 墨白 苦难 神秘 新历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晨
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对待平等的认识上,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应一视同仁。平等心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素养和精神境界,该思想对于提升人类的个人素养、维护人权平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历史、社会进步都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宗教人类学 佛教生命观 众生平等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