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1)
- 2023(8783)
- 2022(7467)
- 2021(6612)
- 2020(5325)
- 2019(12250)
- 2018(12018)
- 2017(22237)
- 2016(12185)
- 2015(13959)
- 2014(14218)
- 2013(13956)
- 2012(13632)
- 2011(12834)
- 2010(13322)
- 2009(12127)
- 2008(12148)
- 2007(11204)
- 2006(10299)
- 2005(9620)
- 学科
- 济(64177)
- 经济(64131)
- 业(28847)
- 管理(27041)
- 地方(23566)
- 中国(20638)
- 企(20632)
- 企业(20632)
- 贸(20505)
- 贸易(20490)
- 易(19770)
- 农(18793)
- 方法(17647)
- 业经(16038)
- 数学(13677)
- 地方经济(13574)
- 数学方法(13566)
- 农业(12626)
- 产业(11559)
- 理论(11287)
- 发(11146)
- 学(10831)
- 融(10778)
- 金融(10777)
- 技术(10099)
- 银(10034)
- 制(10032)
- 银行(10015)
- 行(9866)
- 教育(9665)
- 机构
- 学院(186082)
- 大学(181486)
- 济(83011)
- 经济(81384)
- 研究(72530)
- 管理(61387)
- 中国(52595)
- 理学(50473)
- 理学院(49796)
- 管理学(49014)
- 管理学院(48667)
- 科学(41616)
- 京(40420)
- 所(37962)
- 财(35063)
- 研究所(33931)
- 农(30941)
- 中心(30859)
- 江(30844)
- 范(29179)
- 师范(28954)
- 财经(26929)
- 北京(26556)
- 院(26057)
- 经济学(25696)
- 州(25507)
- 业大(24345)
- 经(24066)
- 农业(23795)
- 经济学院(23102)
- 基金
- 项目(112006)
- 研究(88672)
- 科学(86610)
- 基金(75596)
- 家(64944)
- 国家(64352)
- 社会(54961)
- 科学基金(53257)
- 社会科(52170)
- 社会科学(52161)
- 省(46623)
- 教育(40872)
- 基金项目(39200)
- 划(38009)
- 编号(37347)
- 发(32538)
- 成果(31410)
- 资助(30521)
- 自然(29853)
- 自然科(29078)
- 自然科学(29074)
- 自然科学基金(28516)
- 课题(28410)
- 发展(27142)
- 展(26675)
- 重点(26571)
- 部(24216)
- 创(23940)
- 年(23257)
- 性(22582)
共检索到312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丽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宁 陈婉梅 芦红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对外贸易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格局更加平衡、发展动力更可持续、发展模式更加开放,反映了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纵向演变升级上的动力变革需要和横向环境变化上的竞争力变革需要。应进一步加快外贸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外贸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推动高附加值新外贸业态的发展,加快培育中国外贸新优势,以契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中国外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新优势 培育对策 新发展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康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保障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优势就需要找到动能转换的支撑因素。本文根据已有文献分析了"新动能"的三种来源渠道:需求侧动能、供给侧动能及结构转换动能,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反推出了各个要素动能的核心代理变量,并构建了国际贸易竞争动能转换指数。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国际贸易的动能转换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动能增量效应达到了每期0.7%的水平,保证该发展效应的持续作用,需要进一步促进市场开发,加强人力资本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珠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各种贸易理论都可以找到适合的条件和土壤,而中国适合选择多元化的贸易战略。除了吸收多种战略观点的合理成分外,我们还应该加大国家知识优势的培育力度。发达国家的知识优势战略告诉我们,知识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经验,从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知识创新、知识的培育、知识的转化利用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知识优势 贸易战略 调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焦方太
实行外贸代理制并不等于经营方式的简单转变,外贸代理制的顺利推行有赖于代理人市场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代理人市场在有关的形成机制、市场条件、法律制度、利益保障、微观基础、具体运作、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及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玉霞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莉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技术水平低以及产业竞争优势与企业竞争优势相脱节等因素是造成西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薄弱的主要原因。培育西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宜从多方面入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与科技含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以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 竞争优势 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德连 黄远友
198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值增长迅速。但是,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却出现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加以解释。提出培育我国农产品竞争优势,一要确定适宜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二要发展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贸易,发挥科学技术对形成竞争优势的催化功能。
关键词:
农产品 竞争优势 对外贸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竣哲 钱周伟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绿色生产力质态,对于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双循环发展研究切入,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及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并对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演进的历史逻辑、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动因、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展开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透过新质生产力视角,从4个方面对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定位,最后据此设计出新质生产力助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策略,包括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实行高水平和多领域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海外智慧物流仓体系等。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对外贸易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白光裕 刘雪琴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排头兵,对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外贸发展也面临较大困境。相比而言,广大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则显现出良性发展势头,并以其后发优势逐步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探讨如何培育中西部地区外贸竞争新优势,将对我国应对国际经贸格局的调整,培养外贸整体竞争新优势,实现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婧
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我国正加速推动对外贸易动能转换,以期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国内消费市场为对外贸易动能转换提供了充足的市场保障。本文以我国各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这一过程中国内消费市场的贸易反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消费市场具有显著的贸易反哺效应,但会受到交通可达性的制约。对外贸易动能转换有利于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且能够和国内消费市场培育产生显著的正向联动效果。为此,需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动能转换,以国内消费市场培育为基础,加快形成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竞争优势,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玲
提升西部地区跨境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发挥西部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加快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本文以跨境物流为研究视角,阐述了跨境物流对跨境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西部地区跨境农产品贸易竞争优势,缩小区域农产品跨境贸易发展差异。实证结果显示跨境物流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动我国西部地区跨境农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提升0.34个百分点。因此,应该加快推进西部地区跨境物流跨越式发展,为西部地区农产品贸易竞争优势培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勇兵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新的变量。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对新现象已经渐渐缺乏了解释力,应把环境要素纳入到比较优势中重构比较优势理论。同时,一国也应当重新审视纳入环境要素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环境 比较优势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霍建国
2012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一直处于困难的增长阶段,全年进出口仅增长6.2%,与2011年相比回落16.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7.9%,进口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究其原因,有国外经济不景气因素,也有国内成本上升的因素,此外,应该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发展环境的制约。前两个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而第三个因素是可以通过深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唐海燕 胡立法
建国以来,我国外贸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我国先行的外贸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它增加了对外贸易中的各种交易成本和种种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从先行外贸制度完善和贸易制度互补两方面创新中国外贸制度,以更好发挥外贸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