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0)
- 2023(11223)
- 2022(9116)
- 2021(8352)
- 2020(6933)
- 2019(15192)
- 2018(14848)
- 2017(27797)
- 2016(14678)
- 2015(16206)
- 2014(15771)
- 2013(15245)
- 2012(14096)
- 2011(12868)
- 2010(13335)
- 2009(12694)
- 2008(11521)
- 2007(10657)
- 2006(9457)
- 2005(8533)
- 学科
- 济(55560)
- 经济(55505)
- 业(47668)
- 管理(46188)
- 企(38114)
- 企业(38114)
- 融(26047)
- 金融(26038)
- 中国(24335)
- 银(23906)
- 银行(23881)
- 行(23246)
- 地方(19434)
- 方法(17056)
- 制(16676)
- 技术(16598)
- 财(16062)
- 农(15886)
- 业经(14975)
- 数学(13716)
- 数学方法(13582)
- 学(12596)
- 技术管理(11902)
- 理论(11813)
- 农业(11228)
- 体(11223)
- 中国金融(11107)
- 地方经济(10115)
- 务(9562)
- 财务(9523)
- 机构
- 学院(201131)
- 大学(200065)
- 济(80821)
- 经济(78789)
- 管理(75149)
- 研究(68891)
- 理学(63083)
- 理学院(62340)
- 管理学(61415)
- 管理学院(60996)
- 中国(58598)
- 京(42068)
- 科学(41185)
- 财(40251)
- 所(34438)
- 中心(33471)
- 江(32944)
- 研究所(30942)
- 财经(30760)
- 农(30668)
- 范(28277)
- 师范(27992)
- 经(27684)
- 州(27285)
- 北京(26565)
- 业大(26212)
- 院(25389)
- 经济学(24898)
- 农业(23464)
- 财经大学(22607)
- 基金
- 项目(132607)
- 科学(105176)
- 研究(102127)
- 基金(93849)
- 家(81406)
- 国家(80648)
- 科学基金(69349)
- 社会(65623)
- 社会科(62169)
- 社会科学(62154)
- 省(54690)
- 基金项目(49321)
- 教育(45892)
- 划(44921)
- 编号(42039)
- 自然(41400)
- 自然科(40491)
- 自然科学(40478)
- 自然科学基金(39782)
- 资助(35789)
- 成果(35468)
- 创(33591)
- 发(30981)
- 创新(30422)
- 重点(30317)
- 课题(30218)
- 部(27904)
- 国家社会(27344)
- 项目编号(26326)
- 制(25654)
共检索到325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大伟 杨琦玮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因素表现的支持效应和制约效应几乎同样显著。西部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部县域经济体系的恶性循环。西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西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但是当前西部县域金融体系的外部环境恶劣,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自身又存在诸多问题,故无法满足西部县域金融需求。针对西部县域金融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亟需推进西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并给出具体对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彪
三峡库区作为西部地区一个缩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空虚化问题突出,直接导致其金融发展的基础薄弱;而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不发达地区业务、机构等都有所收缩,使当地金融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某县金融业的一系列实证考察,提出了构建库区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即形成以农业银行为龙头,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为两翼,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文章也明确指出工中建三家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县域领域中退出,是适应加入WTO的必然选择,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三峡库区 金融服务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廖凤华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立秋 王倩菲 谢禹
贫困及低收入群体受到较高金融排斥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提高欠发达地区及社会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实现金融的公平化。本文以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市—绥化市为例,从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运用IFI模型对绥化市各县(市)金融普惠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绥化市各县(市)金融普惠性水平整体较低,且存在区域性差异。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绥化市县域普惠金融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小利 刘传富
我国县域经济的主体已转变为个体、私营经济和现代“三农”经济,中小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个体、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亮点。但是,现有县域金融体制不完善、金融服务水平低下、服务品种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县域金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金融 多元化 县域经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指出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缺位现象 ,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效服务要求与支农信贷服务手段滞后不相适应。本文就如何解决农村金融体系创新落后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矛盾 ,重新构建支农信贷服务体系 ,推进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和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同时保证金融资产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体系 改革创新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强
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融合发展形成创新驱动合力,从而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有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国家八个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要区域之一,四川省正加快步伐,将"成(都)德(阳)绵(阳)"建设成为科技金融结合先行区、军民深度融合金融创新试验区,并使之成为四川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这项任务,四川金融业着力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全省经济尽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目标。金融与科技的对接是一个动态过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洁琼
当前,加强自主创新,集中力量攻克科技领域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成为我国自上而下的共识。科技创新面临着投入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从开始研发到产出成果、上市推广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金融的参与。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对资金的融通配置,既能为科技创新活动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养分”,又能利用金融工具转移和分散创新风险。尤其是匹配科技创新的高质量金融服务体系,更是科技创新的强大“助推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军 葛孚桥
紧密结合我国县域实情,以功能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机制市场化、手段现代化、人员智力化和管理规范化为目标,并以政府领引、市场导向、资源整合和环境适应为指引原则,从各类现行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运作模式中优选出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双主体"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并为此提出了支撑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荆门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安祺 邹虎 刘道荣
本文通过对样本县的实证研究 ,分析了西部县域金融制度变迁发展过程 ,探索西部县域金融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 :在大力发展西部县域经济的宏观背景下 ,鼓励和支持西部合作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发展 ,加大对政策性金融的优惠扶持力度 ,控制金融资源的流出 ,强化金融组织的县域服务功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慧洁 李勇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把建设农业强国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意义重大,金融服务体系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保障。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主要通过优化农业补贴投入方式、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来实现。目前,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存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数字化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应从农业发展资金支持、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和农村金融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发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骏 安国俊 刘嘉龙
目前,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得到政府、市场、企业、学界等多方重视,绿色技术创新有望成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我国面临着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绿色产品和服务成本过高的问题,这将制约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加快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必须解决绿色技术企业面临的一系列融资问题,构建一个有效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1])。该体系应该包括如下特点:(1)多层次的融资和风险管理模式,包括股票市场、PE/VC、投贷联动、担保和保险机制,以解决银行不愿贷、风险资金不到位的问题;(2)政府提供一定的激励机制,包括孵化、担保、贴息等,以降低绿色技术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溢价,缓解绿色项目的环境外部性问题;(3)提供有较长期限的资金,以满足部分绿色技术项目回报周期长的特点;(4)建立一套适合于绿色技术和绿色PE/VC基金的界定标准和环境效益评估标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绿色评估能力,降低评估成本。基于此框架提出十条具体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