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8)
2023(4754)
2022(3979)
2021(3415)
2019(6464)
2018(6355)
2017(12674)
2016(6638)
2015(7337)
2014(7539)
2013(7861)
2012(7972)
2011(7716)
2010(8522)
2009(8672)
2008(7484)
2007(6911)
2006(6583)
2005(6259)
2004(5809)
作者
(21709)
(18394)
(18031)
(17480)
(11649)
(8622)
(8180)
(6953)
(6866)
(6603)
(6563)
(6147)
(6108)
(6016)
(5817)
(5679)
(5327)
(5284)
(5197)
(5040)
(4680)
(4463)
(4405)
(4346)
(4222)
(4167)
(3903)
(3714)
(3565)
(3533)
学科
(58564)
经济(58540)
管理(19798)
方法(16416)
(16231)
地方(15920)
数学(14058)
数学方法(13997)
(13672)
企业(13672)
地方经济(12382)
中国(11404)
(10931)
业经(9601)
(8486)
(8283)
(8248)
金融(8247)
(7973)
产业(7465)
(7327)
经济学(6829)
(6525)
银行(6519)
(6341)
环境(6252)
理论(6229)
结构(6207)
(6115)
(5668)
机构
大学(119854)
学院(117919)
(63066)
经济(62058)
研究(45226)
管理(39683)
中国(33719)
理学(33024)
理学院(32608)
管理学(32156)
管理学院(31923)
(27642)
(24691)
科学(24353)
(23374)
经济学(21927)
财经(21920)
研究所(20827)
(19686)
经济学院(19330)
(18422)
中心(18264)
(16609)
师范(16500)
北京(16030)
财经大学(15935)
(15262)
(14396)
(14339)
科学院(13651)
基金
项目(65612)
科学(51932)
研究(49022)
基金(48349)
(41097)
国家(40764)
科学基金(34641)
社会(34528)
社会科(32878)
社会科学(32869)
基金项目(24552)
(24505)
教育(21936)
资助(20523)
(20074)
自然(19406)
自然科(18922)
自然科学(18917)
自然科学基金(18594)
编号(18105)
成果(16123)
(15794)
(15225)
重点(15176)
国家社会(14983)
(14402)
经济(14285)
教育部(13569)
课题(13551)
发展(13436)
期刊
(81719)
经济(81719)
研究(44878)
(21627)
中国(20703)
管理(17328)
学报(17048)
科学(15780)
经济研究(14280)
财经(13815)
大学(13599)
(13292)
学学(12912)
(12761)
金融(12761)
(12213)
问题(10811)
技术(10202)
业经(9725)
教育(9396)
农业(8505)
技术经济(8223)
(8104)
世界(7522)
国际(7222)
统计(6880)
经济问题(6818)
改革(6116)
(6116)
经济管理(6046)
共检索到193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小琪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表现为汽车、钢铁、石油、造船、纺织等传统产业部门的长期震荡。这种震荡是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之外的。由于上述传统产业部门是适应上一次技术革命的要求而产生的,而且至今仍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所以这些部门的长期震荡,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震荡又直接依存于西方经济的层次,部门结构的长期畸形所造成的结构转换不畅。所以,国内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代光  
的确,当前西方经济学界中的新古典主义者和后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经济推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的选择是大不相同的。新古典主义者着重的是实证研究法,而后凯恩斯主义者则强调规范研究法。因此前者与后者相比,关心“如何”胜过关心“为何”,关心经济模式的逻辑的、内在的一致性胜过关心模式的现实性,关心机械比拟胜过关心生物比拟(特别是有机变动的可能性),关心变量之间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易风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新资本主义"的构想;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市场与政府平衡"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易风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新资本主义"的构想;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市场与政府平衡"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宇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发展成为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经济危机。源自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这场危机无法解释,西方主流经济学所主张的相关政策在这场危机中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延  
西方经济学中的危机、革命和综合张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一)如果研究一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至今,西方经济学两百年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在“危机—革命—综合—新的危机—新的革命—新的综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敏  刘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在信用制度的推动下,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并最终演变为世界市场危机。西方经济学也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包括否认全面经济危机说、消费不足说、投资过度说、有效需求不足说等在内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对经济危机研究目的、危机根源、危机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异。应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性的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凤德  
东北曾是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和粮食基地。如今那些辉煌已成昔日黄花。东北经济正处在结构性危机之中 ,要迎接新曙光尚需时日 ,须用大手笔实现一系列的创新。最要紧的是认识东北的特殊区情 ,探索一条“中国先发地区”发展的新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书江  
建立研究全球经济的数学模式 ,分析这个数学模式 ,可以找到宏观经济学的两个规律 ,社会积累的必然性规律和价值转移规律。应用这两个规律能够很容易地从理论上找到形成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以及遏制、消除危机的方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文青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危机产生的原因陈文青在30年代大危机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人们一直习惯于将银行视为“可靠”的象征。其实,银行危机并非如人们普遍想象的那样极少发生,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银行危机已经相当普遍。从1980年到1996年期间,...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亚利克斯·巴雷特  杨岩春  
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信贷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市场的状况,进而分析了信贷危机对美国消费市场、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商品市场的影响,指出商品市场剧烈波动、严峻的通货膨胀对新兴经济体的威胁及其采取的对策;最后该文对通胀前景表示乐观,但认为信贷危机将导致世界经济的萎缩,同时认为通货紧缩将再度成为西方面临的主要风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磊  
当下学界流行的方法论分类尚不足以把握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从"唯心"和"唯物"的分类标准来看,用"心理"来解释"心理"是"经济人假设"内在的硬伤。20世纪中期以来,长期支配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唯心教条"遇到了来自社会学界、心理学界以及经济学界的挑战。如果说以往的挑战还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撑,那么基于实证分析的"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挑战就不能再被视为无稽之谈了。于是我们看到,在放宽"假定"的不断退让中,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唯心"根基正在逐渐遭到侵蚀。承认这种"侵蚀",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危机,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洞察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玉斗  
进入21世纪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度导致了各国国民经济的动荡。面对危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质疑资本主义的"完美"与"得体",针对危机根源的探究,学者们集思广益,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并提出改良现行资本主义的路径。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深入探析和思考的结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塞巴斯蒂安·杜里恩、汉斯约里·赫尔、克里斯蒂安·凯勒曼的力作《危机后的反思——西方经济的改革之路》一书,勾勒了一副西方经济的改革蓝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