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7)
2023(7515)
2022(6221)
2021(5551)
2020(4237)
2019(9995)
2018(9749)
2017(18287)
2016(9857)
2015(11159)
2014(11319)
2013(11286)
2012(11212)
2011(10537)
2010(11176)
2009(10488)
2008(10437)
2007(9647)
2006(8972)
2005(8683)
作者
(30386)
(25176)
(25109)
(23721)
(16274)
(12153)
(11310)
(9714)
(9693)
(9223)
(8762)
(8514)
(8319)
(8301)
(7990)
(7858)
(7346)
(7346)
(7294)
(7026)
(6771)
(6238)
(6103)
(6034)
(5702)
(5674)
(5618)
(5598)
(5147)
(4961)
学科
(52299)
经济(52240)
(25161)
管理(24836)
(19250)
企业(19250)
中国(18211)
地方(17831)
(14007)
方法(13443)
业经(13400)
(12007)
金融(12006)
(11064)
(10590)
银行(10582)
(10406)
(10240)
贸易(10229)
(10087)
地方经济(10075)
理论(10069)
农业(9825)
(9795)
数学(9464)
数学方法(9358)
(9322)
(9156)
(8592)
环境(8000)
机构
学院(155609)
大学(155473)
(66982)
经济(65520)
研究(60423)
管理(52876)
中国(46670)
理学(43070)
理学院(42455)
管理学(41865)
管理学院(41553)
(35182)
科学(34672)
(32681)
(31352)
研究所(27878)
中心(25918)
(25464)
(25423)
师范(25295)
财经(24404)
北京(23387)
(23142)
(21875)
(21386)
(21211)
经济学(20916)
师范大学(20431)
经济学院(18477)
业大(18196)
基金
项目(88002)
研究(69815)
科学(69271)
基金(61177)
(52116)
国家(51572)
社会(44372)
科学基金(43309)
社会科(42001)
社会科学(41993)
(34994)
教育(31652)
基金项目(31172)
(29412)
编号(29056)
成果(26089)
(25746)
资助(24672)
自然(24277)
自然科(23674)
自然科学(23669)
自然科学基金(23213)
课题(22028)
发展(21359)
(20955)
重点(20582)
(19300)
(18228)
(18133)
(18028)
期刊
(90086)
经济(90086)
研究(57984)
中国(37789)
教育(24766)
(24256)
(23321)
管理(22100)
学报(21744)
科学(20809)
(19827)
金融(19827)
大学(16880)
农业(15974)
学学(15319)
业经(14781)
经济研究(13858)
财经(13545)
技术(13347)
问题(12106)
(11806)
国际(11181)
(10923)
世界(9370)
图书(8807)
(8277)
论坛(8277)
(8270)
商业(7961)
现代(7709)
共检索到266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君潞  
国际收支理论是西方国际金融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收支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失衡的原因、失衡的传导机制和效应分析,以及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收支理论,最早的国际收支调节思想和政策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惠芳  
一、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形成 及其主要流派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关于一国国际收支均衡以及国际收支与国民经济均衡的调节手段、调节机制和调节效应的理论。迄今为止,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演变大约经历了从起源→形成理论体系→修正与拓展三个阶段。 本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繁荣发展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国际收支开始从国际贸易理论中独立出来。西方经济学家对国际收支进行了深入广泛地研究,提出了国际收支、国际收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关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论。早在三百年前,重商主义者就着重研究贸易收支问题。由于当时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基本上限于贸易项目,因此当时的国际收支即贸易收支。但是重商主义者的“贸易差额论”还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收支理论。较为系统的国际收支理论产生于18世纪。1720年I·杰瓦伊斯首先对国际收支进行一般均衡分析。1752年,D·休谟在其《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详尽论证了其著名的“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海丰  冯忠铨  
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方兴未艾。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各种新现象、新特点不断出现。为了阐释和引导国际直接投资发展,二战后的国际投资理论也几经演变,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就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演变问题作一个较为扼要、系统的论述。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斌  
该文系统地分析了1950~2005年德国国际收支发展的总体情况、主要特点和德国政府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并总结了德国在国际收支方面的发展与调节经验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国华  
一国际收支作为衡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晴雨表,是连结一国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纽带,因而历来为西方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所重视。为了反映国际收支状况,大多数国家都编制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它主要由经常项目帐户、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明知,张守凤,江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丁娟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发展,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各国开始建立国家创新系统并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以促进本国竞争力的提高。研究创新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对于加深对科技实践的认识、建立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国情实力的国家创新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马国强  
本文梳理了西方国家税收管理研究发展演变的基本历程,从早期学者的初步研究,到古典学派的进一步研究,再到历史学派和社会政策学派最终创立了税收管理的理论体系,最后发展到现代学者对此问题的量化研究。同时指出,了解税收管理研究的发展演变过程,有益于我们明确税收管理研究的新课题及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税收管理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伟  柳光程  信召阳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进入调整变换期,经常账户顺差规模呈持续下降趋势,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加大,但中长期看,货物贸易顺差不会出现真正的反转,资本与金融账户顺逆差也是可以接受的。各项指标显示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中的风险总体可控,但短期资本大进大出会放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国际收支结构演变中也存在一定的宏观经济金融风险。因此,需要从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平衡"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加以有效防范和应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黎黎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经常账户录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首个逆差,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格外令人担忧。跟踪研究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深入探寻背后的原因、密切防范相关的潜在风险无疑在此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变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从2012年起,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已经逐渐消失。在未来,随着经常账户内部货物贸易顺差继续下降以及服务贸易逆差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及高杠杆导致国内储蓄投资缺口收窄甚至倒挂,中国的经常账户可能呈现出短期顺逆差交替、中期转为持续逆差的格局;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资本管制程度的下降,中国的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可能呈现出余额变动不居的特点;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常账户余额最终由正转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藏汇于民格局的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中期内有望逐渐下降。中国国际收支格局变化导致的政策涵义至少包括:第一,无论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还是中国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在未来均会显著增强;第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将会发生深刻改变;第三,各种资金频繁的大进大出将会增加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内外部冲击;第四,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投资需求将会发生趋势性下降,中期内美国国债市场存在显著调整的风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凤鸣  
国际收支常会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价值的升降、国民收入的增减、以及季节性和偶然性等投机活动的增减变化而出现失衡,有时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顺差,有时收入小于支出表现为逆差。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平衡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登艳  
信用源于借贷行为,是基于信任基础上的有时间间隔的经济交易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抑制失信行为,需要在道德约束、信誉约束和制度约束的相互作用下,使信用主体所产生的预期利益得以实现,形成自愿守信的信用维持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