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519)
- 2022(1310)
- 2021(1237)
- 2020(1108)
- 2019(2400)
- 2018(2394)
- 2017(4839)
- 2016(2689)
- 2015(3200)
- 2014(3370)
- 2013(3387)
- 2012(3283)
- 2011(2965)
- 2010(3104)
- 2009(3116)
- 2008(3375)
- 2007(3243)
- 2006(2960)
- 2005(2779)
- 2004(2628)
- 学科
- 济(12072)
- 经济(12059)
- 企(8147)
- 企业(8147)
- 业(8101)
- 管理(8075)
- 方法(4782)
- 理论(4725)
- 中国(4109)
- 教育(3999)
- 业经(3853)
- 文化(3695)
- 学(3512)
- 和(3322)
- 农(3158)
- 制(3078)
- 财(2969)
- 地方(2622)
- 产业(2430)
- 经济理论(2412)
- 市场(2369)
- 数学(2358)
- 策(2339)
- 数学方法(2308)
- 企业经济(2275)
- 银(2219)
- 银行(2219)
- 体(2185)
- 行(2152)
- 融(2150)
- 机构
- 大学(49123)
- 学院(47572)
- 济(17223)
- 经济(16808)
- 管理(15395)
- 研究(15140)
- 理学(12487)
- 理学院(12297)
- 管理学(12080)
- 管理学院(11965)
- 中国(11008)
- 京(10373)
- 财(10256)
- 范(9074)
- 师范(9046)
- 科学(8913)
- 江(8031)
- 财经(8020)
- 所(7871)
- 师范大学(7171)
- 经(7075)
- 研究所(6902)
- 州(6811)
- 北京(6679)
- 中心(6248)
- 财经大学(5797)
- 系(5750)
- 教育(5579)
- 经济学(5455)
- 农(5063)
共检索到77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封海清
文化选择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西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造的奇迹,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剖析,就在于它通过正确的文化选择,创造了一种为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所认同,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融合中西教育思想的教育范式。这种教育范式体现了先进性与适切性的统一。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文化选择 先进性 适切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施要威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和贫乏的物质条件下,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教育和学术成就,教授群体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及其产生的精神力量,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联大教授群体文化性格的内涵主要包括精英意识、忧患意识、自由求真精神、独立批判精神。文化传统、现实环境、学术共同体、个体志趣和个性等不同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于联大教授群体,影响其文化性格的生成和展现。联大精神与教授群体文化性格的内在关联主要在二者的内涵、特性、功能上得以体现。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教授群体 文化性格 联大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吴绍芬
西南联大学术文化繁荣,具有崇尚自由的学术理念、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追求一流的学术目标与注重宽容的学术氛围等特征。但其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也存在三个层面的冲突,即"国家意志"与"大学使命"的分歧,"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矛盾,"政府人员"与"学术人员"的冲突。西南联大通过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构建民主的管理制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调适两种文化的冲突。这些对于我们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学术文化 行政文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段鑫
西南联大的育才成就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抗战的艰难环境下,中美庚款从补助联大开办费、补助联大日常经费、补助联大研究院、继续维持留美公费生选派四个方面对西南联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作了巨大的支持。而且,由于中美庚款运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西南联大在国民党统制教育的环境中坚持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空间。
关键词:
中美庚款 西南联大 清华基金 中基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广少奎 刘京京
西南联大的联合办学是抗战时期的被迫之举。不同的背景、传统、分工安排及归属意识,使得联大内部出现过许多矛盾与冲突。实施有序管理、激发爱国情操、熔铸办学风格,是联大缓解矛盾的主要举措。这可以为当前我国高校矛盾的化解提供若干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西南联大 联大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洪德铭
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上)洪德铭一、一所办学条件极端困难而又取得辉煌成就的最高学府抗战爆发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南迁长沙,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开学。由于正面战场形势不断恶化,1937年11月以来,长沙接连遭到敌机狂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洪德铭
西南联大的精神和办学特色(下)洪德铭三、依靠教师,民主治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梅贻琦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多次表示,只有依靠教师,民主办学,才能继承发扬3校的优良传统和风格,才能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新的特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晓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境中,西南联大取得了非凡的办学业绩。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阐释西南联大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西南联大的成功,从内部关系网络视角来看,缘于三校协作无间,倡导教授治校,师生关系密切,学生社团活跃;从外部关系网络视角来看,在于联大不但与云南当地、国内外团体以及校友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而且具有很强的国际性;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来看,则是由于联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价值观念和民主创新的习俗惯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袁卫
许宝騄、戴世光是我国近现代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的两面旗帜。他们二位在20世纪30年代分别留学英国和美国,获得统计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别在1940年、1938年回到昆明,任教西南联大。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不仅在算学系、经济学系系统讲授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等课程,而且作出了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艰苦而乐观的生活趣事既反映了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更彰显出他们高尚的人格品德。
关键词:
西南联大 统计 许宝騄 戴世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平原在3月14日的《文汇报》发表文章认为,今天,大家都在怀念炮火纷飞中联大师生的"笳吹弦诵"。事实上,西南联大最大的"学术成就"是成功的本科教育。杨振宁、何炳棣都再三说,西南联大的学生到美国念研究院,比美国最好的大学一点都不差。这话有道理,但必须加注。当年西南联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严海建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三校共处,除合作的面相外,校际的分立与竞争也是客观存在的。三校合组西南联大,所谓联合实际仅限于教学,除此之外在经费、组织及研究上均保持并立分置的格局。由于在组织、经费及学科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清华在联大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由此触发北大的自尊心和危机感,导致联大人事与组织上的一系列争执,甚至有分校之议。北大因内部的空虚而有严重的危机感,屡屡提出分校以突出主体性,但蒋梦麟等人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认识到战时环境下即使独立也难有发展的可能,不如期之于战后。由于认识与期望的歧异,北大内部出现分裂,对学校发展的不满最终成为"倒蒋迎胡"运动的潜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通贤 周鸿
西南联大在战时极其艰苦的八年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文精英,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剖析西南联大的办学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大学改革不无裨益: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大学生存的灵魂;加强师资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是大学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办学思想 大学改革 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祖望
西南联大在战时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科技、人文精英,诞生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其制度环境在于继承和发扬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优良传统;其教育条件是因为有三位著名的校长,有一代学者名流,有众多青年才俊。很大程度上,前者决定后者,因为一流大学首先是观念变革和制度文明的产物。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制度环境 大学理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桐叶
西南联大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本刊讯]4月27日,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及西南联大海内外校友在清华大学隆重纪念西南联合大学成立60周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北大、南开南迁并合并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旋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乔东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学习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更要继承和吸取我国优秀大学的历史传统。其中,我国历史上的西南联大在仅存的八年历史进程中,无论在师资队伍、管理模式还是大学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在国内外教育界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被誉为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迹,对当前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西南联大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