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3)
- 2023(9509)
- 2022(7961)
- 2021(7845)
- 2020(6429)
- 2019(14170)
- 2018(13768)
- 2017(26206)
- 2016(14804)
- 2015(16560)
- 2014(16352)
- 2013(15732)
- 2012(15234)
- 2011(13577)
- 2010(14448)
- 2009(13427)
- 2008(14212)
- 2007(13052)
- 2006(11787)
- 2005(10777)
- 学科
- 济(51725)
- 经济(51645)
- 管理(51145)
- 业(43986)
- 企(38164)
- 企业(38164)
- 财(29493)
- 方法(20039)
- 农(17404)
- 中国(16349)
- 制(15834)
- 数学(15817)
- 数学方法(15437)
- 务(14518)
- 财务(14489)
- 财务管理(14442)
- 学(14222)
- 财政(13841)
- 企业财务(13749)
- 业经(12807)
- 理论(12142)
- 策(12058)
- 政(11257)
- 体(10993)
- 农业(10528)
- 地方(10453)
- 银(10279)
- 银行(10259)
- 贸(9680)
- 贸易(9672)
- 机构
- 大学(214763)
- 学院(212802)
- 济(81137)
- 经济(79118)
- 管理(78844)
- 研究(73107)
- 理学(66627)
- 理学院(65855)
- 管理学(64532)
- 管理学院(64112)
- 中国(57066)
- 财(50882)
- 京(45668)
- 科学(43869)
- 所(37495)
- 财经(35686)
- 江(35124)
- 中心(33447)
- 农(33326)
- 研究所(33156)
- 经(32119)
- 范(30764)
- 师范(30506)
- 北京(29071)
- 州(27626)
- 业大(27544)
- 院(25935)
- 财经大学(25899)
- 农业(25790)
- 经济学(24390)
- 基金
- 项目(129277)
- 科学(101748)
- 研究(98275)
- 基金(93424)
- 家(80870)
- 国家(80094)
- 科学基金(68153)
- 社会(61629)
- 社会科(58101)
- 社会科学(58084)
- 省(48855)
- 基金项目(47480)
- 教育(46148)
- 自然(42575)
- 划(41999)
- 自然科(41626)
- 自然科学(41613)
- 编号(41311)
- 自然科学基金(40877)
- 资助(38672)
- 成果(38119)
- 部(29387)
- 重点(29244)
- 课题(28904)
- 性(26519)
- 发(26223)
- 创(25859)
- 项目编号(25828)
- 教育部(25489)
- 国家社会(25233)
共检索到342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京春 綦晓光
行为公共政策尚处于全球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而其应用特别值得中国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财政治理的重视和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行为经济理论四个阶段的发展逻辑,并对每个阶段进行了简要述评。基于理论逻辑所揭示的从"经济人"到"人类"的假设条件变化,在对公共政策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行为经济为其带来的改变,并对行为政策与传统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接着,在提出行为政策的五点特征及其对财政治理的启示后,本文较详细阐述了行为政策在全球实践的典型案例,并在最后为中国当下财政治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文琼
村镇两级是政策执行的直接推动者,也是政策效果自下而上反馈的第一个环节,这一反馈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政策监督的有效性。在发达地区富人治村的背景下,村干部对体制及体制资源的依赖性减弱,镇村两级的干部从偏闭合型关系向非闭合型关系转变。此外,基层政权深度嵌入村庄:以联村干部等为主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组织基础,在镇村之间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等的难题;通过对联村干部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增加其推动政策落实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形成以基层政权深度嵌入村庄为基础的非闭合型乡村关系,这种乡村关系构成了政策监督强化的底层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董江爱
在梳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2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变迁对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农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对村民自治政治实践的影响等问题,说明公共政策对农民政治参与的支持和农民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作用,试图从中把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公共政策 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响
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财政学理论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机制更为复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汲取他国经验,探索财政风险的有效规避方式。[美]大卫·N.海曼著、张进昌译《财政学: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0版)一书立足财政学基本原理展开研究,基于则政学理论、政策、实践三个维度,深入广泛地探讨了财政学理论在公共政策中的当代应用,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机性,资源丰富、内容详实、时代
关键词:
财政学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邱伟华 余飞跃
公共政策现有分类没有指明政策解决方案的路径。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其指向的问题,嵌入社会情境之中的问题可划分为分配问题与合约问题,问题指向的公共政策依此分为两类,一类是合约型政策,政策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性质是纠正被违背的合约,恢复合约的利人利己状态;一类是分配型政策,政策性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性质是强制性收入转移。转型期中国,分配型政策并非解决分配问题的唯一路径,纠正因自由受限和正义缺失而致的合约失败是分配型政策有效的前提。
关键词:
分配型政策 合约型政策 合约 分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昉 燕洪
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是我国贫困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财政转移支付通过财政资金与贫困治理对象的有效对接,对减少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具有正向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思想的发展和转型路径既遵循了转移支付在贫困治理中的一般性逻辑,也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贫困治理思想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文章从政府主导性、转移支付资金瞄准性和转移支付目标三个维度,具体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作用于贫困治理的基本逻辑和思想演变历程。研究发现:从政府主导性来看,随着贫困治理的深入,中央政府在资金分配中由初期的妥协向加强自主性宏观调控转变;从转移支付瞄准性来看,在贫困瞄准单位逐渐下移的背景下,转移支付资金的瞄准机制经历了“区域-县-村户”由面到点的调整路径;从转移支付目标来看,随着贫困理论的不断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以“财力平衡”过渡到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长期目标。总体而言,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不同贫困治理目标下的阶段性调整和适应性改进,进一步引导着财政转移支付思想的转型、发展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实现贫困治理的历史性成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世伟 万相昱 曲洋
本文研制了一个行为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公共政策变动的劳动供给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模型利用劳动供给模型对个体预算约束条件下的劳动供给行为进行模拟,利用算术微观模拟模型模拟个体对公共政策变动的劳动供给行为反应导致其收入变动的状况。应用模型对城镇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进行了模拟,指出适当地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能够有效地促进低收入群体劳动供给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贫困的削减。
关键词:
微观模拟 公共政策 劳动供给 收入分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立宁 李放 丁先存
公共政策中的信息监督是保证政策信息真实、有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公共决策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基于博弈论模型,论文分析政策系统中的各方政策主体的利益诉求,从官方主体、半官方主体、民间主体三方面入手,构建政策主体关于政策信息监督的博弈模型,分析其博弈行为与均衡条件。在理论求解的基础上,为改进政策信息监督机制提出合理建议,认为激发政策信息监督行为可以从信息公开、政策学习、奖惩激励、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政策系统 政策主体 信息监督 博弈 治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志鹏
我国城市公共政策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政府自利性、科层制的局限性、信息传递通道不畅以及信息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等有着重要的消极影响,可能导致政策失效,应通过不同方式加以治理。
关键词:
城市公共政策 政策信息 信息不对称 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留花 诸大建
共享单车非理性发展引发的秩序问题越来越考验城市的治理能力。借鉴可持续管理中的"状态—压力—反应"分析模型,认为公共空间的性质既影响了共享单车的治理效果,也决定了治理策略的选择。基于此,根据城市公共空间的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并对应提出以下四种治理模式:社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协同管理型。共享单车的有效治理有赖于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手段,既需要自上而下"掌舵"型管制,也需要自下而上"自主"型治理,以最终实现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
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邓小平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思想的经济逻辑,结论表明:邓小平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思想以回归常识理性为逻辑起点,以因应农民的产权需求为决策基础,以顺应发展规律为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的动态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有效性的一般性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费久浩
吸纳非官方参与者进入政策过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决策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历史事实的梳理,发现专家和公众是被明确赋予合法地位的非官方政策参与者,而政府吸纳两类参与者的基本路径是先引入专家参与,再引入公众参与,并最终在实践中和制度上形成两者共同展开的格局。这一脉络蕴含着我国决策机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吸纳非官方参与者的三重逻辑,即在发展层面致力于兼顾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在秩序层面强调在扩大政策参与的同时保证过程的可控性,在认知层面注重以常民知识补强专业知识以应对政策难题。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政府吸纳非官方政策参与者的路径和逻辑,体现了改革时代党和国家在寻求治理有效性和正当性、原则性和调适性、专家性与人民性之间动态平衡上的努力探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家福 王媚游
近年来,在我国国内,无论是人民群众、学术界还是政府自身,都越来越关注公共政策的执行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一些公共政策,尽管提出了让人欣喜的目标,但往往却在执行过程中走样,以至于最终效果欠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由于政策执行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政府部门来从事具体工作,而各个政府部门的行为又受到政治体制的约束,因此在一定政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政工作,历经革命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到现代财政的治理变迁,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刘红兵
本文研究了消错学理论的逻辑置换变换在错误的传递,转化与消除过程中的性质和规律,建立了投资决策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逻辑置换变换在消除投资决策错误中的应用。
关键词:
消错学 逻辑置换变换 投资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