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2)
- 2023(8983)
- 2022(7689)
- 2021(7004)
- 2020(5911)
- 2019(13028)
- 2018(12916)
- 2017(25078)
- 2016(13750)
- 2015(15373)
- 2014(15436)
- 2013(15107)
- 2012(14111)
- 2011(12784)
- 2010(13291)
- 2009(12809)
- 2008(12946)
- 2007(12082)
- 2006(10859)
- 2005(10207)
- 学科
- 济(52583)
- 经济(52499)
- 管理(49330)
- 业(42551)
- 企(36639)
- 企业(36639)
- 财(19017)
- 方法(18313)
- 制(18193)
- 中国(15716)
- 农(15377)
- 数学(15189)
- 数学方法(14907)
- 业经(13611)
- 银(12440)
- 银行(12425)
- 行(11880)
- 策(11525)
- 体(11506)
- 务(11027)
- 财务(10993)
- 财务管理(10967)
- 融(10855)
- 金融(10852)
- 地方(10658)
- 贸(10605)
- 贸易(10598)
- 易(10345)
- 企业财务(10319)
- 税(9859)
- 机构
- 学院(200087)
- 大学(200020)
- 济(84697)
- 经济(82755)
- 管理(75137)
- 研究(67266)
- 理学(62563)
- 理学院(61904)
- 管理学(61001)
- 管理学院(60579)
- 中国(53768)
- 财(46758)
- 京(41687)
- 科学(36995)
- 财经(34671)
- 所(33542)
- 江(33320)
- 经(31141)
- 中心(30561)
- 研究所(29234)
- 农(28090)
- 北京(26637)
- 范(26375)
- 师范(26198)
- 经济学(26138)
- 州(25883)
- 财经大学(25251)
- 业大(24475)
- 院(24191)
- 经济学院(23250)
- 基金
- 项目(121127)
- 科学(96146)
- 研究(94285)
- 基金(87469)
- 家(74194)
- 国家(73536)
- 科学基金(63530)
- 社会(60833)
- 社会科(57740)
- 社会科学(57729)
- 省(47015)
- 基金项目(44687)
- 教育(43798)
- 划(39524)
- 编号(38566)
- 自然(38279)
- 自然科(37358)
- 自然科学(37345)
- 自然科学基金(36681)
- 资助(35980)
- 成果(34296)
- 制(29294)
- 课题(28164)
- 部(27989)
- 重点(27376)
- 发(26272)
- 性(25461)
- 创(25398)
- 国家社会(24933)
- 教育部(24589)
共检索到325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自力
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对管制行业的反竞争行为的规制存在交叉,对于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国内主流的观点是反垄断优先。美国的管制行业反垄断实施理论与实践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强调反垄断法对管制行业尽可能少干预的弱干预理论,二是强调反垄断法应该最大限度地对管制行业的反竞争行为进行干预,三是强调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的协调,共同规制管制行业中的反竞争行为。中国反垄断法在管制行业中的反垄断实施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强调反垄断法与管制政策对管制行业反竞争行为的协调规制。
关键词:
反垄断法 管制政策 反垄断实施 美国经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需要在协调的基础上共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在产生根源和具体目标、作用对象、实现目标的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两者在经济理论基础、追求的最终目标以及互相支持与补充方面的一致性给予了协调的可能性。为协调两者冲突、发挥其一致性,反垄断法可在豁免制度完善和执法机构调整两个内在制度方面作出努力,在不损害竞争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功能,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
竞争政策 产业政策 反垄断法 豁免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继峰
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竞争政策主要指,通过自由竞争实现企业的规模、企业行为、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调整,以促进资源在产业内自由、合理配置。因此,在现代西方经济政策意义上,竞争政策被视为自由竞争政策的同义语①。由于反垄断法以限制和禁止的方式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其必然涉及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的划分,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健
我国出口贸易的现实情况表明,出口价格协调行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出口国和进口国反垄断法对于出口价格协调行为的不同态度,导致出口价格协调行为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此,我们应该从民间和国家两个层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潜在的反垄断法律风险,以保护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勇 刘燕南
《价格法》与《反垄断法》制定于不同的时期,在内容上有一些交叉,国内不少学者曾将二者关系界定为特殊法与一般法,旧法与新法。本文对《价格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两者不存在上述关系,他们总体上是互相完善、互相补充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两法在适用时可能会产生的一些法律竞合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阮赞林
反垄断法与贸易政策是国际市场活动中被广泛运用的两个有效工具。如何发挥这两个工具的积极作用,实现国际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提高全球消费者福利,是国际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之一。通过对贸易政策和反垄断法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方面的各自实现途径的讨论,证明了他们是一种互动和互补关系。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国际性贸易政策虽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国际反垄断法的发展却面临着重大的困难。因此,为真正实现国际贸易的公平自由竞争秩序,制订和完善国内反垄断法并推动反垄断法的国际化,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关键词:
反垄断法 贸易政策 互动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耀
由于反垄断执法机构之间的分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工商总局之间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管辖权冲突,因而必须详细阐明价格垄断行为与非价格垄断行为的区分标准,以明确两个机构管辖权的界限。对于管辖权发生重叠的情形,则应确立有效的移送机制,以保障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统一性与一致性。
关键词:
反垄断法 价格垄断行为 管辖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怡欣
垄断行为对《反垄断法》的"反制"反映出了一种特殊的制度现象,因为《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对象往往具有强大的政治与经济背景,容易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链而对反垄断法执法与司法产生"反制"。当垄断行为成为商业习惯时,过高的执法成本很可能将迫使《反垄断法》进行修改,从而形成《反垄断法》由应然法向实然法的进化。
关键词:
垄断行为 反垄断法 反制 实然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时建中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策的类型日趋多元和定型,各类政策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且均有配置资源的效果。为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亟待确立竞争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理顺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确立竞争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有助于形成竞争中立的执法理念,完善竞争执法体制,培育优质的竞争文化,破解竞争执法的难点。
关键词:
竞争政策 竞争法 经济政策 管制型产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涛
"差价返还"等销售方式通常并不违法,但对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如果借助差价返还实施价格歧视的,则可能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歧视行为;经营者之间借助差价返还,促成价格同盟固定价格的,则可能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垄断协议(卡特尔)行为。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地研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雅洁 孙伟增 高雅
《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基于2007—2014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反垄断法》对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区域性的行政垄断程度和市场垄断程度,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通过减轻税收负担、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营业成本以及扩大商业信用规模等途径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对不享有政府政策偏向的小微企业、所属行业市场垄断程度更高及产品可贸易性较低的小微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地区创业活跃度,增加了小微企业对地区的税收贡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全面理解竞争政策的经济效应和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婷婷 郭小敏 纪宇 王彦超 武羿
反垄断法是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反垄断法实施前后的行为变化直接反映了竞争政策的微观经济效果。随着反垄断执法水平的不断优化,竞争政策应该会对企业垄断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基于此,本文以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反垄断法的实施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后,相对于垄断势力低的企业,垄断势力高的企业审计费用显著增加。进一步检验发现,反垄断法促使处理组企业的垄断势力显著降低,且处理组企业的经营风险、诉讼风险以及审计投入显著增加。而且,反垄断法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客户集中度高的企业以及市场化进程较低的区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土盛 董启琛 张明昂 许江波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应重视初次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而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反垄断法》作为竞争政策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将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并对企业初次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竞争政策通过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机理,并利用《反垄断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竞争环境改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垄断法》实施显著提升了高垄断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反垄断执法强度加大,其对高垄断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愈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组成效应与产品市场上的成本加成效应等途径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了普通员工收入份额、缩小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兼顾了共同富裕。本文研究丰富了《反垄断法》实施的政策效果评估相关文献,为国家达成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毕茜 李靖
规范收入分配问题以及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文章以《反垄断法》实施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反垄断法》施行对职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低垄断程度企业相比,《反垄断法》实施显著降低了高垄断程度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且经过平行趋势、倾向匹配得分、改变样本期间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考察影响机制发现,《反垄断法》通过降低高垄断程度企业的垄断利润率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削弱职工工资。异质性检验发现,《反垄断法》对职工工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较弱行业的企业、行政干预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税收规模较高的企业。文章的研究丰富了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反垄断法》的施行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对于完善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必坚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两年来,既产生了及时有效保护竞争和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积极效应,也存在"经济宪法"地位是否凸显、执法效应偏离反垄断法目标、私益保护乏力的论争。结合应然效应和美国等主要国家《反垄断法》的实践,科学理性地评估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效应,建议在WTO核心原则框架下实现《反垄断法》实施的良好效应。
关键词:
《反垄断法》 实施 效应 WTO核心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