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33)
2023(2248)
2022(1952)
2021(1793)
2019(3444)
2018(3367)
2017(6379)
2016(3637)
2015(4183)
2014(4028)
2013(4148)
2012(4014)
2011(3817)
2010(3966)
2009(3795)
2008(3779)
2007(3627)
2006(3292)
2005(3099)
2004(3000)
作者
(12018)
(10293)
(9939)
(9588)
(6437)
(5103)
(4381)
(3866)
(3720)
(3709)
(3598)
(3470)
(3311)
(3303)
(3138)
(3104)
(2862)
(2807)
(2790)
(2737)
(2715)
(2492)
(2478)
(2342)
(2322)
(2311)
(2295)
(2136)
(2111)
(2024)
学科
(18279)
经济(18266)
(10629)
管理(9439)
(7336)
企业(7336)
方法(6442)
(6130)
数学(4855)
数学方法(4810)
业经(4702)
(4657)
中国(4649)
地方(4507)
农业(4183)
(3684)
贸易(3681)
理论(3601)
(3558)
(3373)
(3093)
(2928)
教育(2869)
(2861)
金融(2859)
(2652)
银行(2649)
(2563)
(2469)
(2415)
机构
大学(59622)
学院(59516)
(26218)
经济(25737)
研究(24461)
管理(19110)
中国(17628)
理学(15381)
理学院(15144)
管理学(14918)
科学(14835)
管理学院(14797)
(13726)
(12938)
研究所(12407)
(11815)
(11747)
中心(10132)
(9829)
(9632)
师范(9583)
农业(9367)
(9197)
财经(9068)
业大(8767)
北京(8473)
(8291)
(8237)
经济学(8220)
(8124)
基金
项目(34826)
科学(26996)
研究(26149)
基金(24662)
(22116)
国家(21943)
科学基金(17794)
社会(16607)
社会科(15727)
社会科学(15719)
(14225)
基金项目(12578)
教育(11623)
(11331)
自然(10633)
编号(10388)
自然科(10377)
自然科学(10376)
自然科学基金(10196)
资助(10095)
成果(9262)
重点(8367)
(8105)
课题(7749)
(7712)
国家社会(7111)
(6978)
(6773)
中国(6619)
创新(6590)
期刊
(33272)
经济(33272)
研究(21608)
中国(12586)
学报(11468)
(11219)
科学(9724)
(9473)
大学(8633)
管理(7999)
教育(7992)
学学(7979)
农业(7873)
财经(5867)
(5394)
金融(5394)
技术(5208)
(5177)
经济研究(4967)
问题(4880)
(4829)
业经(4566)
(4177)
世界(3864)
图书(3833)
国际(3793)
(3698)
技术经济(3578)
书馆(3083)
图书馆(3083)
共检索到99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昭权  彭永岸  
云南是我国蚕桑生产的最适宜区,条件得天独厚,发展蚕桑生产国内其它省区难以同云南竞争。外国人称云南是“蚕桑的天堂”。可建成高额丰产桑园和优质蚕茧基地。一、云南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至二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蚕桑业就相当发达,是世界蚕桑的原产地。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运往南亚、东南亚和西亚各国,成为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的结晶。中国丝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坤  朱树贞  徐明  李荣福  陈松  
云南拥有大量适宜栽桑养蚕的山地。栽桑养蚕在山区具有明显的比较效益优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蒙自县冷泉基地发展山地蚕桑的调查分析,推断云南可建成规模化的优质原料茧基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晴  刘洋  高明杰  刘李峰  
近年来我国蚕桑业的主产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东桑西移"、"两广崛起"的发展态势十分明显。本文在对我国桑蚕业区域格局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重心模型及年际空间移动角度模型对我国蚕桑业优势产区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桑蚕生产重心逐步向西、向南移动,广西、广东蚕桑业发展突飞猛进。运用比较优势指标对我国蚕桑业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评价也印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平  张杨珠  龙怀玉  雷秋良  曹祥会  
根据云南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1年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各年的潜在蒸散量(et0),应用m-K趋势检验法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1年来,云南省各站点潜在蒸散量年际间变化无一致规律,各站点变异系数范围在2.8%~9.0%;从全省来看,潜在蒸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变化不显著,年际变化率为0.19 mm·a~(-1)。2 20世纪80、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全省平均潜在蒸散量呈下降—上升变化;3个年代蒸散量变化率分别为1.71、2.55、2.70 mm·a~(-1)。3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中部偏北地区为高值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阳平   李华   雷相东   罗春林   陈棋  
【目的】预测思茅松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探讨影响思茅松潜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为思茅松适地适树、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多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云南省固定样地数据确定思茅松现实分布点,选取影响林分生长的19个生物气候变量、3个地形变量和11个土壤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思茅松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评价模型精度,使用刀切法(Jackknife method)分析环境变量对思茅松潜在分布区影响的重要程度,最后通过思茅松存在概率逻辑值(P)采用相等间隔法对思茅松潜在分布区进行分类。【结果】思茅松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极好,10折交叉验证AUC的均值为0.921。根据模型各因子的最终贡献率,影响思茅松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温度和降水,其次是土壤、地形因子;刀切法检验结果显示,影响思茅松潜在分布区排名前五的主导环境变量为最干季平均温度(Bio9)、等温性(Bio3)、最湿月降水量(Bio13)、最湿季平均温度(Bio8)和降水量的季节性(Bio15)。思茅松的核心适宜区主要分布普洱市,其次是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玉溪市和红河州有少量分布。【结论】最大熵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云南省思茅松的潜在分布区,筛选出影响思茅松潜在分布区的主导环境变量及其阈值合理,形成的思茅松潜在分布适宜性等级图可为思茅松适地适树、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中艳  谢国清  
基于云南省123个站点多气候要素数据,应用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云南区域多年平均年、月潜在蒸散量地理空间分布的科学表达式;结合应用GIS和空间插值方法,精细化模拟了云南潜在蒸散量气候值的地理空间分布。模拟结果与实测蒸发量气候值的时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干季月值模拟略偏小,夏季主汛期月值模拟相对偏大,年值和月值的模拟推算结果都有客观性和实用价值。研究认为,平均气温T与日照时数S的乘积ST,比T或S对潜在蒸散量大小和变化有更好的指示作用;云南区域ST、T的气候年值与基本地理参数关系密切,这是本文模拟推算潜在蒸散量气候值空间分布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郁  李学林  江惠琼  李兴丽  
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云南省主要农产品生产进行比较分析,为云南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采用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计算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选择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并计算8种作物在云南省区域内各市州的规模、效率、综合优势指数,对云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进行布局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淑惠  钱玥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确定的,用于帮助发达国家以最小成本方式实现温室气体限控和减排义务,并为发展中国家参与方提供的一种新型融资机制。本文从CDM项目的融资渠道入手,结合云南省目前CDM项目的融资现状,对云南省CDM潜在领域的融资潜力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智华  
本文从云南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出发,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确定了农业优势产业选择的基准,并运用综合比较指数法测算出云南农业中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度,从而使农业优势产业的选择在理论上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绍吉  
[目的]从产地优势入手分析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以期为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借鉴。[方法]文章根据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的年产量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和发展优势,确定其主要特色农产品为茶叶、烟草、咖啡、野生菌和鲜花,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从土壤、气候特点和交通区位等方面分析云南省主要特色农产品的产地优势。[结果]云南省四大产茶区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温度适中,降雨充沛,湿度大,完全符合茶树的生长条件,该地具有天然的产茶优势。云南由于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日照充足且夏季气温偏低,对烤烟糖分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久  卢义宣  李自超  
农作物杂种优势群或杂种优势生态型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杂种优势亲本组配和利用。本研究用4个云南不同籼粳生态型恢复系,分别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通过对父本和F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12种杂种优势组配模式中筛选出2个云南两系杂交稻的杂优配组模式:云南偏籼生态型恢复系与籼型蜀光612s组配,即籼×偏籼配组模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云南粳生态型恢复系与95076s组配,即粳×粳配组模式,在云南高原稻区由于双亲皆为粳稻,抗寒性强,结实率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籼生态型的亚型内杂种优势表现不相同,培矮64s和蜀光612s与籼生态型测交F1的单株产量无明显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与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社梅  
本文对1991—2006年我国蚕桑产业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的变动以及肥料和用工量两大投入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蚕桑优良品种、先进种养技术、区域结构调整以及体制改革等因素对蚕桑产业生产率变化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蚕桑生产率的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刚  刘艳红  全舒舟  
选取云南省绿春县规东河片区、松东河片区、二号桥河片区为样区,分析了样区土壤重金属Pb、Cr、Cu和Zn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土壤背景值作参比,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梯田土壤重金属含量Pb在11.964~28.558 mg/kg,平均为19.520 mg/kg;Cr在7.168~18.747 mg/kg,平均为10.923mg/kg;Cu在9.359~27.715 mg/kg,平均为14.383 mg/kg;Zn在21.194~41.782 mg/kg,平均为33.985 mg/g。采样区各元素含量均低于云南土壤背景值...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见  文冰  许丁丁  李晓  
基于对云南省麻栗坡县和建水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认为保险开展有限、林业融资面窄量小、林权纠纷潜伏、联户经营的非经济动因、林业产业化存在瓶颈等是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发展面临的潜在制约,建议从开展火灾险的同时探索综合险、建立林权纠纷调处长效机制和森林资产评估机制、促进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联户经营、合理规划林业产业链等方面打破制约,促进林业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宁伟  黄先智  刘建勇  黄必志  沈以红  
以桑叶(Morus alba)为饲料原料,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进行化学分析以评价桑的饲料价值,并用尼龙袋法测定桑叶干物质(dry matter, DM)、有机物(organic matter, OM)、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 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的降解率。结果表明:桑叶的粗蛋白含量为22.50%,可作为蛋白源饲料利用;桑叶中各营养成分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CP 65.02%、ADF 48.39%、NDF56.42%、DM 58.56%、OM 59.42%;桑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为0.427,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为0.746,贴近度μ仅为0.524,氨基酸比值评价分(SRCAA)仅为65.02;桑叶中抗营养因子有多糖、单宁、皂苷、黄酮、植酸、DNJ、草酸。综上所述,桑叶可作为蛋白质饲料,具有较高饲用营养价值,但在利用时要注意氨基酸不平衡并含有抗营养因子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