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28)
2022(1442)
2021(1493)
2020(1296)
2019(2777)
2018(2727)
2017(4887)
2016(2827)
2015(3261)
2014(3270)
2013(3215)
2012(3014)
2011(2899)
2010(3205)
2009(3281)
2008(3503)
2007(3360)
2006(2973)
2005(2959)
2004(2691)
作者
(8972)
(7673)
(7247)
(7153)
(4812)
(3605)
(3291)
(3096)
(2798)
(2707)
(2682)
(2571)
(2528)
(2506)
(2425)
(2320)
(2224)
(2202)
(2192)
(2187)
(2056)
(1924)
(1849)
(1826)
(1789)
(1759)
(1651)
(1628)
(1539)
(1527)
学科
(12815)
经济(12800)
(8207)
管理(7931)
(7077)
(6852)
企业(6852)
教育(5596)
理论(4627)
方法(4187)
中国(3460)
(3400)
(3278)
(3142)
经济学(3049)
思想(2906)
政治(2701)
(2693)
业经(2682)
数学(2616)
(2602)
数学方法(2526)
体制(2317)
思想政治(2109)
政治教育(2109)
治教(2109)
德育(2092)
(2052)
财务(2045)
财务管理(2041)
机构
大学(52941)
学院(48901)
(16737)
研究(16549)
经济(16338)
管理(13836)
中国(11956)
(11447)
科学(10726)
理学(10705)
理学院(10509)
管理学(10222)
管理学院(10104)
(10049)
(9733)
师范(9678)
(8939)
(8427)
研究所(7895)
师范大学(7865)
财经(7829)
北京(7558)
(6913)
(6856)
教育(6817)
中心(6582)
(6274)
(6124)
经济学(5961)
财经大学(5550)
基金
项目(23825)
研究(18975)
科学(17594)
基金(15948)
(13531)
国家(13362)
社会(11509)
社会科(10671)
社会科学(10667)
科学基金(10562)
教育(9760)
(9002)
成果(8888)
编号(8124)
(7789)
基金项目(7668)
资助(6668)
课题(6066)
自然(5790)
自然科(5607)
自然科学(5605)
重点(5504)
自然科学基金(5499)
(5448)
(5444)
(5372)
项目编号(5313)
大学(5098)
教育部(4757)
(4757)
期刊
(23632)
经济(23632)
研究(18895)
教育(11513)
学报(10967)
中国(10509)
(9782)
大学(8155)
科学(7694)
学学(7149)
财经(6051)
管理(5781)
图书(5693)
(5640)
(5209)
书馆(4505)
图书馆(4505)
技术(3733)
农业(3617)
(3588)
金融(3588)
(3443)
问题(3182)
经济研究(3127)
社会(2612)
(2590)
论坛(2590)
(2579)
业经(2455)
财经大学(2326)
共检索到83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秀洁  刘炜华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思想家,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天命论”为指导、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德主刑辅”为主要内容、以“经权要义”为法律实施依据的逻辑体系,而在法哲学的框架和视角下,则可以从法之本源、法之功能作用以及法律渊源三个维度对其中的法律思想进行理解,这样他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将会更加显著和清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秀洁  刘炜华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思想家,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天命论”为指导、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德主刑辅”为主要内容、以“经权要义”为法律实施依据的逻辑体系,而在法哲学的框架和视角下,则可以从法之本源、法之功能作用以及法律渊源三个维度对其中的法律思想进行理解,这样他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将会更加显著和清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孔融  王国聘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传林  
从数之维度探寻董仲舒视域中的天数、人身与政制之内在关联有利于建立董子哲学研究的新理路与新范式,有利于探明儒学在西汉前期的发展路向与水平,有利于重估董子哲学的时代价值与历史地位。基于此,我们依循探因、述学、明变之路径与方法,从解释学的维度还原与重构董仲舒数哲学的理论构架与价值向度。董仲舒数哲学是建基于"天数"统摄"人"与"政"之内在关联之上的。董子基于数与比数而建立的天人关系、天政关系不应只从宗教信仰与政治神学的角度来诠释,因为董子之论隐藏着通过比之天数而转借自然理性为"人"与"政"寻找道德理性与制度理性的理论动因。董仲舒眼中的天数作为本源性存在贯通人与政,是人之德性与政之理性的价值本源。从玄远之天到数度之天,天数的涌现使得宇宙秩序井然、伦常秩序井然、政制秩序井然。从天数到身体之数,天数之德性渐次呈现;从天数到政制之数,天数之价值渐次展开。在天数的统摄下,身体与政制获得存在的基础与生命力,以及道德理性与制度理性。正是因为天、人、政之间存在同数,天数得以贯通人与政,随之,天人合一与天政合一有了可能,人与政的价值得以渐次展开。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任蜜林  
董仲舒的气论思想是相当系统的。气论由元气、天气、人气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元气是董仲舒气论的基础。元气是由本体"元"最先生出的气,是宇宙间一切气的本原。元气经过分化之后,最先生出天气,如阴阳、五行等气。而人气则指与人相关的血气、性情之气等,这种人气是源于天的。天施加给人的气并非皆是中和之气,但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养气"工夫,最终达到与天道一致的"中和"状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文英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秉承了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在秦汉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对德治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儒家的德治思想制度化,最终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治理方式,但由于董仲舒的思想在形而上的限制,使其德治思想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先天的缺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勇军  
任何一种教育思想或思潮的产生与兴起必定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深厚的渊源,并且只有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成为一种教育实践,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全人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实践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实际的意义?从分析西方全人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所依据的哲学基础着手,结合我国教育与社会的现状与改革方向,阐述了西方全人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艳梅  
"以和为贵"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体现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是"贵和"思想的精髓与特色,"和而不同"是传统"以和为贵"处世观的深化,"动态平衡"是人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成果。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贵和"思想,无论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还是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价值理念在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方面意义重大。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国强  
“公正”的出现与使用,是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被推崇备至并被习惯性地相提并论的产物。公平与正义具有紧密联系,正义是公平的目的和基础,公平是正义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但无论从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来看,都是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独立法哲学范畴。从内涵倾向和表述侧重来看,公正虽必然涉及正义,但主要指的还是公平。公正在内涵本质维度上,体现出对公平正义的兼容互通,以公平为主要内容但隐含着正义的背景和宗旨;公正在外延形式维度上必然体现出公平正义之间的冲突,此时应以公平的外延形式为准,采用消极的手段来调和利益与价值。公正法哲学维度的辨明,将促进新时代中国法哲学的进步并为世界法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撑,为其国内展开提供切实保障,并为其国际辐射提供有效助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柳  
关于哈特习惯理论的既有研究忽视了习惯本身的复杂性,这形成了将习惯等同于社会习惯的误解,其根本错误均指向了习惯不同于规则的非前瞻性与无内在观点。通过对哈特习惯理论的初步考证与再考证,得出习俗规则不同于社会习惯的规则属性以及习俗规则与个体习惯具有内在观点的隐藏性观点。借助于法哲学领域的辩证性理论与自由价值原理的进一步梳理,再一次论证了习惯具有前瞻性与内在观点。这不仅与规则向个体习惯转换的微循环理论形成呼应,还能将规则被社会公众接受的原理奠定在与之对应的具有内在观点的个体习惯的实践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建军  郭义强  饶永恒  王弈博  王柯  
研究目的: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哲学思想缘起、核心观点、指导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系统回顾法、演绎推论法、类比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是在生态修复基础上不断深化,体现在保障国土空间的预防性功能、整体性特质、平衡性原则以及辩证性开发等方面,强调遵循国土空间要素的客观本质;(2)结合万物与自然的融合要求,从集系统、拓空间、衔时律、择愈法、创共生5个方面回顾演绎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哲学思想;(3)从外部情势、发展阶段、宜境制法、信息络网、效果优化5个角度概括提出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术"哲学思想;(4)从二维关系角度剖析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道"与"术"哲学逻辑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道"与"术"哲学思想是科学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异化"源自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和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走出学习异化意味着超越对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寻找,走向"学习哲学",追求学习意义。学习的技术化、工具化与学习的心理化一脉相承,追求意义的学习观意味着走出"技术崇拜"。我国悠久的学习文化传统是构建今日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的宝贵资源。20世纪以来的学习哲学围绕"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而展开,分别以杜威和海德格尔为代表。实现探究学习观与生存学习观的互补与整合是今日学习哲学的重大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玲  张旭辉  柯昌林  
在管理哲学视野下,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与现代管理的人本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都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的和崇尚人本价值;"中庸之道"倡导管理者道德修身,在管理中感悟和把握平衡的艺术,揭示了管理依循的途径及追求的终极境界;现代管理中"正人先正己"的原则传承于"德主刑辅"的管理理念,体现了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儒家"义利观"深刻蕴含着义与利两种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它鞭策着管理者见利思义,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警示自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