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69)
- 2022(1191)
- 2021(1115)
- 2020(1021)
- 2019(2105)
- 2018(2102)
- 2017(4089)
- 2016(2329)
- 2015(2757)
- 2014(2804)
- 2013(2660)
- 2012(2609)
- 2011(2328)
- 2010(2503)
- 2009(2470)
- 2008(2608)
- 2007(2617)
- 2006(2296)
- 2005(2219)
- 2004(2139)
- 学科
- 济(9216)
- 经济(9203)
- 企(6021)
- 企业(6021)
- 管理(5974)
- 业(5281)
- 教育(5221)
- 理论(4719)
- 文化(3688)
- 政治(3666)
- 学(3488)
- 中国(3353)
- 方法(3325)
- 业经(3230)
- 思想(3009)
- 和(2940)
- 思想政治(2741)
- 政治教育(2741)
- 治教(2741)
- 德育(2715)
- 财(2300)
- 经济理论(2255)
- 制(2254)
- 产业(2231)
- 市场(2150)
- 企业经济(2131)
- 农(1958)
- 地方(1783)
- 文化产业(1765)
- 文化市场(1765)
- 机构
- 大学(40281)
- 学院(38743)
- 济(12558)
- 研究(12256)
- 经济(12206)
- 管理(10779)
- 中国(8789)
- 京(8636)
- 理学(8535)
- 范(8519)
- 师范(8505)
- 理学院(8357)
- 管理学(8166)
- 管理学院(8055)
- 财(7942)
- 科学(7189)
- 江(6813)
- 师范大学(6799)
- 所(6271)
- 财经(6086)
- 州(5764)
- 北京(5611)
- 研究所(5442)
- 经(5344)
- 教育(5326)
- 中心(4984)
- 系(4803)
- 经济学(4336)
- 财经大学(4292)
- 社会(4066)
共检索到6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龙
从茅盾人生追求与文学创作历程看,为人生与亚政治倾向始终是茅盾小说的精神脉系。茅盾小说的理论诉求、创作题材的倚重和主题的选择等等方面,都有着明晰的文化政治取向,在阶级意识与审美意识之间,体现一种不断徘徊的嬗变倾向。
关键词:
茅盾 小说 文化政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燕君
毛泽东与茅盾──摘自《作家文摘》1993年12月24日原作:马燕君1949年9月23日,正忙于筹办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创刊号的茅盾收到了一个牛皮纸的大信封。打开信封,从里面落下两张纸,那字迹正是茅盾已十分熟悉了的毛泽东的笔体。茅盾细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文熹
由上海图书馆、上海作协、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主办的“茅盾生平图片展”3月5-9日在上海图书馆新馆第一展览厅隆重举行。展览采用编年形式,展出图片400余幅,全面反映了文学巨匠茅盾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和革命活动。展览还陈列茅盾部分手稿如《子夜》、《虹》、《锻炼》、《清明前后》,以及茅盾著作的早期版本和研究资料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平
茅盾经典现实主义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资源,应该重新认识其价值和重要意义。特别是他立足现实、关注当下、参与时代思考的文学传统,对于当下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茅盾在创作实践上开创了现实主义经典的四种品格,即时代性的品格、社会性的品格、政治性的品格、史诗性的品格;在理论主张上倡导现实主义又不独尊现实主义,主张创作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写作手法的丰富性,这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现实主义文学,需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勇敢地创造生活,茅盾的现实主义创作实践及理论倡导具有鲜明、突出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茅盾研究 现实主义 文学经典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加华
受自然节律及其基础之上农事节律的影响,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亦会表现出很强的节律性特点,且周而往复,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征,即在每一年的相同时间段内,人们总会进行大体相同的农事与其他社会活动。不过,这种周期性也并非千篇一律、毫无变化,而是会根据总体外部环境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产生对正常年度时间生活节律的偏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该书叙述的是1956年至1981年间作者叶子铭同茅盾通信、问学和文学交往的情况。全书着重记述了“文化大革命”前后茅盾晚年的处境、心态、生活及其写作的情况。本书既非传记,也不属纯粹的学术研究著作,而
关键词:
梦回 研究著作 问学 资料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姚明
眉批本是馆藏文献资料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具有多重价值。文章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茅盾眉批本为例,运用文献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呈现了将眉批本作为读本、版本、祖本、珍本的研究视角,通过其“由文入史”的故事讲述、“勾连人事”的图景拼接、“文本比证”的实证探寻、“破题立论”的理论构建价值,提出了原貌展现、内容呈现、知识传播、理论衍生的开发路径,以期为各馆馆藏眉批本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卫平
茅盾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理论家、批评家、革命作家,还是一位出色的鲁迅研究家:对于鲁迅研究,他独具慧眼,高起点开局;在发现鲁迅上,他目光如炬,具有远见卓识;在理解鲁迅上,他拨开迷雾,消除了疑虑;在弘扬鲁迅精神上,他自觉担当,传承了鲁迅精神,具有开拓意义和深远影响。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茅盾具有惊人的艺术直觉、高超的文学感受力和极强的作品判断力,这也正是一位批评家和研究者最可贵的品格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茅盾 鲁迅研究者 艺术直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晓华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运河 明清小说 文化意象 英雄侠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于迪
平路从首部小说《玉米田之死》创作以来,其浓烈的台湾情结与政治关切贯彻始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涉及性别书写,在《行道天涯》《百龄笺》《何日君再来》《婆娑之岛》等小说中不断实现从私领域到公领域的跨越。《东方之东》中细腻挖掘女性空间、呈现女性不断书写的意义及描摹复杂的两性关系,通过故事、信件、简报、小说等不同形式的叙事话语,众声喧哗,在古与今的虚实交错中呈现性别关系、父子关系、台海关系等诸多复杂的纠葛,平路始终如一的台湾关怀跃然纸上。
关键词:
性别 政治 话语 平路 《东方之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丽敏
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由于反映对象较广,面对的观众群和读者群较大,所以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由于生活环境有血缘、地缘和职缘的不同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处于最下层的市民大众的文化精神,正面的为讲究诚信、公正、睿智和义气,负面的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市侩主义;二是处于中间位置的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遵从的正统文化精神,正面的为忠孝节义,负面的为愚忠、愚孝、愚节、愚义;三是处于最上层的、为少数文化精英所具有的哲学文化精神,表现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人的价值、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的思考和探
关键词:
戏曲 小说 文化精神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道军
通过对《孔已己》、《祝福》和《社戏》三篇小说的叙述人分析 ,探讨“鲁镇”隐含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的共时态存在的矛盾 ,思考鲁迅作为常人和启蒙先驱对“鲁镇”复杂态度背后的文化原因和心理原因。作为宗法制农村的微和封建传统的象征 ,“鲁镇”一方面遭到了作者理性层面的审视、分析和否定 ,另一方面 ,“鲁镇”也是作者抛开社会意识后、情感定向中的精神家园 ,渗透着作者的童年回忆和文化依恋。这种复杂态度和心理矛盾构成了作者爱恨交织的故园情结。
关键词:
鲁镇 价值判断 情感取向 矛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高桂娟
大学是一个文化组织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不同于现代企业制度 ,它应体现大学组织的文化特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文化取向 ,在于对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维护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优秀精神和传统 ;对外协调大学与社会的价值冲突 ,保障大学的文化地位。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 ,是大学制度文化取向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精神 文化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