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1)
- 2023(9739)
- 2022(7609)
- 2021(6564)
- 2020(5122)
- 2019(11333)
- 2018(11386)
- 2017(21220)
- 2016(11689)
- 2015(13056)
- 2014(13269)
- 2013(12964)
- 2012(12259)
- 2011(11377)
- 2010(11690)
- 2009(10720)
- 2008(10707)
- 2007(9928)
- 2006(9322)
- 2005(8995)
- 学科
- 济(56237)
- 经济(56181)
- 业(29552)
- 管理(28465)
- 中国(21717)
- 企(21121)
- 企业(21121)
- 地方(20193)
- 农(18276)
- 业经(15674)
- 学(12867)
- 农业(12759)
- 方法(12693)
- 发(12271)
- 地方经济(10891)
- 银(10761)
- 融(10760)
- 金融(10759)
- 银行(10744)
- 制(10565)
- 行(10531)
- 财(9770)
- 数学(9662)
- 数学方法(9563)
- 发展(9562)
- 展(9521)
- 贸(8884)
- 环境(8876)
- 贸易(8871)
- 和(8471)
- 机构
- 学院(174074)
- 大学(172230)
- 济(69593)
- 研究(68530)
- 经济(68007)
- 管理(57902)
- 中国(52426)
- 理学(47236)
- 理学院(46543)
- 管理学(45645)
- 管理学院(45313)
- 科学(42684)
- 京(40079)
- 所(36267)
- 财(33515)
- 研究所(32604)
- 农(31750)
- 江(30957)
- 中心(30234)
- 范(28280)
- 师范(28020)
- 北京(25203)
- 财经(25179)
- 院(24617)
- 州(24479)
- 农业(24390)
- 业大(24284)
- 省(23178)
- 经(22553)
- 师范大学(22475)
- 基金
- 项目(106723)
- 科学(83757)
- 研究(80883)
- 基金(74286)
- 家(65053)
- 国家(64416)
- 科学基金(53866)
- 社会(51098)
- 社会科(48296)
- 社会科学(48284)
- 省(43705)
- 基金项目(38631)
- 划(36332)
- 教育(35961)
- 编号(33689)
- 自然(32033)
- 自然科(31219)
- 自然科学(31214)
- 自然科学基金(30618)
- 发(30265)
- 成果(28978)
- 资助(28785)
- 重点(25341)
- 课题(25132)
- 发展(24358)
- 展(23897)
- 部(22270)
- 创(21698)
- 国家社会(21019)
- 性(20476)
共检索到292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静 刘天利
小说中插入诗词是古代文言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受到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其诗化特征因素与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相互交织,产生了特殊的诗化作用,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也是蒲松龄个人情感的寄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艺术价值,对探讨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诗化特征 审美价值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慧仁
传统小说描绘剧烈突转、超常态、极端化情感。伍尔夫以道具结构方式取代传统情节结构方式,把被后者排除的"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纳为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以达洛卫夫人为道具人物,展开所有人物的感知及他们的感知差异,在相互映衬中生成心心相异的情感逻辑,刻画出达洛卫夫人等众多饱满的人物形象。这种道具结构手法,显示出比情节结构更加经济、更加自由的优势,使人物刻画更加多维、多向,形象更加立体,成就了其诗化小说的风格,主题因果更具阐释性。但这一手法使小说文本成为智性文本,文学性减弱,为普通读者
关键词:
情节结构 道具结构 诗化 文学性 困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诗化"是当代人文学科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和趋势。哲学等人文学科通过与文学、诗学的联姻,借助诗化语言,追求诗意境界,走出科学主义的窠臼,达到与生活世界乃至生命的融通。在历史上,教育学也曾有过"诗化"形态,但随着近代教育学科学化进程的加快,诗化教育学迅速衰微。重建诗化教育学的实质是当代教育学的语言学转向,它不仅能推动教育学语言表达与认识论的变革,使其更加接近真实的教育生活世界,而且能引导教育逐步摆脱工具主义价值观的羁绊,走向诗化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诗化教育学 教育学 科学化 诗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薇薇
法的诗学向度一名法学学者可能在政治观和价值立场上偏于温和保守,这应是法学的品性所要求的。而曾经崇尚现代主义法学品性的西方法治世界,逐渐步入全面反思的时代,当然很多法学家并不完全是现代主义的,有的是偏于诗学意义的反思,有的则是出自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内部的反思。在全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绍青 孙燕
李正栓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典籍翻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诗歌、中英诗歌互译及译评,屡获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雨其
在奥地利德语诗人特拉克尔的诗歌中,"去人性化"特征相当明显。文章分析了特拉克尔诗歌"去人性化"特征的普遍体现和独特体现,并指出:特拉克尔诗歌中"去人性化"的独特性在于对浪漫主义的回归。诗人不仅深受浪漫主义艺术传统的影响,而且自身的"癫狂"性情从根本上成就了其诗歌的"去人性化"特征。
关键词:
特拉克尔 “去人性化” 浪漫主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龙明勇
白发外婆龙明勇上春,一场重感冒突然袭击了外婆那生长在田间地头的生命。90岁的外婆大病高烧意味着什么?记起童年那段挂在树梢的故事:偷摘了树上稚气未脱的阳冬梨,还跟从庄稼地里荷锄晚归的外婆扯谎说,"外孙在行,没爬大树,没偷吃阳冬梨"。外婆弯腰闻闻残留在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江少英 叶诗婕
文章从城乡生态、文化生态、艺术生态三个方面对《陈黎诗选》中的生态书写进行了梳理。陈黎批判异化的城市环境,流露出对理想的乡村环境的挚爱;诗作对各种地域的观照、对人性自然诉求、对被殖民地的记录,探求文化生态的包容性;艺术通感、语言文字的趣味性、虚实间的转换,诗作把我们带入引人入胜的生态写作风格试验中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源 侯国林 周年兴 王芳 关健
选取庐山历代诗词为研究素材,借鉴行为地理学的方法研究诗词中的地理认知特征与机制。诗词中的地理认知客体主要包括山岳、水文、气象、生物、建筑5种类型,其中自然景观权重较高,以建筑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的典型性较强;庐山诗词中的地理认知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特点,其风格和内容经历了"积淀隐逸、山水自然""初展人文、虚实相承""佛道同盛、初承理蕴""古蕴怡然、意象避政"和"文风多彩、轻形重意"等阶段的演变;庐山诗词中的机理可概括为"观景得形""赏景怡情"和"悟景至境"3个递进的层次。
关键词:
地理认知 诗词 庐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楠
与南宋著名男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一系列涉酒诗词相比较,中国文坛同期的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涉酒诗词也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李清照涉酒诗词与朱淑真涉酒诗词相比,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但诗词中包含的感情同样的浓郁难解。二人早期作品内容以闺阁春怨为主,作品意象的选择上虽常常类似但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因为个人经历所致,李清照的后期涉酒诗词内容则与社会时事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多了几分男子的豪气。作为男性词人的杰出代表,苏轼和辛弃疾二者作品都洋溢着词人难以抑制的才情,在内容上也大都反映了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但苏轼涉酒诗词
关键词:
男性涉酒诗词 女性涉酒诗词 审美情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源 陶卓民 荣慧芳
在文学地理学的范畴中,诗词作品中的景观元素蕴含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审美思想。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挖掘诗词中典型景观信息,对于旅游审美的建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梳理整合庐山历代诗词中的景观信息基础上,通过构建景观典型性指数K_(i)和典型景观指数L_(i),并考察各历史时期中景观系统的发展情况,运用Ripley’s K函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景观多尺度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发现:(1)诗词中典型景观增长呈迂回式上升发展,出现频数的密集分布情况与区域集群的分布规模较为一致。(2)诗词中典型景观整体上显著集聚,各类景观分别呈现出随机或者均匀分布规律,与诗词构景的景观多样化需求有关;建筑与水文类型景观特征空间尺度大,山岳和生物类相对较小;(3)典型景观出现频数主要受到区域因子和类型因子的影响,各因子两两交互解释力显著提升。诗词中的诗性精神,通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历史感营造在现代旅游中进行呈现,对于提升旅游者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