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8)
- 2023(4376)
- 2022(3525)
- 2021(3399)
- 2020(2584)
- 2019(5953)
- 2018(5763)
- 2017(11108)
- 2016(5668)
- 2015(6242)
- 2014(6308)
- 2013(6063)
- 2012(5591)
- 2011(5101)
- 2010(5110)
- 2009(5083)
- 2008(5194)
- 2007(4636)
- 2006(4160)
- 2005(3833)
- 学科
- 济(23813)
- 经济(23780)
- 管理(18915)
- 业(17311)
- 企(16336)
- 企业(16336)
- 方法(8962)
- 理论(8368)
- 学(7247)
- 中国(7126)
- 业经(7116)
- 财(7052)
- 农(5714)
- 数学(5514)
- 数学方法(5413)
- 制(5375)
- 和(5278)
- 教育(5166)
- 融(4402)
- 金融(4401)
- 银(4304)
- 银行(4304)
- 务(4252)
- 财务(4241)
- 财务管理(4234)
- 行(4135)
- 体(4053)
- 贸(4045)
- 贸易(4043)
- 企业财务(4038)
- 机构
- 大学(93203)
- 学院(90032)
- 济(36017)
- 经济(35259)
- 管理(33382)
- 理学(28512)
- 理学院(28162)
- 管理学(27791)
- 管理学院(27595)
- 研究(27473)
- 中国(20575)
- 财(19610)
- 京(19116)
- 财经(15745)
- 科学(15197)
- 范(14805)
- 师范(14758)
- 经(14234)
- 江(13302)
- 所(12734)
- 经济学(12220)
- 师范大学(12051)
- 中心(12000)
- 北京(11992)
- 财经大学(11788)
- 研究所(11332)
- 州(11108)
- 经济学院(10830)
- 商学(9769)
- 商学院(9679)
- 基金
- 项目(54514)
- 研究(44466)
- 科学(44329)
- 基金(40426)
- 家(33876)
- 国家(33540)
- 社会(29733)
- 科学基金(29502)
- 社会科(28134)
- 社会科学(28127)
- 教育(20869)
- 基金项目(20831)
- 省(19973)
- 编号(18495)
- 划(17281)
- 成果(16693)
- 自然(16628)
- 自然科(16258)
- 自然科学(16254)
- 自然科学基金(15976)
- 资助(14930)
- 部(12782)
- 国家社会(12616)
- 课题(12556)
- 重点(12420)
- 项目编号(11873)
- 教育部(11797)
- 性(11741)
- 创(11681)
- 制(11609)
共检索到135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启伟 王翔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概念,文本中体现出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在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的指导下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英译,能有效地避免翻译过程中的误译。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解读苏东坡诗词的英译过程,可以验证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认知模式对翻译的指导意义,从而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提供借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际兰 李静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词题材广泛,意象丰富,语言生动,风格独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该词的3个英译本呈现不同的诗性特征:许译本最具音象美,林译本最重义象美,华译本最有事象美。文章比较分析了3个英译本的诗性特征,深入探讨了译者的翻译风格和常用的诗词翻译策略,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合理构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立祥
虚拟位移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表征,使用运动的形式描述静止的客观场景。自Talmy首先注意到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虚拟位移受到认知语言学的广泛关注,但学者偏向以延伸路径虚拟位移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分析了临现路径虚拟位移、散射路径虚拟位移和相对框架型虚拟位移三类虚拟位移的概念整合过程,阐释了虚拟位移背后的认知机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毛泽东诗词中的虚拟位移进行认知阐释,揭示了伟人诗词背后的认知机制,有助于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传播。
关键词:
虚拟位移 概念整合 认知机制 毛泽东诗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马新强
在短短70多年的时间里,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产生了近28个版本。其中,1976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译本被众多研究者认为是唯一的"官方版本"而广为提及。但经实际调查和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对"官方版本"这一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版本信息的描述存在一定的混乱和抵牾,同时,将该译本定为唯一"官方版本"的说法也值得商榷。文章将从版本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描写研究的方法,综合考辨毛泽东诗词英译存在的"官方版本",并对各版本的产生背景、组织流程、版式特征、社会影响等一一进行描述与考证,以期正本清源,为毛泽东诗词研究提供更加详实的历史资料。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英译 版本 官方版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伟民
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但在诗意的表达上,胜似诗剧的特点。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关键词:
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 诗词创作 译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莉斌 葛文词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历史沉淀,在对外传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国家提倡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准确翻译是中华民族文化成功对外传播并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接受的前提。因此,克服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障碍,避免语用失误是中华文化成功走出去的有力保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农 王宏印
翻译主体性研究已经受到翻译界较多关注,但总体上还仅处于探索阶段。文章认为,译者主体的主体性是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统一,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是翻译的本质属性,翻译主体具有文化创造者的身份。
关键词:
翻译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 主体性 客观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潇
认知翻译学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译学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关注译作对原作描写的客观世界和原作者的认知世界"两个世界"信息的传递,注重原作客观性描写在译作中的准确再现及主观性情感在译作中的适度传递,为翻译过程和评估标准指明方向,提供原则。通过分析诗词外译多个版本传递的"两个世界",比较各译本的异同、译本与原作的异同,为诗词外译提供新的翻译视角。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诗词外译 文化传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珍子
意象的再现是汉诗英译的重点。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又是意象翻译中的难点。通过对典型的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翻译范例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纯名词意象组合诗句的翻译不能是简单的名词排列,它要求译者通过主体间性的介入对并置的意象进行解构,揭示出并置意象下隐藏的动态关联性,再依据英语语言特点进行重构,使之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和要求,达到再现与原作意境"神似"的效果,这样的译作才是上乘之作。
关键词:
意象 纯名词意象组合 英译 解构 重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庞宝坤 杨茜
中国特色词汇的常用翻译方法包括音译法、音译加解释法、直译法和意译法。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对于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是一个阻碍性因素。因此,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对提高外宣翻译质量,促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词汇 目的论 翻译方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泽棠
通过孤本《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现存四卷与通行苏诗百家注的对比,总结以赵次公为代表的早期苏诗注家在总结用典之法、释词、阐释诗意及评论等方面的成就,揭示《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
苏轼 赵次公 百家注 十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乔好勤
以苏轼在岭南的著述为例,论述了流寓名人著述的重要地方文献价值,从而提出凡"入籍"流寓名人的著作应该酌情收入地方文献专藏和录入地方文献目录。
关键词:
流寓名人 地方文献 苏轼 岭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