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85)
2023(3954)
2022(3400)
2021(3219)
2020(2555)
2019(5580)
2018(5432)
2017(11025)
2016(5919)
2015(6520)
2014(6661)
2013(6419)
2012(6093)
2011(5608)
2010(5831)
2009(5416)
2008(5186)
2007(4816)
2006(4469)
2005(4105)
作者
(15993)
(13310)
(13287)
(12914)
(8623)
(6232)
(6149)
(5091)
(5076)
(4962)
(4486)
(4310)
(4302)
(4250)
(4237)
(4105)
(4101)
(4015)
(3909)
(3887)
(3379)
(3287)
(3208)
(3140)
(3099)
(3054)
(3026)
(2973)
(2656)
(2641)
学科
(21671)
经济(21645)
管理(18971)
(18015)
(13460)
企业(13460)
(8839)
方法(8203)
数学(7370)
数学方法(7240)
(7125)
(7029)
中国(6710)
(5937)
贸易(5935)
(5769)
农业(5745)
(5117)
及其(5094)
政策(5020)
业经(4929)
(4551)
银行(4551)
(4536)
地方(4481)
税收(4439)
(4427)
(4410)
方针(4406)
(4351)
机构
学院(85303)
大学(81397)
(38006)
经济(37194)
管理(33579)
理学(28402)
研究(28200)
理学院(28166)
管理学(27798)
管理学院(27636)
中国(22794)
(19377)
(16251)
科学(15179)
财经(14427)
(13767)
(13584)
中心(13207)
(13013)
研究所(12150)
(12141)
经济学(11064)
(10992)
师范(10939)
(10753)
北京(10507)
财经大学(10437)
(10205)
业大(10004)
经济学院(9866)
基金
项目(51223)
科学(40867)
研究(40421)
基金(36711)
(30544)
国家(30223)
科学基金(26462)
社会(25699)
社会科(24392)
社会科学(24390)
(20111)
教育(18704)
基金项目(18294)
编号(17684)
(16485)
自然(16256)
自然科(15884)
自然科学(15881)
资助(15791)
自然科学基金(15587)
成果(14651)
课题(12287)
(11694)
(11480)
(11371)
重点(10979)
(10705)
(10471)
项目编号(10408)
(10343)
期刊
(47656)
经济(47656)
研究(28685)
中国(16016)
(13423)
管理(13033)
(11650)
金融(11650)
(11464)
教育(9939)
科学(9303)
业经(9129)
学报(8857)
经济研究(8557)
农业(7709)
大学(7321)
技术(7116)
学学(6882)
财经(6804)
(5843)
商业(5568)
问题(5288)
(5217)
国际(4424)
现代(4240)
理论(4171)
技术经济(3978)
(3882)
统计(3877)
(3826)
共检索到134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世剑  
在消费性时代,随着艺术产业化发展,艺术产品的批量化机械式生产,产生了种种艺术"异化消费"问题。文章认为,重视对艺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引导,及加大公共艺术建设应该成为解答艺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异化消费"症候的重要战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凯瑟琳·埃尔金  洪瑞祥  
社会上存在很多对艺术教育的迷思,比如,艺术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艺术是否可教?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吗?艺术是否值得被教?艺术教育的作用是什么?符号理论可以表明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及价值。我们不应该将艺术仅仅视为达成某一具体目的的手段,而应该将其既看作目的,又视为手段。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这一假设是没有根据的,学生的感觉回应和情感反应可以被教育,艺术教育是可能的,也是有价值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静  昝胜锋  
艺术品投资和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被称为世界上收益最好的三大投资项目。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在各行各业逐渐确立,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交易也日趋频繁,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渠道开始被人们所重视。该文首先分析了艺术品的价值表现形式,认为艺术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艺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认为艺术品自身内部因素、市场供求、艺术品投资及投机价值、炫耀性消费以及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将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形成。最后,针对艺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提出对艺术品投资的相应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它将文学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使研究媒介和材料呈现方式超越传统文本、超越语言和国界,从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与尊重,增强教育研究功能的深入性和延展性,并推动教育研究由技术理性向人文关怀转型。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研究媒介宽泛直观、研究过程易产生共鸣或移情、研究者角色变换自由、研究结果动态多元等特征。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一般程序为:确定研究问题、建立委托关系、选择探究形式、明确参与者及呈现研究结果等。中西方哲学思想和认识论为构建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庞岚  
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艺术教育离不开科学教育的支撑,反过来又推动着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科学教育需要艺术教育的提炼与升华,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互动互惠,使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境界,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前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讴  
人才培养是一个极为重要又常讲常新的话题。有专家认为,人才分高、中、低端,所占比例大致为高端人才占5%,中端人才占35%,低端人才占60%。从以上数字看出,社会需求95%的人才其实都属于中、低端基础性人才。在此前提下,许多高等院校自觉适应社会需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子涵  
文章所述"跨界艺术"是指一种多门类艺术自我整合的新形式,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更利于被大众广泛接受,其表现内容主要是表达一种特殊的艺术情感,这种情感要使人们趋向团结或是让人们的艺术精神趋于凝聚,并力求让普通人易于理解、便于接受。艺术发展趋势应是逐步脱离小众,不应仅仅去追求只有少部分受众才能感受与理解的作品创作。尽量避免单一门类艺术所表达的特殊情感的完美性。当代艺术创作日益趋向大众化,社会普遍关注的是能够让绝大多数审美欣赏受众轻松介入,便于领会,再逐步体会到艺术精神的深邃。只有这样,艺术作品及其呈现才是完美的,与时俱进并体现时代精神的。跨界艺术追求的不是艺术形式的堆砌,也不是内容的繁复罗列,而是艺术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建宗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并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东生  
为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以服装学科专业建设为例,构建艺术工科及其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服装学科的发展实例举证了艺术工学学科发展实例,较系统地探索了因应产业转型发展的艺术工科建设及其服装学科人才培养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炳社  
隐喻是思维。艺术隐喻就是人脑运用隐喻方法,通过已知的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来暗示或者隐含另一事物相似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过程。艺术隐喻具有发散性与跳跃性、形象生动性与创造性、以相似性和类型性选择为基础、意向的不确定性等特征。艺术隐喻的主要方法有主动隐喻法、存在性隐喻法和可能性隐喻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良玉  
作者首先分析了“树魂立根”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指出了“树魂立根”这一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对高校艺术教育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高校艺术教育属于“深层审美教育”,它与“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艺术教育促进“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出必须放弃功利主义的德育观,在艺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及主要举措。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雪蓉  张媞  
读书活动的开展对于艺术院校培养德艺双馨、专文并举的人才意义不言而喻。当前,艺术院校读书活动存在着认识不够、保障乏力、运行堵滞、缺乏规制、流于形式、效应不高等问题。为此,艺术院校读书活动应从领导与保障机制、运行与管理机制、考评与激励机制、参与与渗透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一种特色鲜明、常态化、可持续、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长效机制,以充分发挥读书活动在艺术院校立德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夏晋  
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同源,尽管艺术教育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其专业化也带来了艺术教育与其他文化科学教育的疏离。我国艺术专业教育呈现繁荣发展的势头,但存在高度专业化、工具化的功利主义倾向,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虽受关注,但收效甚微,而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通识教育尚未受到普遍重视。加强艺术教育,应当树立科学的艺术教育观,建立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亮  
从艺术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探讨出发,指出艺术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存在问题有:职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技术方法不足、课程效果不佳等,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职业指导理念认识缺陷、理论实践运用与探讨不足、队伍建设未达要求等三方面,进而提出从树立职业指导的新理念、增强职业指导针对性、加强职业指导技术方法的运用、提高职业指导课程授课质量、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使职业指导形式多样化等方面,加强艺术院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小聪  
艺术教育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形式。在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应当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寻一定的创新性培养方式。在具体的实践途径方面,我们不仅应当注重思想和内容上的更新,同时也应当主动地建立更为直观、循序渐进的培养策略。文章从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出发,探寻了科学有效的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旨在为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