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6)
2023(2400)
2022(1836)
2021(2032)
2020(1429)
2019(3491)
2018(3532)
2017(4555)
2016(3795)
2015(4418)
2014(4681)
2013(3733)
2012(3487)
2011(3363)
2010(3672)
2009(3015)
2008(2788)
2007(2601)
2006(2435)
2005(2408)
作者
(7706)
(6373)
(6306)
(6148)
(3950)
(3073)
(3014)
(2658)
(2444)
(2351)
(2221)
(2153)
(2102)
(2018)
(2008)
(1970)
(1964)
(1929)
(1894)
(1884)
(1826)
(1691)
(1670)
(1535)
(1488)
(1483)
(1437)
(1381)
(1355)
(1334)
学科
教育(18338)
中国(9214)
教学(5707)
理论(5692)
(3924)
研究(3442)
(3315)
(3281)
经济(3278)
(3270)
管理(3256)
发展(3230)
改革(3152)
(3108)
思想(3079)
高等(3045)
政治(2942)
思想政治(2809)
政治教育(2809)
治教(2809)
德育(2785)
教育改革(2774)
学法(2643)
教学法(2643)
学校(2590)
学理(2346)
学理论(2346)
(2317)
技术(2268)
计算(2246)
机构
大学(44901)
学院(39904)
教育(25444)
研究(18476)
(17525)
师范(17494)
师范大学(14702)
(11717)
科学(11108)
职业(10340)
教育学(9880)
技术(9479)
(9008)
北京(8545)
研究所(8252)
(7853)
管理(7586)
教育学院(7246)
职业技术(7052)
中心(6885)
(6586)
中国(6551)
(6340)
理学(6241)
技术学院(6053)
理学院(6031)
(5937)
经济(5861)
管理学(5713)
管理学院(5610)
基金
研究(24681)
项目(22605)
教育(20789)
科学(19235)
成果(14094)
编号(13321)
课题(12949)
社会(12239)
基金(11855)
(11523)
社会科(11218)
社会科学(11217)
(11179)
(10456)
(9379)
国家(9122)
规划(9046)
(8228)
研究成果(7916)
项目编号(7911)
年度(7574)
(7115)
科学基金(6938)
(6887)
重点(6814)
(6809)
(6645)
(6618)
阶段(6601)
教育部(6585)
期刊
教育(44375)
研究(23778)
中国(20185)
职业(10572)
技术(7834)
(7064)
经济(7064)
技术教育(6918)
职业技术(6918)
职业技术教育(6918)
高等(5198)
大学(5125)
学报(5037)
(4684)
论坛(4684)
成人(4667)
成人教育(4667)
高等教育(4607)
科学(4465)
(3784)
职教(3605)
发展(3544)
(3544)
比较(3321)
(3312)
图书(3017)
教研(2912)
高教(2912)
学学(2867)
(2573)
共检索到74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庞岚  
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艺术教育离不开科学教育的支撑,反过来又推动着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科学教育需要艺术教育的提炼与升华,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互动互惠,使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境界,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前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凯瑟琳·埃尔金  洪瑞祥  
社会上存在很多对艺术教育的迷思,比如,艺术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艺术是否可教?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吗?艺术是否值得被教?艺术教育的作用是什么?符号理论可以表明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及价值。我们不应该将艺术仅仅视为达成某一具体目的的手段,而应该将其既看作目的,又视为手段。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这一假设是没有根据的,学生的感觉回应和情感反应可以被教育,艺术教育是可能的,也是有价值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它将文学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使研究媒介和材料呈现方式超越传统文本、超越语言和国界,从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与尊重,增强教育研究功能的深入性和延展性,并推动教育研究由技术理性向人文关怀转型。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研究媒介宽泛直观、研究过程易产生共鸣或移情、研究者角色变换自由、研究结果动态多元等特征。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一般程序为:确定研究问题、建立委托关系、选择探究形式、明确参与者及呈现研究结果等。中西方哲学思想和认识论为构建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勤砚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而艺术教育重在鼓励人们用创新的手法唤起每个人潜意识中深藏着的珍贵情感。科技与艺术结合产生了诸多新的艺术语言及艺术表现形式,现代脑科学的发展为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3G时代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的网路教学和远距教学等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及契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建宗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并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良玉  
作者首先分析了“树魂立根”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指出了“树魂立根”这一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对高校艺术教育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高校艺术教育属于“深层审美教育”,它与“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艺术教育促进“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出必须放弃功利主义的德育观,在艺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及主要举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夏晋  
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同源,尽管艺术教育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其专业化也带来了艺术教育与其他文化科学教育的疏离。我国艺术专业教育呈现繁荣发展的势头,但存在高度专业化、工具化的功利主义倾向,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虽受关注,但收效甚微,而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通识教育尚未受到普遍重视。加强艺术教育,应当树立科学的艺术教育观,建立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小聪  
艺术教育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形式。在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应当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寻一定的创新性培养方式。在具体的实践途径方面,我们不仅应当注重思想和内容上的更新,同时也应当主动地建立更为直观、循序渐进的培养策略。文章从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出发,探寻了科学有效的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旨在为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冠生  
试论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关于审美素质系统与结构的思考●周冠生21世纪的教育,旨在消除人的片面而畸形的个性发展,通过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具有多方面良好素质的新人。在这一神圣事业中,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邹琳琳  
针对当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艺术类专业、增设艺术类人文选修课程、组织艺术团体开展艺术展演活动进行艺术教育惠校、惠民活动等多元方式,分析其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揭示艺术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大学自身的文化传承创新、有利于高雅艺术普及与提升、有利于提升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审美文化,旨在改善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钟宏桃  
着重从培养目标,开展的学科领域,入学考试及录取,招生对象及培养方式、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方面对建议设立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探讨,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亮  
“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是教育学史上的经典论题之一。围绕这一论题,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和文化语境,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总体上,“科学”指向“知”,追求符合教育事实的规律;“艺术”指向“行”,探寻指导教育实践的规则。因此,两者的对峙实质上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理论”的分野。随着教育学作为统一的知识体的瓦解,“教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论题面临着前提性的困境,但又由于其对教育学发展路向的暗示,获得了在现时代的存在合理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德秀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经历了一体、分离、再融合的过程。科学通过发现规律实现其使用价值 ,艺术通过创造形象实现其审美价值。艺术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用形象思维启发科学的创造性思维 ;用艺术想象支配自然促进科学技术现实地支配自然。艺术使枯燥的科学研究变得丰富而有趣。科学对艺术的作用表现在科学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和表现形式 ,科学研究的深入激发艺术的想象力。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对科学家、艺术家、普通人都是有价值的 ,它涉及到人的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的追求 :真、善、美 ;人的生存方式 :艺术化人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世剑  
在消费性时代,随着艺术产业化发展,艺术产品的批量化机械式生产,产生了种种艺术"异化消费"问题。文章认为,重视对艺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引导,及加大公共艺术建设应该成为解答艺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异化消费"症候的重要战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卫宁  
艺术教育为创新素质教育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心理。通过分析与探索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艺术教育与理工科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