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5)
2023(14518)
2022(12633)
2021(11986)
2020(10079)
2019(23086)
2018(22649)
2017(43426)
2016(23830)
2015(27148)
2014(27150)
2013(26761)
2012(24974)
2011(22185)
2010(22527)
2009(21220)
2008(20178)
2007(18083)
2006(16061)
2005(14530)
作者
(71481)
(58565)
(58474)
(55598)
(37488)
(28551)
(26730)
(23025)
(22719)
(21238)
(20371)
(19896)
(18763)
(18672)
(18425)
(18244)
(17654)
(17631)
(16927)
(16906)
(14664)
(14628)
(14361)
(13599)
(13284)
(13235)
(13153)
(13018)
(12080)
(11763)
学科
(90186)
经济(90069)
管理(66340)
(63589)
(54864)
企业(54864)
方法(40470)
数学(33651)
数学方法(33064)
中国(30442)
(27807)
金融(27805)
(26509)
银行(26445)
(25465)
(25051)
(25004)
(24175)
业经(21577)
(20691)
地方(20241)
理论(18985)
(16673)
财务(16598)
财务管理(16559)
农业(16255)
(16134)
贸易(16118)
企业财务(15773)
(15650)
机构
大学(338912)
学院(335646)
管理(126648)
(125569)
经济(122400)
研究(115922)
理学(108275)
理学院(106997)
管理学(104717)
管理学院(104143)
中国(91871)
科学(75297)
(73921)
(60446)
(60002)
(59509)
研究所(54901)
中心(54225)
业大(52360)
(50652)
北京(47366)
财经(47351)
农业(46858)
(46045)
师范(45479)
(42781)
(42035)
(41796)
经济学(37462)
技术(37246)
基金
项目(224341)
科学(173144)
研究(161531)
基金(159685)
(140658)
国家(139411)
科学基金(117445)
社会(97949)
社会科(92542)
社会科学(92512)
(88945)
基金项目(84220)
自然(78049)
自然科(76180)
自然科学(76157)
(75084)
自然科学基金(74753)
教育(74257)
资助(67249)
编号(66273)
成果(55788)
重点(50815)
(48112)
(47755)
课题(46553)
(46174)
科研(43215)
创新(43041)
大学(41793)
计划(41596)
期刊
(141967)
经济(141967)
研究(101678)
中国(68459)
学报(60767)
(54668)
科学(52622)
管理(47885)
(46360)
大学(45030)
教育(42402)
学学(42124)
(41874)
金融(41874)
农业(37120)
技术(28312)
财经(23601)
业经(22030)
经济研究(21501)
图书(20576)
(20123)
(19013)
问题(18160)
理论(17605)
(16998)
科技(16501)
实践(16113)
(16113)
业大(15698)
技术经济(15368)
共检索到511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修·兰普利  孟凡君  卢幸妮  
艺术和美学的传统研究通常针对具体的艺术作品给出丰富的分析和深入的阐释,而生物学研究则探索艺术活动和审美过程的普遍规律。它们在人类本性研究中各有贡献,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性常常被文化生物学、神经艺术史研究者所忽视。例如,艺术史和美学研究中的“移情”与“模仿”机制在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推进中,就存在着忽略文化历史具体性的问题。在多元知识视域中,探索人类的生物存在和文化存在之间相互接合的复杂层次和中间阶段,避免单纯的社会生物学、文化生物学的一元化结论,既是当前部分学者的主要尝试,也构成未来美学和艺术跨学科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质性研究方法。它将文学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使研究媒介和材料呈现方式超越传统文本、超越语言和国界,从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与尊重,增强教育研究功能的深入性和延展性,并推动教育研究由技术理性向人文关怀转型。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研究媒介宽泛直观、研究过程易产生共鸣或移情、研究者角色变换自由、研究结果动态多元等特征。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一般程序为:确定研究问题、建立委托关系、选择探究形式、明确参与者及呈现研究结果等。中西方哲学思想和认识论为构建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沉  王瑞敏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对地方文化的挖掘、转译以及表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有着积极意义和影响。通过将传统地方文化融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提炼出地方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践模型,并以“上山文化”为例,深入分析和提取地方文化元素,得到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径,更好地将地方文化创新与高职艺术设计类教学相结合,达到地方文化聚焦传承发展与高职精准培养专业人才的共赢结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邹琳琳  
针对当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艺术类专业、增设艺术类人文选修课程、组织艺术团体开展艺术展演活动进行艺术教育惠校、惠民活动等多元方式,分析其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揭示艺术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大学自身的文化传承创新、有利于高雅艺术普及与提升、有利于提升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审美文化,旨在改善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凯瑟琳·埃尔金  洪瑞祥  
社会上存在很多对艺术教育的迷思,比如,艺术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艺术是否可教?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吗?艺术是否值得被教?艺术教育的作用是什么?符号理论可以表明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及价值。我们不应该将艺术仅仅视为达成某一具体目的的手段,而应该将其既看作目的,又视为手段。艺术完全是灵感的产物这一假设是没有根据的,学生的感觉回应和情感反应可以被教育,艺术教育是可能的,也是有价值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冠生  
试论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关于审美素质系统与结构的思考●周冠生21世纪的教育,旨在消除人的片面而畸形的个性发展,通过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具有多方面良好素质的新人。在这一神圣事业中,艺术教育与美学教育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涛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共同谱写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主要方向,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情感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与艺术分别代表着情感和逻辑,艺术在科学的影响下产生丰富的联想,艺术美感则激发科学的创新思维。将二者结合起来,也正是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共融的教育特色。科学与艺术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事物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本质而存在,并揭示出人们表现事物的方式及人们怎样在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大卫  
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实质是人生命状态的外显形式,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之间互动关系的总和;交流、融合、相互吸纳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方式。泉州宗教和俗信石刻是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大花园"极为重要的实物证据,它在精神层面上深刻体现出"和谐互融,多元并存"的文化价值取向,这对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利霞  
地方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是加强文艺工作者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要求,更是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需求。可通过地方文化资源进入课堂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课堂两个途径进行融合,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东生  
为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以服装学科专业建设为例,构建艺术工科及其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服装学科的发展实例举证了艺术工学学科发展实例,较系统地探索了因应产业转型发展的艺术工科建设及其服装学科人才培养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良玉  
作者首先分析了“树魂立根”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指出了“树魂立根”这一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对高校艺术教育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高校艺术教育属于“深层审美教育”,它与“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艺术教育促进“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指出必须放弃功利主义的德育观,在艺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树魂立根”的道德教育及主要举措。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进良  
图书馆建筑是构成图书馆的重要物质条件,图书馆建筑艺术要体现美的本质,符合建筑艺术的一般规律,图书馆建筑的美体现在环境、造型、装饰等方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君  
艺术品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调整的关键。针对艺术品市场问题,在跨界融合产业理论和产业政策基础上,以产业耦合机制为指导,研究艺术品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跨界融合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世剑  
在消费性时代,随着艺术产业化发展,艺术产品的批量化机械式生产,产生了种种艺术"异化消费"问题。文章认为,重视对艺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引导,及加大公共艺术建设应该成为解答艺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异化消费"症候的重要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庞岚  
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艺术教育离不开科学教育的支撑,反过来又推动着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科学教育需要艺术教育的提炼与升华,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互动互惠,使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境界,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