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1)
- 2023(3882)
- 2022(2858)
- 2021(2858)
- 2020(2198)
- 2019(5020)
- 2018(5200)
- 2017(7972)
- 2016(5626)
- 2015(6447)
- 2014(6600)
- 2013(5632)
- 2012(5233)
- 2011(4992)
- 2010(5349)
- 2009(4860)
- 2008(4976)
- 2007(4852)
- 2006(4412)
- 2005(4293)
- 学科
- 教育(19370)
- 济(13458)
- 经济(13444)
- 管理(11761)
- 中国(11133)
- 业(10867)
- 企(9497)
- 企业(9497)
- 理论(8746)
- 学(6522)
- 教学(6138)
- 财(4828)
- 发(4656)
- 农(4597)
- 业经(4457)
- 发展(4310)
- 方法(4212)
- 展(4187)
- 思想(3780)
- 革(3666)
- 政治(3585)
- 研究(3520)
- 制(3399)
- 高等(3332)
- 思想政治(3312)
- 政治教育(3312)
- 治教(3312)
- 技术(3311)
- 德育(3280)
- 改革(3232)
- 机构
- 大学(79537)
- 学院(74323)
- 研究(28261)
- 教育(27646)
- 范(22599)
- 师范(22561)
- 济(20396)
- 经济(19648)
- 管理(19286)
- 京(19025)
- 师范大学(18675)
- 科学(15786)
- 理学(15602)
- 理学院(15270)
- 管理学(14891)
- 管理学院(14692)
- 中国(14635)
- 所(14037)
- 江(13764)
- 北京(13164)
- 职业(12920)
- 研究所(12584)
- 财(12162)
- 技术(11854)
- 州(10877)
- 教育学(10812)
- 中心(10625)
- 院(9853)
- 财经(9289)
- 职业技术(8825)
- 基金
- 项目(39411)
- 研究(38770)
- 科学(32254)
- 教育(26834)
- 基金(24045)
- 社会(21772)
- 社会科(20194)
- 社会科学(20188)
- 家(19387)
- 成果(19280)
- 编号(19097)
- 国家(19008)
- 课题(17137)
- 省(16906)
- 划(16348)
- 科学基金(15371)
- 年(15215)
- 规划(12376)
- 项目编号(11500)
- 基金项目(11232)
- 性(11147)
- 度(11116)
- 重点(10654)
- 部(10597)
- 研究成果(10303)
- 阶(10153)
- 段(10104)
- 阶段(10086)
- 教育部(9994)
- 发(9720)
共检索到129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在复杂现代性背景下重思中国发展道路、创生中国式现代性,是中国现代性的内在本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是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内在必有之义,也是超越教育现代性的致思方向。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良知论传统,在教育现代性中重建良知论既可期予重构中国文教传统,也是中国参与教育现代性修葺的文化自觉。良知的现代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回归教育本真、重塑教育德性和寻获教育信仰三个方面。良知论只是一个可能的思想方案,不能寄予这一思想方案解决教育现代性的全部价值问题,但这一传统对于现代教育的救赎仍然不可或缺。
关键词:
良知 现代性 教育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崖
故事发生在美国加州郊区的一个小镇上,那天,街道上静极了,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突然,马路对面出现了一个八九岁光景的男孩。他一边跑,一边摇动着手里的10元钞票开心地呼喊着:"阿姨,买几个香梨!"男孩眼睛直直地盯着对面水果摊上的一大堆金黄的梨子,径直朝水果摊奔来,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一辆疾驰而来的红色轿车突然闯进了这条街道,随着一声惨叫,男孩的身体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条街道是明令禁止车辆通过的,那辆红色轿车竟然明日张胆地闯了过来,即使造成了事故,竟连速度都没有减,溜之大吉,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道宇
阳明心学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从事实与价值双重层面论述了良知的自然生长倾向:从事实层面看,良知在其本质上是生生不息的活物,在其原初形式上是具有生长潜能的不成熟形态,在其生长过程上是令人向往的快乐之旅;从价值层面看,良知的自然生长倾向具有充足的价值合理性,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人性信仰。这种论述构成了"善端生长论",回应了"人心为何主动向善"的道德难题。在此基础上,阳明心学形成了"教育即良知生长"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即是教学生"正事"以培育良知生长与万物生长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是本体与工夫、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教学生正事"是手段与工夫,"育良知生长与万物生长"则是目的与本体。
关键词:
良知 自然生长 教育即良知生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姜汝祥
天理是规律,规律在人心,因此,"天理即良知"。凭良知(心)做事,即是按规律办事,但如何做到把规律与良知融为一体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申绪璐
"颜子没而圣学亡"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之后旋即引起争议。王畿继承阳明的思想,继续发展论证该说。除该命题所蕴含的"心学道统论"独立、开放的意义之外,从良知与知识的角度,王阳明与王畿师徒二人以此命题反对后世流传的以子贡为代表的外向闻见之学,并进一步强调颜子先天之学的重要性。王畿的思想中,外在的知识不同于内在的良知,但知识本身又是良知发用的一部分。一方面,王畿担心外在闻见对于良知发见的遮蔽,另一方面王畿也认为在良知的主导下,可以实现转识成知的默识。
关键词:
阳明学 颜子 子贡 良知 知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季轩民
教师良知关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德选择问题以及“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问题。教师良知是无私利他行为的外显与专业道德义务内化相统一的表现,具体体现为直觉与情理判断、反思与评价的综合能力,既服从于教育正当的伦理要求,又怀有教育美善的愿景。教师良知的形成逻辑包括:基于人的良知;出于身份转变;终于教育信仰。教师良知作为一种专业伦理的觉察力,是先天自足与后天生长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种道德行为的价值实践。基于教师良知的形成逻辑,教师良知的发展可以从教师个人善端、道德自律以及信仰建构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教师良知 教师道德 教育正当 教育美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良
精益的底层架构可总结为三个词、六个字:良知、事实、逻辑。致良知,存大爱我们常说,要做负责任的人,负责任是良知的基础。负责任在工作当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坚信共识。所谓坚信共识,就是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有坚定的信心,我们相信企业发展了,大家会有一个共赢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有坚定的信心。坚信我们一定能达到发展目标。但是,仅有以上两个方面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我把它称之为"心存大爱"。
关键词:
精益管理 企业家 产业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茅忠群
"良知"和"功利心"推动的创新,对社会的影响与结果是不一样的。源于"良知"的创新,更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正向、可持续的作用;源于"功利心"的创新,带来的可能是灾难。2014年下半年,有一个问题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才称得上伟大的企业?上网一查,有不少这方面的说法或定义,这些定义基本都是比较单一地从市场业绩、经济成就而论,也就是只把企业看作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组织而已。多年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强烈感觉到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古圣先贤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说要天下太平,
关键词:
创新 良知 社会责任 传统文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苏勇
中国管理模式只有植根于中国社会文化之中,方能尽显其效。久闻金蝶和徐少春先生大名,笔者供职单位的财务软件用的就是金蝶软件,徐少春这位本科学计算机、研究生学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可谓是中国财务软件开发应用推广的先驱。尤其是近年来,徐董致力于研习王阳明哲学思想,探究中国管理模式的决心和行动,让致力于研究中国管理思想的笔者萌生了很大的敬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教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幸福追求。现代教育有自己的幸福观,从批判的角度看,其追求的是"明天的幸福"、"外在的幸福"、"竞争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追求,制造了现代人,尤其是受教育者的种种不幸,包括被毁的今天生活、利益追逐与沉溺于物质享受、被"成功的暴政"所控制等。因此,研究教育与幸福的关系,不能总是从应然的角度论证教育所具有的幸福功能,还应从幸福哲学的角度审视实然的现代教育,发现其真实存在的"幸福困境",为现代教育幸福功能的真正发挥提供另一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
现代教育 幸福 不幸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正>征订《现代教育技术》ISSN1009-8097/CN11-4525/N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CSSCI检索源期刊投稿平台:https://xjjs.cbpt.cnki.net/定价15元/期全年定价180元半年定价90元订阅方式?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736国外发行代号:M1689?团体订购(全年每期10册、半年每期20册及以上)请与发行部老师联系(010-62782405)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乔见
孟子奠定了儒家性善论的传统,其所论性善的根据在于人皆有四端之心,其中恻隐之心尤为根本。朱子则以"性即理"来阐明性善的根据,认为"四端"是性体之发用,这就颠倒了孟子"以心(情)善言性善"的理路,同时他亦认为恻隐之心是四端之根本。王阳明以良知概念阐明人性善,良知绾合了孟子的四端,但阳明特别强调良知只是一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一个好恶,这就使"四端"的中心由恻隐转移到了羞恶心和是非心。现代进化论的研究表明,以羞恶为内核的是非心才是人类特有的良心,这一看法也为儒家性善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儒家 性善 四端之心 良知 进化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奋超
孔子思想的终极指向是践仁以成圣,这一终极追求必然包括成圣之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与实践途径两个基本方面;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功夫论。本文以《论语》为基本文献来阐述本体依据和功夫路径之间体用一元的内在关系,由此展开,宋明理学中的一元论思维模式是对其继承和发展,而王龙溪的"良知见在"正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典范和大成,将体用一元推向了顶峰。
关键词:
仁 良知见在 一元论 孔子 儒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晓芳
自人猿揖别的远古起,世界便有了主客体之分,人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社会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合主体,他与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某种属性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便构成了主体与客观存在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由此而结成了特殊的社会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