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982)
2022(906)
2019(1679)
2018(1777)
2017(3394)
2016(1998)
2015(2279)
2014(2321)
2013(2347)
2012(2293)
2011(2165)
2010(2378)
2009(2397)
2008(2644)
2007(2631)
2006(2337)
2005(2315)
2004(2219)
2003(2381)
2002(2405)
作者
(6674)
(5585)
(5301)
(5224)
(3666)
(2712)
(2409)
(2152)
(2141)
(2050)
(2003)
(1983)
(1916)
(1900)
(1803)
(1749)
(1633)
(1631)
(1606)
(1563)
(1489)
(1432)
(1399)
(1380)
(1311)
(1296)
(1241)
(1230)
(1141)
(1118)
学科
(8979)
经济(8970)
管理(6774)
(5363)
(5048)
企业(5048)
(3326)
方法(3296)
(3258)
理论(3011)
(2644)
中国(2588)
教育(2545)
(2368)
业经(2178)
数学(2109)
数学方法(2032)
(1851)
银行(1845)
(1809)
(1801)
金融(1800)
(1775)
(1744)
(1599)
(1556)
财务(1549)
财务管理(1546)
(1540)
(1517)
机构
大学(37506)
学院(35169)
(11791)
研究(11781)
经济(11445)
管理(10011)
中国(9232)
(8279)
(7699)
科学(7531)
理学(7520)
理学院(7372)
管理学(7156)
管理学院(7066)
(6765)
(6703)
师范(6683)
(6668)
研究所(5819)
财经(5784)
(5499)
北京(5428)
师范大学(5347)
(5047)
(4826)
(4796)
中心(4725)
教育(4491)
(4364)
财经大学(4032)
基金
项目(16403)
研究(12990)
科学(11941)
基金(10907)
(9256)
国家(9146)
社会(7831)
社会科(7352)
社会科学(7349)
科学基金(7105)
教育(6295)
(6216)
成果(5994)
编号(5520)
(5331)
基金项目(5289)
资助(4605)
课题(4241)
重点(3768)
自然(3699)
(3694)
(3682)
(3608)
自然科(3579)
自然科学(3576)
项目编号(3515)
自然科学基金(3500)
(3303)
(3282)
阶段(3279)
期刊
(17383)
经济(17383)
研究(14094)
学报(7973)
中国(7828)
(7739)
教育(6863)
大学(6052)
科学(5727)
学学(5435)
(4669)
财经(4603)
管理(4277)
(3958)
(3841)
金融(3841)
图书(3753)
书馆(3094)
图书馆(3094)
农业(2885)
技术(2870)
(2612)
问题(2611)
(2344)
业经(2085)
经济研究(2033)
(1995)
论坛(1995)
社会(1956)
国际(1918)
共检索到62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连尧斌  
依法治国所依之法必须是良法,即法治首先且必须是良法之治。那么,何谓良法,良法如何产生,出了问题又如何解决,这是建设法治国家首要回答的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彬  
在公共治理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软法规制已成为大学法治化治理的重要途径。执政党、教育行政部门、大学自身是大学软法的重要供给主体,而大学公域的公共性目标则是大学软法供给内容及其实施机制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贴近大学治理现实,软法在克服硬法规制失灵、合理回应多元主体法治需求和提高大学法治治理实效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面对建构理性、民主参与、责任缺失等方面的困境,亟须协调大学公域软硬法关系,优化大学公域软法创制机制和实施机制,合理配置软法实施的引导性资源,切实提高大学公域之治的软法实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巍  
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禁止不变。“稳定与变化”是法律系统整体在自身局限性与适用性之间的来回关照。而刑法的“变”,即为刑法的修改变化,是其应时代所需的积极担当。从1997年刑法大规模修订至今,20余年间我国刑法通过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十一次修订,共增加或修正了刑法211个条文,修改的范围涉及1997年刑法最初颁布的全部章节,罪名由最初的414个变为483个,立法节奏似乎过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巍  
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禁止不变。“稳定与变化”是法律系统整体在自身局限性与适用性之间的来回关照。而刑法的“变”,即为刑法的修改变化,是其应时代所需的积极担当。从1997年刑法大规模修订至今,20余年间我国刑法通过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十一次修订,共增加或修正了刑法211个条文,修改的范围涉及1997年刑法最初颁布的全部章节,罪名由最初的414个变为483个,立法节奏似乎过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志立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新预算法无疑是财政工作实现"善治"的一部"良法"。对各级财政部门来说,用好新预算法这一良法利器,推进财政管理善治有为,应处理好五种关系,把握好五个节点。转变治理理念,处理好五种关系,是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的内在要求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申富平  王砚书  董丽英  郭颖  
在推动国家良治的进程中,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路径有四:一是针对国家治理所依赖的经济基础进行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二是针对国家治理效果进行的"绩效审计";三是针对国家治理掌权者所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四是前三种路径的拔高、升华和统一终点,即为实现推动社会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最终达到国家良治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责任审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和文  
张潮是清初著名的文献学家,著述等身,其治学风格表现出丰富的文献基础和独特的治文献学方法。从相关著述和学术思路看,他研究文献学的方法表现为:"考订详明,援引精当"的态度,"嗜探奇,尤沈考异"的思想,以"西学"研国学的方法等方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张东昇  迪力沙提·亚库甫  
研究目的:立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法治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本质就是国土空间规划的"良法"和"善治",应当遵循"良"的价值理念与"法"的完整体系、"善"的思维意识与"治"的秩序机制的总体思路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框架;(2)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良法"体系包括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法规规章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规划成果体系,"善治"平台则包括规划编制审批、规划实施监督、规划信息平台和规划工作平台。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逻辑框架,提出完善和健全规划治理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进行顶层设计,以及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治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惠民  
高等教育法治发展的70年,是一段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探索、勇于实践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高等教育法治发展经历了思想认识上的发展变化和实践的不断推进,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调整和保障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辉  
宽容的法律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移植过程,而是在法律的层面上如何赋予宽容的法律含义,并且能够行之有效地指导立法和法律实践的借鉴和修正的过程。以传统主客体语境为特征的法理学,始终将自然、生态置放于权利客体的法律地位,从而难以在人类与自然以及生态安全保护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步与拓展。宽容原则在生物安全法中的确立,旨在彰显生物安全立法的安全价值,强调在尊重现代生物技术价值正当性的同时,将生物安全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在保障人类基本权益的同时,强调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安全的尊重和保护,突出宽容原则在生物安全法中的人性化表达和生态化变迁,在合理的限度内确立生物安全法律规范体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汤利光  
"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事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其贯彻执行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图书馆法的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人文价值、文化价值。图书馆法的价值实现是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中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法律保护过程。图书馆法的价值共识是指人们在图书馆实践活动中必须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图书馆人普遍追求的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北坪  龚安静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优势,高校应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以"中国之治"铸就信仰之基、应对时代之变,讲好育人之魂思政课,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申绪璐  
"颜子没而圣学亡"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之后旋即引起争议。王畿继承阳明的思想,继续发展论证该说。除该命题所蕴含的"心学道统论"独立、开放的意义之外,从良知与知识的角度,王阳明与王畿师徒二人以此命题反对后世流传的以子贡为代表的外向闻见之学,并进一步强调颜子先天之学的重要性。王畿的思想中,外在的知识不同于内在的良知,但知识本身又是良知发用的一部分。一方面,王畿担心外在闻见对于良知发见的遮蔽,另一方面王畿也认为在良知的主导下,可以实现转识成知的默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这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指明了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