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102)
- 2022(2747)
- 2021(2638)
- 2020(2445)
- 2019(5275)
- 2018(5365)
- 2017(9685)
- 2016(5794)
- 2015(6643)
- 2014(6838)
- 2013(6997)
- 2012(6842)
- 2011(6391)
- 2010(6808)
- 2009(6767)
- 2008(6884)
- 2007(6506)
- 2006(6065)
- 2005(5907)
- 2004(5332)
- 学科
- 济(26126)
- 经济(26086)
- 管理(17547)
- 业(15661)
- 企(13980)
- 企业(13980)
- 学(11544)
- 方法(9552)
- 中国(7982)
- 数学(7127)
- 理论(7004)
- 数学方法(7002)
- 财(6939)
- 制(6628)
- 教育(6129)
- 农(6038)
- 业经(5373)
- 地方(5088)
- 银(4936)
- 银行(4917)
- 行(4730)
- 和(4527)
- 融(4406)
- 金融(4405)
- 体(4325)
- 经济学(4093)
- 农业(3921)
- 策(3905)
- 税(3803)
- 贸(3676)
- 机构
- 大学(96990)
- 学院(92347)
- 研究(34259)
- 济(33787)
- 经济(32800)
- 管理(29928)
- 中国(26510)
- 理学(23831)
- 理学院(23464)
- 管理学(22954)
- 管理学院(22768)
- 科学(21814)
- 京(21472)
- 财(19766)
- 所(19158)
- 江(17596)
- 研究所(16962)
- 范(16037)
- 师范(15918)
- 农(15900)
- 中心(14956)
- 财经(14550)
- 北京(14218)
- 州(13987)
- 省(12938)
- 经(12875)
- 师范大学(12851)
- 农业(12323)
- 业大(12090)
- 院(11473)
- 基金
- 项目(49521)
- 科学(37714)
- 研究(36899)
- 基金(34244)
- 家(30092)
- 国家(29758)
- 科学基金(24059)
- 社会(22279)
- 社会科(20840)
- 社会科学(20835)
- 省(19241)
- 教育(18539)
- 基金项目(17057)
- 划(16776)
- 成果(15411)
- 编号(15257)
- 自然(15099)
- 资助(14712)
- 自然科(14710)
- 自然科学(14704)
- 自然科学基金(14445)
- 课题(11810)
- 重点(11481)
- 部(11161)
- 发(10050)
- 性(9789)
- 年(9729)
- 教育部(9514)
- 创(9482)
- 大学(9375)
共检索到163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坛 郭秋晨
以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遗产主要是指黑格尔的辩证法,但也有一条贯穿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线索,即自身关系思想。这一思想既是反映事物本质内涵的思想内容,又是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它是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理论及其应用的内在机理,应作为遗产加以挖掘。自身关系作为问题是在康德哲学中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如何解决物自体的不可知问题。费希特通过自我设定行动,在自我与非我之间建立了意识的自身关系,才实现了自我本质认识。谢林则以绝对自我的能动性建立了纯粹意识的自身关系,进而达到对绝对本质的直观。黑格尔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把意识的自身关系改造为概念或实体的自身关系;于是概念或实体便在自身关系的框架中以自身分化和自身扬弃、自身规定和自身否定、自身联系和自身转化等方式建立了庞大的逻辑学体系,以达到绝对理念的认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贺国庆
德国古典哲学的鼎盛时期恰值现代大学形成之时,古典哲学与现代大学的滥觞几乎同步,前者成为引领后者变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后者则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和保障。德国古典哲学家提倡大学的独立性和学术自由,同时并不反对国家对大学的有限干预;重视科学研究,将大学的目标定位于通过科学教育培养有教化的人;看重哲学及哲学教育的价值,终于使哲学系由大学的边缘成为大学的中心,并引领了科学的发展和大学的改革。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学思想最终经由其忠实的拥趸——洪堡融入柏林大学的办学实践,其核心理念被现代大学奉为圭臬。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现代大学 洪堡 柏林大学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包和平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是图书馆学研究者特有的认识手段。图书馆学研究要采用科学化、规范化、多样化的方法。通过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考察 ,提出完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3。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 方法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美玲
会计理论和实践中普遍渗透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物质性原则、运动观与时空观、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质量互变规律等在会计的假设与原则、会计方法等方面的体现和运用。将会计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以其深化对会计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
会计 哲学 会计准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芒
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李芒目前,我国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果长期不能建构较有说服力和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不注重自身的理论建设,就不可能对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辩证的、本质的思考,也就不可能充...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君君 周进良
本文从管理哲学的角度,重新确立了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内,读者具有双重地位,读者 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由此改变了图书馆对读者的绝对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 理思想,读者地位进一步提高,使之更适应新时期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工作。
关键词:
读者 图书馆 读者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帆宇
作为人类最新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在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意蕴上显著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从特征上分析,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以生态为本以及对生态公平公正的理性诉求;从价值上审视,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价值内涵,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价值、人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向度进行精准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关键词:
教育 生命 生命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辉旭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哲学 课程 课程论 课程哲学 实践课程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在教育与幸福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从最美好和最深刻的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都应当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既是一种目的论,又是一种方法论。它将生命教育、文化教育和创新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在幸福论的基础之上,从而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实获得教育。它是未来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
关键词:
教育 幸福 幸福教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新初
文章指出,在目前我国的资产重组中,存在着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重政府行为轻企业行为,重困难企业轻优势企业,重大企业轻小企业,以及重资产经营轻生产经营等突出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资产重组的效果,影响了其健康发展。文章认为,资产重组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效益优化为根本,企业升级为方向等基本原则,恰当地进行结构型重组或扩张型重组。此外,应当正确划分政府和企业在重组中的职责,使二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不能相互替代或混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亓光
理解马克思国家学说离不开其对古典国家理论的全面理解。启蒙运动后,西方国家理论经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和形而上学国家论的演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现代国家的诠释性建构。作为“古人”的马克思在批判现代国家时,将古典国家论的远景和思维投射在他的思辨中,生成了一个基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却超越其消极意义的全新的国家理论的解释路径,将古典国家论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相结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颠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的基础范畴和底层逻辑,也超越了形而上学国家学说的抽象性。经过博士论文、莱茵报、巴黎、伦敦等四个时期的接续推进,马克思将古典国家论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式国家解释进行了积极弥补和不断丰富,逐步勾勒出知识论意义上的马克思国家学说的边界和纲要。时至今日,透过古典理解的马克思国家学说依然为现代国家理论提供了关键的政治哲学奠基,尤其是在国家与阶级关系、现代国家问题、国家形式变革等问题的研究和论辩中,马克思的真知灼见始终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语境和建构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超
一、什么路?——旅游与哲学的本质旅游是一个"在路上"的活动或过程。这不仅指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也可以指旅游研究的路径,最重要的是,"道路"一词还有方向、目标等涵义。旅游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和经历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与我们人生选择和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致的。因此,旅游和进行旅游研究实际上也是在思考和实践生活。旅游不是从生活中剥离或割裂出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超
一、什么路?——旅游与哲学的本质旅游是一个"在路上"的活动或过程。这不仅指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也可以指旅游研究的路径,最重要的是,"道路"一词还有方向、目标等涵义。旅游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和经历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与我们人生选择和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致的。因此,旅游和进行旅游研究实际上也是在思考和实践生活。旅游不是从生活中剥离或割裂出来,
关键词:
方法论 在路上 空间正义 社会尺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维荣
法治与德治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相对独立,但二者又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缺一不可。它们具有一致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实施治国的方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哲学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