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1)
- 2023(11386)
- 2022(9618)
- 2021(8778)
- 2020(7369)
- 2019(16745)
- 2018(16279)
- 2017(31325)
- 2016(15944)
- 2015(17972)
- 2014(17735)
- 2013(17197)
- 2012(15782)
- 2011(14109)
- 2010(13913)
- 2009(12856)
- 2008(11941)
- 2007(10259)
- 2006(8961)
- 2005(7774)
- 学科
- 济(89774)
- 经济(89691)
- 管理(46336)
- 业(40864)
- 方法(36080)
- 企(34186)
- 企业(34186)
- 数学(31409)
- 数学方法(31056)
- 贸(21462)
- 贸易(21450)
- 易(20769)
- 地方(20398)
- 中国(18532)
- 农(17433)
- 学(16743)
- 业经(16695)
- 财(16634)
- 地方经济(13243)
- 理论(12426)
- 环境(11717)
- 制(11555)
- 农业(11525)
- 和(11236)
- 融(10480)
- 金融(10478)
- 务(10092)
- 财务(10053)
- 财务管理(10032)
- 技术(9789)
- 机构
- 大学(235283)
- 学院(234213)
- 济(111874)
- 经济(110137)
- 管理(91472)
- 理学(79319)
- 理学院(78551)
- 管理学(77396)
- 管理学院(76933)
- 研究(75495)
- 中国(55039)
- 财(47458)
- 京(46008)
- 科学(41300)
- 财经(39094)
- 经济学(36672)
- 经(35562)
- 所(34920)
- 中心(34527)
- 江(33033)
- 经济学院(32875)
- 研究所(31605)
- 范(30747)
- 师范(30522)
- 业大(29095)
- 财经大学(29036)
- 农(28463)
- 北京(27868)
- 院(27221)
- 州(26038)
- 基金
- 项目(157022)
- 科学(125945)
- 研究(118695)
- 基金(117025)
- 家(99772)
- 国家(98983)
- 科学基金(86789)
- 社会(80163)
- 社会科(76229)
- 社会科学(76211)
- 基金项目(61450)
- 省(59921)
- 教育(54722)
- 自然(52908)
- 自然科(51714)
- 自然科学(51704)
- 自然科学基金(50757)
- 划(49569)
- 编号(46809)
- 资助(46777)
- 成果(37225)
- 部(36116)
- 重点(35266)
- 发(34700)
- 国家社会(34498)
- 创(33063)
- 教育部(32355)
- 人文(32001)
- 课题(31320)
- 创新(30967)
- 期刊
- 济(121995)
- 经济(121995)
- 研究(72213)
- 财(37018)
- 中国(36273)
- 管理(34298)
- 学报(30897)
- 科学(29023)
- 大学(25148)
- 农(25067)
- 学学(23709)
- 技术(21823)
- 经济研究(21605)
- 财经(21116)
- 教育(20920)
- 经(18410)
- 业经(18194)
- 融(18151)
- 金融(18151)
- 贸(17459)
- 农业(17286)
- 问题(17209)
- 国际(14727)
- 技术经济(13166)
- 世界(12013)
- 统计(11771)
- 商业(11698)
- 理论(10566)
- 策(10465)
- 经济问题(10176)
共检索到340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孝文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国际竞争,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终极目标是要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利益"或"国民福利"。国家主权的不可交换性、经济利益在国与国之间的不可补偿性及劳动力难以跨国流动是自由贸易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保护贸易 国家利益 不可补偿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协 张伟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中国和东盟各国积极推进CAFTA的发展。CAFTA具有经济基础比较脆弱、非经济因素敏感和合作博弈愿望等特征,因此,推进CAFTA建设,政府的决策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国家的战略目标,超越利益集团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体制的积极作用,发展产业内贸易。同时,CAFTA要分步骤、分层次发展,并且努力扩大经贸合作的规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琼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世界贸易体系亟需得到进一步规范,以构建较为完善的市场秩序。在此基础上,自由贸易理念的益处与能量逐渐显露,自贸区的广泛建立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地方保护主义理念,确立与重构了国际贸易的新秩序。由罗伯托·曼格贝拉·昂格尔编著、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重构自由贸易:国际劳动分工与经济学方法》一书对自由贸易理论进行深刻探究,挖掘其本质含义与推行改善路径,并对其现有理论构架与施行法则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琪 刘卫
本文通过服务业集聚理论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梳理了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动因及理论基础,根据已发布的"总纲"与"负面清单"力图深入剖析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我们带来的经济意义,认为自贸区不仅同"沪港股票交易通"一样担负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重任,还肩负着通过"制度红利"与产业集聚,稳步推进中国经济改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爱军 都春燕
本文对东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992-2008年间面板数据的检验,发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比东盟更快的经济收敛速度,即收入均等化速度更快。由于自贸区的建立,成员国区内贸易额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促进了区内经济的收敛;贸易自由化措施外的其他制度安排对区内成员国经济收敛的作用尚不明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丙志
由美、加、墨三国参加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基本框架已经制定,如果三国均批准此协定,从1994年1月1日起该协定将正式生效。届时我们都将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了。本文对三国的经济现状及协定对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影响、对世界其它国家的经济影响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俊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同时还利用该解释,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要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贸易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刘文军
当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热衷于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际贸易的双边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古诺均衡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论证大国积极筹建双边自由贸易区是为了在将来可能的多边谈判中更有话语权,即增加多边框架下的谈判筹码。接下来利用美国的相关数据,采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的可靠性。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未来的多边谈判将是几大利益集团之间的角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贾利军 陈恒烜
推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是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而关于资本品驱动制造业升级的讨论,在经济学思想中却存在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论阐释:一是推崇比较优势原理倡导自由贸易的新古典经济学,二是提倡高端制造业国内保护的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梳理和比较,认为资本品驱动制造业升级这一命题集中体现了两种理论范式的根本性差异,相比较而言,新李斯特主义在理论分析范式和实践指导上更具有优势,而运用这种范式对历史上一些国家制造业崛起的经验分析也表明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对我国当前制造业升级发展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铭辉
始于21世纪初的中日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已将近十年,但是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至今仍未结束,被三国工商界关注的中日韩自贸区之所以进展缓慢,是因为中日韩三国在农产品贸易开放、制造业竞争、投资协议以及自贸区战略考虑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目前以中韩自贸区先行为手段,推动日本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中日韩自贸区进程的方式将为该中日韩自贸区的实现提供新的路径选择,但是即使如此中日韩自贸区仍将面临着较多障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学峰 任春杨
中国自由贸易区外商投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改革核心是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控、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重点是使企业经营由原来的政府单独监管转为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管,进而提高企业自律意识和社会共治意识。通过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判断,当前中国自由贸易区外商投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改革虽存在路径依赖,但其程度仅处于"中低度"状态且属于"非完全锁定",应采取适当措施突破路径依赖的束缚。为实现中国自由贸易区外商投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不断优化,应加快建立监管制度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配套制度、稳步落实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制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磊 曲文俏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自1989年成立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缓慢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各成员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一定分歧。本文分析了亚太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和面临的种种问题,认为其建设尤其是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选择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APEC 亚太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峰
在贸易自由化对并购影响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可以发现 ,贸易自由对于潜在的并购者来说有两种意义 :受到保护的市场中的低效企业此时更容易被并购 ,对相对低效企业进行的并购变得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不能实际地融合在一起 ,或者如果已经融合在一起的话 ,就出现了 (资源的 )耗散。无论在哪种意义上贸易的自由化都会激发并购活动的发生 ,但其中并不是所有的都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
关键词:
并购 贸易自由化 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茂荣
1988年初签署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经过长期谈判而于1989年初正式开始执行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将给加拿大带来哪些经济利益,产生一些什么样的风险和调整压力是令人瞩目的问题,本文试作一些具体分析。一、“协定”与加拿大的对外贸易利益美国是加拿大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1961年,大约一半的加拿大出口商品是对美国出口的,1971年这一比例已上升为2/3,而到1986年更进一步上升为3/4。仅就制造业产品出口来看,美国市场更显得重要——1986年,美国市场吸纳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亚太自由贸易区实现路径选择——基于亚太地区各经济体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影响——一个简单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入世后的选择与对策
构建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效应——基于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必然的构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与难题
中国建立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与战略选择——从模仿经济学角度的分析
贸易便利化机制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基于平台经济视角
服务贸易自由化:多边主义VS区域主义——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韩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
“环新疆经济圈”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基于GTAP的模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