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4)
- 2023(2085)
- 2022(1675)
- 2021(1629)
- 2020(1368)
- 2019(2922)
- 2018(3007)
- 2017(5447)
- 2016(3189)
- 2015(3518)
- 2014(3626)
- 2013(3754)
- 2012(3565)
- 2011(3548)
- 2010(3736)
- 2009(3822)
- 2008(3970)
- 2007(3736)
- 2006(3596)
- 2005(3310)
- 学科
- 济(12979)
- 经济(12964)
- 管理(12580)
- 业(8019)
- 企(7163)
- 企业(7163)
- 学(5175)
- 资源(4714)
- 理论(4435)
- 和(4411)
- 中国(4330)
- 法(4223)
- 方法(3696)
- 教育(3458)
- 业经(3443)
- 制(3171)
- 农(3137)
- 环境(3119)
- 财(2882)
- 发(2817)
- 人事(2614)
- 人事管理(2614)
- 融(2575)
- 金融(2574)
- 地方(2453)
- 农业(2244)
- 策(2224)
- 划(2211)
- 数学(2099)
- 经济学(2079)
- 机构
- 大学(57733)
- 学院(55199)
- 研究(19447)
- 济(18254)
- 管理(17778)
- 经济(17716)
- 中国(15072)
- 理学(14037)
- 理学院(13813)
- 管理学(13536)
- 管理学院(13418)
- 京(13278)
- 科学(13140)
- 所(10903)
- 财(10397)
- 范(10352)
- 师范(10312)
- 研究所(9668)
- 江(9558)
- 北京(8874)
- 师范大学(8312)
- 中心(8228)
- 财经(8124)
- 州(8000)
- 农(7525)
- 经(7182)
- 系(6563)
- 院(6556)
- 业大(6446)
- 省(6383)
共检索到92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锡生 王中政
自然资源法律概念是自然资源法学研究的基础。深圳“鹦鹉案”和江西“鹦鹉案”出现的“类案不同判”现象凸显了自然资源法律概念缺失的司法流弊。目前,学界对自然资源法律概念的阐释主要移植了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并依据自然资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分别形成了“状态论”和“行为论”的阐释路径,而这两条阐释路径都难以做到逻辑自洽。自然资源法律概念的形成具有有限自主性,同时受到自然资源特殊性和法律规范约束性的限制。自然资源的法律概念需要立足于其生成逻辑,即法律上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且没有成为产品,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天然形成或生成之物。自然资源法律概念体现了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是自然资源融入法律规范的应然表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应申 李程鹏 郭仁忠 李霖 刘耀林
研究目的: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统一规划和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管理的需求下,各类自然资源的差异性造成了统筹的困难,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能够有效地构建统筹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探究测绘地理空间信息与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关系,分析从"土地"到"土地空间"及"地理空间"的转变、从"要素"到"全要素"的统一和"自然资源数据"与"泛地图"的关联,提出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建立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研究结果:以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4个具有时空特征的概念模型实例,例证了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的可行性和通用性。研究结论: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有助于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建模,以支撑自然资源全要素的统一登记、数据库建设等。
关键词:
土地信息 自然资源全要素 概念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琼 施涵
近年来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引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学者以外的经济学家、会计核算和统计研究人员等的关注,但不同学科人员对其核心概念产生了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为此,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首个国际统计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SEEA CF)和准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验性生态系统核算》(SEEA EEA)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接着,阐明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所涉若干核心概念——自然资源、环境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资产、生态系统服务、交换价值和自然资本——的内涵,并就上述核心概念在《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2008 SNA)、SEEA CF和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方案下的定义差异,及其与国民核算重要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特别分析了绿色GDP在中国提出的背景、研究进展、理论缺陷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系统核算的最终目标暨核算框架,阐述中国现阶段开展生态系统核算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并对中国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特别是生态系统核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春雨
在原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中,同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多个行政法律规范如何处理,一直困扰着执法人员的实际执法工作,本轮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职责的"两个统一行使",使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通过对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执法的职责、可能出现的法律责任竞合的情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竞合问题 法律责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征福
自然资源可分为未经人类劳动加工开采的原生自然资源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于原生自然资源基础上而形成的自然经济资源。原生自然资源有价格、无价值 ;自然经济资源的价值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有价格而无价值 ,另一方面有价值又表现为价格。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价值 价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戴行信
自然资源是生产要素之一,是经济财富的源泉之一。生产者为了在生产中使用自然资源,首先必须占有自然资源。在现代经济体制下,这种占有必须是合法占有,即生产者对具体自然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受法律保护,也就是生产者对其使用的自然资源必须拥有使用权与收益权,否则生产就成为非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庆礼 邓红兵 钱俊生
本文首先论述了自然资源的含义 ,并系统归纳和总结了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 ;在此基础上 ,作者重点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明确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其表现形式是自然资源的商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科学地认识自然资源的“商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的统一 ,全面发挥自然资源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是科学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估价 ,从而制定科学的利用和保护法律和策略 ,是我们在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时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殷高平
本文根据不同国家对产品概念的定义及司法实践中对产品概念的解释出发 ,对这一概念作了比较 ,并结合我国立法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括论述。
关键词:
产品 产品责任 消费者权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坤玉 於方 张红振 齐霁
自然资源损害的价值评估难度大,评估结果不确定性高、难以实际应用使得相应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文章对于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进行了梳理,比较了两个主要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规章——油污法案下的导则以及超级基金法案下的导则的异同,并介绍了目前美国所采用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方法——替代等值分析法的原理和思路,为推动中国的自然资源损害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天宝
为了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克服资源危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框架,但该框架在体系结构、法律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上还存有缺陷。因此,有必要完善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充实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内容
关键词:
自然资源 法律 中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辛越阳
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法律属性如何定性,关系着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工作如何具体展开的问题,不确定委托代理的法律属性就无法划定权责的界限和授权委托的形制。面对庞杂的自然资源体系,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自身的属性也颇具争论。从现实情况来看,很难将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定义为一种行政职责,同时两个行政机关间也无法建立民事协议关系,现阶段其法律性质可以认为是一种上下级政府间的行政协议,通过这种行政协议来分配各级政府之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行使资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书海 阮端斌
研究目的:探索中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为落实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要求提供建议。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较为完整,但与新时代要求相比,在效力层次优化、概念联系强化、权责设置完善、内容体系完整方面有待提升。研究结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中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完善路径:(1)采用"主干+专项"模式,设立自然资源基本法;(2)推动自然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3)强化法律体系的责任约束,丰富完善体系内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华 王大勇
能力和人力资源能力是分属于自然人与法人的两个独立命题,是并列相关的两个概念。能力是自然人安身立命之本,人力资源能力是法人众多资源中的一项资源。
关键词:
自然人 法人 能力 人力资源能力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艳利 弓锐 赵红云
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伴随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的确定、各省市积极探索试编实践以及绿色GDP研究的重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愈发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但需正视的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仍存在难点与约束,尤需在理论基础、关键概念和框架体系层面凝聚共识。本文较为系统地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制约性以及目标性层面梳理相关理论,尝试厘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涉及的关键概念,在借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现实,探索性研究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框架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