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0)
- 2023(15398)
- 2022(13443)
- 2021(12708)
- 2020(10668)
- 2019(24548)
- 2018(24108)
- 2017(46130)
- 2016(25108)
- 2015(28280)
- 2014(27913)
- 2013(27388)
- 2012(25056)
- 2011(22581)
- 2010(22271)
- 2009(20377)
- 2008(19687)
- 2007(17200)
- 2006(15002)
- 2005(12830)
- 学科
- 济(98782)
- 经济(98677)
- 管理(72394)
- 业(66951)
- 企(56814)
- 企业(56814)
- 方法(47566)
- 数学(40757)
- 数学方法(40178)
- 学(27657)
- 农(25480)
- 财(25314)
- 中国(24947)
- 业经(21826)
- 理论(19097)
- 地方(18453)
- 环境(17812)
- 和(17297)
- 农业(17258)
- 制(16625)
- 务(16465)
- 财务(16390)
- 财务管理(16356)
- 贸(16186)
- 贸易(16179)
- 易(15670)
- 企业财务(15559)
- 技术(15214)
- 教育(14783)
- 划(14462)
- 机构
- 大学(362541)
- 学院(357481)
- 管理(138890)
- 济(136721)
- 经济(133799)
- 理学(120892)
- 理学院(119513)
- 研究(119218)
- 管理学(117150)
- 管理学院(116518)
- 中国(85653)
- 科学(77931)
- 京(76790)
- 财(62289)
- 农(60549)
- 所(60062)
- 业大(56431)
- 研究所(55451)
- 中心(53154)
- 江(51115)
- 财经(51030)
- 范(49199)
- 师范(48640)
- 北京(47893)
- 农业(47781)
- 经(46454)
- 院(43430)
- 经济学(41742)
- 州(41616)
- 师范大学(39578)
- 基金
- 项目(251558)
- 科学(196787)
- 基金(182662)
- 研究(180114)
- 家(160864)
- 国家(159561)
- 科学基金(136176)
- 社会(112324)
- 社会科(106162)
- 社会科学(106131)
- 省(98147)
- 基金项目(96764)
- 自然(90821)
- 自然科(88532)
- 自然科学(88502)
- 自然科学基金(86908)
- 教育(83647)
- 划(83493)
- 资助(75213)
- 编号(72576)
- 成果(58824)
- 重点(56902)
- 部(55093)
- 发(52863)
- 创(51920)
- 课题(50028)
- 科研(48793)
- 创新(48426)
- 大学(47010)
- 教育部(47010)
- 期刊
- 济(146290)
- 经济(146290)
- 研究(102711)
- 学报(65335)
- 中国(62526)
- 科学(56959)
- 农(54016)
- 管理(50015)
- 大学(48765)
- 财(48079)
- 学学(45770)
- 教育(41715)
- 农业(37372)
- 技术(30311)
- 财经(26063)
- 融(25539)
- 金融(25539)
- 业经(23295)
- 经济研究(22810)
- 经(22261)
- 图书(20077)
- 问题(19146)
- 业(19048)
- 版(18552)
- 科技(17666)
- 理论(16632)
- 业大(16490)
- 技术经济(16431)
- 资源(15588)
- 现代(15293)
共检索到506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亮 周卫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对资本的隶属关系逐渐从形式隶属向实际隶属转变,这种转变始终与资本积累对生态剩余的榨取紧密相关。资本为了积累的需要,对自然不断进行"改造",加大对生态剩余的获取,以促进生态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资本对自然的"改造"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减缓了生态剩余的下降,另一方面又压缩了生态剩余增长的空间,使资本积累面临着双重考验,即不断加深的生态环境危机和不断压缩的生态剩余获取空间,最终导致生产条件遭到破坏,使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和资本积累的实现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自然对资本隶属关系的演进特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绿色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绿色治理体系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姚晓红 郑吉伟
在西方现代绿色思潮中,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生态批判彰显出独特性。他们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反思,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生态批判的理论前提。重点围绕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根本目的、生产方式、技术利用方式等,他们多维度透视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与生态原则的内在冲突。在对资本再生产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的过程中,他们既肯定资本积累一定限度内暂缓生态危机的能力,同时又对生态资本主义予以否定。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既有合理因素,又有其不容忽视的内在缺憾,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思想对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在“控制自然”思想上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阐释路径:现代性批判的阐释路径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路径。威廉·莱斯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隐喻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危机,这表现在:控制自然的观念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自然的实质是对人的控制,科学技术成为控制人的工具。瑞尼尔·格伦德曼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服务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它表现在:人对自然的有效控制是人对自然“人道的占有”,“控制自然”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在本质上是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统一,“控制自然”预先假定的目的是能否增进人类福祉与满足人类需要。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对“控制自然”思想的两条不同阐释路径,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理解,也给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理论上的启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在“控制自然”思想上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阐释路径:现代性批判的阐释路径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路径。威廉·莱斯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隐喻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危机,这表现在:控制自然的观念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自然的实质是对人的控制,科学技术成为控制人的工具。瑞尼尔·格伦德曼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服务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它表现在:人对自然的有效控制是人对自然“人道的占有”,“控制自然”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在本质上是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统一,“控制自然”预先假定的目的是能否增进人类福祉与满足人类需要。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对“控制自然”思想的两条不同阐释路径,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理解,也给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理论上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湘云
以解决生态危机为己任而产生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斯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它深刻剖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制度根源,从生态的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提出了未来理想的生态社会主义模型,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具体表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为解决生态危机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重要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敏骞
高职院校隶属关系问题发端于普通高教体制改革,集中在省域范围、中观层次,当前已阻碍高职院校办学。隶属关系问题的逻辑依据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隶属关系问题包括纵向设计和横向配置,分别对应有"省级统筹说"与"市级统筹说"、"单一部门统一管理型说"与"多部门分散管理型说"等观点。隶属关系的内涵即管理体制制约着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渠道、办学自主权。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考量,应变革为由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吸收单一部门统一管理模式的优点实行教育部门、行业厅局等多部门分散管理;内涵影响方面,应打破隶属部门界限组建优质高效干部团队,建立以省级财政拨款为主的无差别财政经费制度,并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隶属关系 办学 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戴建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代生态问题、探讨解决生态危机途径的一种思想流派,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从1956年6月阿格尔首次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以来,日本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日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研究:由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危机生产关系说"、由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而生发的"自然有机论"思想、由对生态价值主体的探讨而生发的"自然环境伦理"思想、由对"循环"和"共生"的关注而生发的自然民生思想、由对权力变迁的文化体认而...
关键词:
日本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赟
自由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关注的对象,自由不仅是衡量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准,还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与工作中努力奋斗的目标。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自由并不是坐享其成的,要经过不断斗争,克服阶级、民族以及自我存在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在各种异化现象的影响下去努力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使人类社会产生异化现象,这阻碍了人类自由的获得与实现,进而提出通过斗争、革命来克服各种异化现象以实现人类的自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成歧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模糊关系对单因素评价结果R和权重A合成,得到综合评判结果b_j(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苗
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和生态思想,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生态危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指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及其生产方式,并认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生态社会主义。客观评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于中国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南平
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已引起广泛地关注。但这个理论与马克思消费理论有本质区别,是与马克思消费理论背道而驰的,也不符合西方国家的实际。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消费实践中,并不能照搬。
关键词: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消费理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把马克思学说称为"马克思新世界观"是合文理且恰当的。恩格斯从方法论范畴把它阐释为"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阐释形式作了另一番阐释,不仅形成了源于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首要功能"的实践论、葛兰西"实践哲学"之"实践唯物主义"阐释范式,而且涌现出一系列新论断,在不同侧面推进了这一领域。这两个"阐释"形式尽管在马克思本人的著述中有一定根据,但不是马克思文本中的直接术语;尽管体现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方法论层面,但与马克思新世界观系统存在层次上的区分。应该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诸多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研究论点与学术结论,但不要简单移植或模仿他们的现成结论,更不要有意无意地受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健 毛进 叶光辉 巴志超 李纲
[目的/意义]构建情报学领域核心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网络,研究该网络的社群结构与社群隶属问题。[方法/过程]在CSSCI数据库以中图分类号为检索条件,下载该学科1998-2015年所有的论文数据,通过普莱斯定律识别核心作者。将作者研究兴趣用词袋模型表示,并计算作者间研究兴趣的余弦相似性,进而构建核心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社群划分并识别各社群研究主题,计算作者对各社群的隶属度与模糊熵。[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情报学研究可分为信息组织与检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情报学学科整体研究4个领域,大部分作者研究并不局限于单个领域,竞争情报和文献计量领域界限明显,较少有作者将彼此作为次要隶属社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非 戴蕾
根据马克思消费和流通理论,本文认为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农民消费力较低和农村流通网络发展滞后。为了启动农村消费,政府应当实施的政策包括:(1)提高农民个人消费力的收入政策和价格补贴政策,以及提高农村社会消费力的分配政策;(2)通过推动城市连锁经营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的流通网络,节约农民购买消费品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那日萨 孔茸 高欢
直觉模糊集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的确定方法是直觉模糊集理论与应用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直接影响着相关方法的可扩展性及应用结果。然而,现有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并且大多基于模拟数据进行实验,难以应用至实际数据。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直觉模糊集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确定方法。新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技术和思维局限,拓展了直觉模糊集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