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950)
2022(2692)
2021(2632)
2020(2349)
2019(5150)
2018(4857)
2017(9413)
2016(5201)
2015(5747)
2014(5911)
2013(5933)
2012(5916)
2011(5397)
2010(5716)
2009(5651)
2008(5796)
2007(5628)
2006(5285)
2005(5215)
2004(4755)
作者
(16967)
(14211)
(14208)
(13707)
(8976)
(6914)
(6361)
(5415)
(5375)
(5271)
(5053)
(4902)
(4671)
(4617)
(4605)
(4329)
(4197)
(4163)
(4098)
(3907)
(3729)
(3588)
(3549)
(3371)
(3206)
(3183)
(3182)
(3095)
(2891)
(2833)
学科
(20497)
经济(20448)
(19298)
管理(15920)
(12234)
(11793)
企业(11793)
农业(9664)
中国(8232)
(7634)
(6926)
(6312)
方法(6093)
收入(5816)
(5052)
银行(5040)
业经(5030)
(4794)
理论(4650)
分配(4614)
(4585)
金融(4584)
数学(4392)
(4291)
财务(4270)
财务管理(4257)
地方(4254)
数学方法(4237)
(4179)
教育(4152)
机构
大学(84789)
学院(83836)
(33715)
经济(32892)
研究(32681)
管理(26996)
中国(26910)
理学(21516)
理学院(21172)
管理学(20666)
管理学院(20499)
科学(20216)
(19375)
(19309)
(18349)
研究所(16095)
(15166)
中心(14553)
(14464)
财经(14160)
(13718)
师范(13641)
北京(13127)
(12545)
(12027)
农业(11414)
(11238)
业大(11140)
(11099)
师范大学(10920)
基金
项目(45837)
科学(35696)
研究(34406)
基金(32817)
(29018)
国家(28745)
科学基金(23538)
社会(21269)
社会科(19946)
社会科学(19940)
(17150)
基金项目(16641)
教育(15522)
(15113)
自然(14673)
自然科(14285)
自然科学(14282)
编号(14219)
自然科学基金(13994)
资助(13790)
成果(13474)
重点(11061)
课题(10567)
(10136)
(10099)
(9594)
国家社会(8755)
(8517)
教育部(8463)
中国(8441)
期刊
(46015)
经济(46015)
研究(31264)
中国(19328)
(16438)
(15514)
学报(15193)
科学(13525)
教育(11805)
大学(11352)
(11136)
金融(11136)
管理(10820)
学学(10467)
农业(9788)
财经(8663)
(7553)
业经(7005)
问题(6685)
技术(6287)
经济研究(6077)
(5193)
(4883)
图书(4863)
资源(4836)
理论(4386)
国际(4276)
(4180)
经济问题(4149)
(4078)
共检索到145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进  李小云  
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宣布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然而我们还面临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以及新贫困发生的问题。国际比较发现,中国贫困发生率在面对不同贫困标准时变化较大,提示我们必须考虑脱贫的稳定性挑战。对过去数年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发现,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率放缓且占比未能明显增加,而转移性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财产性收入占比则无明显变化。这一格局是在各种扶贫措施的强力推行下发生的,但是这一系列的举措并不必然反映在收入增加的维度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农村驱动收入增加的减贫动力要素开始发生变化,这将为脱贫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要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需要培育综合性的新的减贫动力机制,稳定收入增长的同时拓展收入的来源;另一方面需要推动以往以扶贫为主的减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减贫战略,财政资源从原来对贫困对象进行直接扶持转向投入贫困易发生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进  李小云  
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宣布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然而我们还面临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以及新贫困发生的问题。国际比较发现,中国贫困发生率在面对不同贫困标准时变化较大,提示我们必须考虑脱贫的稳定性挑战。对过去数年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发现,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率放缓且占比未能明显增加,而转移性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财产性收入占比则无明显变化。这一格局是在各种扶贫措施的强力推行下发生的,但是这一系列的举措并不必然反映在收入增加的维度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农村驱动收入增加的减贫动力要素开始发生变化,这将为脱贫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要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需要培育综合性的新的减贫动力机制,稳定收入增长的同时拓展收入的来源;另一方面需要推动以往以扶贫为主的减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减贫战略,财政资源从原来对贫困对象进行直接扶持转向投入贫困易发生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卓  李玉恒  刘愿理  廖和平  朱琳  
农户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深度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论文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进一步厘定了“农户脱贫稳定性”概念,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5个维度构建了农户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地处深度贫困地区的贵州省天柱县为研究区,测算1295户样本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基于不同方法共同识别影响因素并探究影响机理,提出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整体水平偏高,脱贫稳定性较强,但农户个体差异性显著,其中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高,金融资本其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低,返贫风险较大;(2)农户脱贫稳定性类型主要以一般型或稳定型为主,脱贫稳定性综合指数中各类型占比分布从高到低大致呈“水滴”特征,有12.44%的样本农户处于临界型,返贫风险较大;(3)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口占比、土地流转、转移性收入占比、到乡镇政府距离和到主干道距离是影响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4)构建了能力提升、产业培育、激发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拓展就业“五位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脱贫稳定性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雨  王全忠  周宏  
文章使用2016—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286个烟农调研数据,以烟草种植计划调减为例,分析区域产业帮扶对不同贫困类型烟农脱贫及减贫效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农的烟叶种植面积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烟农贫困发生,烟叶种植面积每增加1亩,烟农陷入收入贫困的风险将减少23.7%,烟叶资源更多地被非贫困烟农俘获,暂时性贫困烟农和持久性贫困烟农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烟叶种植面积减少会显著降低选择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烟农的户均纯收入,尤其是持久性贫困烟农,可能带来的致贫、返贫问题。因此,需要有效甄别不同贫困类型烟农,有选择、有预期地逐步执行缩减计划,并继续挖掘烟叶基础设施的增收能力和拓展产业帮扶措施,松绑贫困户对烟叶种植的依赖。研究表明,我国在落实精准扶贫和产业帮扶措施时,需因人施策和多措并举,规避产业帮扶措施调整对农户脱贫效果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立龙  杨子瑜  
基于对脱贫农户连续三年家庭人均收入的动态监测结果(2018—2020年收入是否稳定保持在贫困线1.5倍以上)以及扶贫小额贷款偿还能力调查状况来衡量脱贫稳定性。以家庭支柱成员从事生计活动的类型和时间作为农户生计策略的识别与度量指标,利用课题组在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实地调研所得的1 133户精准脱贫家庭数据,实证探究生计策略选择对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计策略影响农户脱贫稳定性,相比自主型生计农户,政策依赖型生计农户家庭脱贫稳定性不足;在自主型生计农户中,相比纯农业经营生计,存在非农就业的多元生计策略更加有助于农户稳定脱贫。(2)生计策略的稳定脱贫效果受到家庭人口特征、建档立卡以及帮扶政策等因素调节,其中农户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激发、政策帮扶推动的家庭经营组织化及产业链融入有助于抑制政策依赖型生计、纯农业经营生计的不稳定脱贫效应。(3)生计策略通过家庭收入结构与收入水平两个渠道对脱贫稳定性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佳欣  孙博文  
文章基于对重庆彭水“世界苗乡”特色旅游的研究,探究特色旅游对脱贫稳定性的影响。本地特色的旅游创新发展给脱贫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特色旅游能否持续发展,保证当地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是非常有研究必要的。从住房条件、交通出行、可支配收入、医疗、生活条件、教育以及收入来源等几个方面探究该地特色旅游对脱贫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性,从而得到特色旅游对脱贫稳定性影响的深入研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申学锋  赵福昌  于长革  柳文  侯海波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构建稳定脱贫机制,解决可能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命题。本文基于H省、S省、G省部分贫困县的实地调研,总结了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的项目、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可持续性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脱贫成果的巩固,不利于稳定脱贫机制的构建。针对三大制约因素,本文提出构建稳定脱贫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原则,希望为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艳  
以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的农村贫困退出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分析,识别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引入贫困退出的持续时间临界值以及多维度脱贫临界值,对稳定脱贫进行动态测度。研究发现,随着稳定脱贫持续时间的延长,贫困退出发生率、稳定脱贫广度指数以及动态的稳定脱贫指数均有所下降,且存在区域差异。从稳定脱贫指数的分解看,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维度对稳定脱贫贡献较大,人均纯收入、医疗保障和收入结构等三项指标是当前农户稳定脱贫的的主要贡献因素。因此,农户家庭长期稳定脱贫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秉文  
在全面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重要讲话对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提出了总体要求,为"后2020"时期建立一个"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作出战略部署。深刻总结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伟大成就,归纳梳理基层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后2020"时期建立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应着力4个方面:对脱贫攻坚政策和驻村工作队应设立过渡期,不应"断崖式"退出;扶贫的目标群体应精准识别和精准定位,聚焦在两个群体;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际惯例应成为扶贫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制度;整合社会保障碎片化,集中资源,确保扶贫政策在公共财政的制度化轨道上运行。2020年是实现全民小康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应考虑制订"后2020"扶贫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泽林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中国扶贫历程来看,扶贫工作呈现出扶贫对象越来越精准、扶贫标准越来越高、扶贫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扶贫成本越来越高的特点。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体现的是方法论,不仅要求将"精准"体现到贫困人口识别、措施管理、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对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冲刺时期,只要继续坚持精准方略,2020年阶段扶贫目标将能够实现。但必须注意到,精准脱贫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针对长期稳定脱贫,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扶贫措施要与贫困发生程度、扶贫对象特点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脱贫措施要与当前乡村振兴、城镇化、综合性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机衔接、相互配合,产业脱贫必须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就业搬迁脱贫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教育医疗脱贫必须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必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扶贫措施必须同保障政策相结合;长期稳定脱贫要以不断完善的扶贫体制机制做保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江瑞  
产业扶贫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是前提、核心,社会属性是保障、目的,对其关系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业扶贫脱贫成效。本研究在对三省19个县近百个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及追踪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产业项目的剖析,提出产业扶贫持续稳定脱贫的路径在于围绕产业链治理思路,从协同治理、网络治理和空间治理着手,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保障农户稳定增收。主要的结论有:(1)推动多主体协同治理,组建产业扶贫联合体能有效处理好产业扶贫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关系。(2)推动扶贫产业链网络治理,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经济属性的可行路径。(3)优化扶贫产业链空间治理,延长价值链条,是实现产业扶贫社会属性的有力保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戴琼瑶  刘家强  唐代盛  
2018年,独龙族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整族脱贫的直过民族,如何让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文章诠释稳定脱贫的含义,构建稳定脱贫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采用2014~2018年独龙族全样本数据,通过对稳定脱贫指数计算和分解,全面展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水平和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我国直过民族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指数得分多处于中偏上水平,从动态角度考察,稳定脱贫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脱贫人口内在能力显著增强;从结构维度考察,脱贫人口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权重较大,这为我国直过民族稳定脱贫找寻到了政策重点和推进的优先秩序。对于脱贫人口自然资本,相对低的权重和偏弱的生产条件表明,需要进一步优化土地用途结构并合理利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志琼  
通过对近年来发表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不难发现,截止到2019年8月31日,已公开发表的、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成果数量竟多达22,604篇,可见这一主题显然成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们对此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该主题研究,分别以"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攻坚战""扶贫对象"等为选题展开了理论探索、实证调查研究。从选题看,已有研究基本覆盖了"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方方面面。但是,进一步分析这一主题之下不同选题的已发表文献数量及其发表平台,学术界所开展的"精准扶贫脱贫"问题中显然存在着选题聚焦并非完全精准、研究选题和同类选题的研究成果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在"双扶""科技扶贫""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选题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而且多发表于一般学术期刊和报纸,并未得到学术界包括学术期刊界应有的重视。从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视角看,这样的状况于"精准扶贫脱贫"目标的顺利达成,不能不说是一缺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迎风  张芬  
文章采用"双界线"方法对中国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通过构建随机占优方法和测算一致性比例两种方法研究多维贫困指数关于维度变化、权重选择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相对收入贫困,多维贫困下降更为明显,但是多维贫困的省份排序与经济发展程度并不相一致。在稳定性方面,等权重下不同维度组合间的多维度识别结果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多维贫困识别结果关于权重的选择变化较大,相对于等权重法,频率法权重下识别的贫困群体向低收入群体更为集中,且识别的结果关于维度变化也更为稳定。研究说明,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需要根据关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小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到2020年,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那么,如何来衡量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就成为评价"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的重要问题。2016年4月2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