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444)
2022(3770)
2021(3719)
2020(3240)
2019(7557)
2018(7868)
2017(15147)
2016(8278)
2015(8848)
2014(8925)
2013(8582)
2012(7978)
2011(7401)
2010(7885)
2009(7706)
2008(8050)
2007(7149)
2006(6746)
2005(6356)
2004(5841)
作者
(22462)
(18751)
(18528)
(18081)
(12290)
(9185)
(8536)
(7241)
(7083)
(6842)
(6560)
(6454)
(6368)
(6294)
(6083)
(5807)
(5682)
(5506)
(5406)
(5152)
(4948)
(4557)
(4543)
(4450)
(4412)
(4241)
(4116)
(4030)
(3797)
(3763)
学科
(34897)
经济(34831)
管理(28835)
(27344)
(25954)
企业(25954)
方法(15417)
(14999)
数学(13090)
数学方法(12999)
(12243)
(10677)
财务(10654)
财务管理(10641)
企业财务(10416)
(9161)
体制(8149)
中国(7916)
业经(7332)
(7182)
金融(7181)
(6998)
(6622)
银行(6619)
(6416)
理论(6393)
(6323)
(5305)
教育(5195)
税收(4919)
机构
大学(124476)
学院(120412)
(51363)
经济(50329)
管理(45860)
研究(39875)
理学(38098)
理学院(37717)
管理学(37216)
管理学院(36955)
中国(32076)
(30686)
(25869)
财经(23060)
(20937)
科学(20341)
(20315)
(19037)
研究所(17459)
财经大学(17193)
北京(17189)
中心(17151)
(16280)
师范(16197)
经济学(15628)
(15223)
(15073)
经济学院(13840)
(13836)
商学(13667)
基金
项目(67153)
科学(53502)
研究(51357)
基金(50212)
(42381)
国家(41962)
科学基金(36561)
社会(33441)
社会科(31743)
社会科学(31727)
基金项目(25741)
教育(24898)
(23911)
自然(23002)
自然科(22423)
自然科学(22414)
自然科学基金(22046)
资助(21141)
编号(20780)
(20562)
成果(18983)
(16526)
教育部(14994)
(14471)
重点(14369)
课题(14363)
人文(14251)
(14169)
大学(13707)
国家社会(13680)
期刊
(64620)
经济(64620)
研究(44254)
(27898)
中国(26570)
管理(19220)
学报(16808)
教育(16637)
(16368)
金融(16368)
科学(15103)
财经(14118)
大学(13731)
(13555)
学学(12557)
(12019)
经济研究(9644)
技术(9368)
业经(8851)
问题(8724)
农业(8059)
(7696)
国际(7330)
财会(6729)
理论(6069)
技术经济(6051)
会计(5991)
世界(5904)
现代(5652)
改革(5635)
共检索到200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腊生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市场运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实现资源和风险的优化配置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实股权结构的非均衡特征与转轨时期投资者的浮躁情结可能导致全流通后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初始状况所形成的自然垄断、大股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通过其控制权地位制造相关信息诱骗中小投资者等,将使投资者的市场地位出现极度的不平衡,我国证券市场因此可能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庄股时代。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尽可能避免市场地位不对称可能对市场规范运行的破坏,强化行政监督与加强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希  徐慧玲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割裂的问题。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然而现实却显示,改革的效果并没有理论预期的那么乐观。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受到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当股权比较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或者控股股东为与上市公司利益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时,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较弱,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改善的程度较低。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结果方程模型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颐  刘志远  王健  
本文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客观衡量本次股改中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本文设计了实际对价支付因子,结果发现,在已实施股改的公司中,实际对价支付因子平均仅为0.42,表明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并不高。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本文将机构投资者按照基金、券商和QFⅡ予以细分,发现三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流通股东的对价送达率、非流通股东的对价送出率以及实际对价支付因子均呈现显著负相关,从而验证了Pound(1988)提出的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奉行的战略合作假说。上述结果表明,在股改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实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国正  熊德华  巫和懋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在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方面的政策内涵,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解释四个首批试点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公众投资者支持率的差异。理论探讨表明,《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没有支持公众投资者的历史诉求,几乎没有保护他们免受改革带来的流通股供给冲击的权益;保护了他们免受改革在公司层面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支持了流通股股东通过谈判与非流通股股东分享改革产生的利益。主要理论结果得到了事件研究的支持。尽管对公众投资者来说清华同方的方案在四个试点公司中几乎是最优的,但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了其改革的失败,这反映了零售投资者强烈的历史诉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县华  吕长江  
本文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为制度背景,从股利代理理论和投资者保护理论角度出发,研究驰宏锌锗的股利分配行为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驰宏锌锗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所进行的股利分配,有严重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之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监管当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高股利分配行为的监管,并继续完善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建设,尤其是执行层面的监督。上市公司则应该提高其所披露信息的质量,促进公司稳定和谐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雷  叶勇  杨芸芸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上可以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廖旗平  
本文分析了股改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股改使得现有公众投资者股权价值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公司业绩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所有因素中股改后股权结构的变化和市场流通情况是影响现有公众投资者利益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说明关注股权结构和市场流通能保护现有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代志华  
作为企业的金融营销行为和战略管理方式,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内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约,对外受到市场竞争结构的推动,并以政府规制为边界,以信息技术为动力。股权分置改革中分类表决和两个“三分之二”的规定,对上市公司长期以来漠视中小投资者的存在,甚至损害投资者利益而言,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反省。而“反省”所带来的将是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投资者的理智与成熟以及投资者关系的发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陆宇建  张继袖  
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诸多改革都涉及利益分配,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对于评判改革的成败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借鉴社会学理论,从中小流通股东角度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投资者关系问题。本文为流通股东对股改程序公正的理解寻找了两个前因:信息披露和反馈的及时性以及流通股东潜在的影响力。研究发现,提高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流通股东的潜在影响力可以改善流通股东对程序公正的理解,可以改善投资者关系。研究同时发现,流通股东对程序公正的理解是信息反馈及时性和流通股东潜在影响力对投资者关系的中介变量。最后,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宏亮  崔学刚  
以中国后股权分置为背景,从公司业绩角度研究引起CEO变更的原因及其变更的业绩效应和价值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亏损及会计收益下降会显著地带来CEO的变更,而盈利企业在业绩下降时CEO变更的敏感性更强。同时发现,CEO变更具有较强的价值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对会计业绩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对亏损企业来说,其业绩效应和价值效应都非常显著,且远大于盈利企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舒绍敏  
文章以"法与金融"理论中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量原理为基础,以2003年~2007年间沪深两市中发生的151宗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置改革进程角度考察了法律制度改进对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大小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的降低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在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众多因素中,股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抑制控股股东攫取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传明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市场运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股改后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的侵害现象仍然存在。对股改后的中小投资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控制权市场和加强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控制权市场机制以及一系列中小股东自我保护的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俊强  廖士光  李湛  
本文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状况,结果发现,在完成股改的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两类股东在股改中获得增量收益、实现“双赢”;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均获得增量收益的公司中,股改的增量收益未能在两类股东间均分;非流通股比重、公司业绩、公司成长性、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份额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改实际对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流通性溢价、流通股东认可程度和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期限等因素未能在实际对价水平的确定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浩  李增泉  孙铮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可能是双向的:"掏空"或者"援助"。文章回顾并发展了西方的文献,对这种利益输送的双向性及其转换进行了模型化表述。文章认为:当控股股东难以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其产权收益的时候,除了现金股利分红,掏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当控股股东可以低成本进行股权转让时,控股股东就需要在股权转让收益与掏空收益之间进行抉择,甚至援助上市公司以提高股权转让价格。文章的结论对于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具有正向意义:放松对控股股东产权收益实现方式的管制(或者降低其交易费用),将会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贺宏  
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同股同权同价将解决非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时代通过高溢价融资攫取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矛盾。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股独大”与制衡的股权结构,指出单纯靠搞股权制衡并不能解决中小投资者利益被侵害的问题,并提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还是要通过优化公司治理去实现的主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