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300)
- 2022(2835)
- 2021(2843)
- 2020(2417)
- 2019(5388)
- 2018(5461)
- 2017(10635)
- 2016(6034)
- 2015(6879)
- 2014(6949)
- 2013(6664)
- 2012(6659)
- 2011(6060)
- 2010(6346)
- 2009(6357)
- 2008(6755)
- 2007(6478)
- 2006(5844)
- 2005(5460)
- 2004(4956)
- 学科
- 济(26374)
- 经济(26331)
- 管理(21462)
- 企(21329)
- 企业(21329)
- 业(21115)
- 方法(13366)
- 财(10311)
- 数学(9164)
- 数学方法(8998)
- 务(7990)
- 财务(7974)
- 财务管理(7960)
- 企业财务(7687)
- 理论(7605)
- 制(7281)
- 业经(7090)
- 学(6728)
- 中国(5981)
- 和(5764)
- 体(5459)
- 农(5330)
- 体制(4577)
- 企业经济(4522)
- 教育(4435)
- 法(4265)
- 融(4133)
- 金融(4132)
- 经济理论(4084)
- 银(4032)
- 机构
- 大学(98179)
- 学院(94472)
- 济(34626)
- 经济(33772)
- 管理(33483)
- 研究(30001)
- 理学(27808)
- 理学院(27493)
- 管理学(26899)
- 管理学院(26721)
- 中国(24733)
- 财(21204)
- 京(20984)
- 科学(17924)
- 财经(16363)
- 所(16090)
- 江(15432)
- 经(14736)
- 研究所(13902)
- 中心(13748)
- 北京(13628)
- 范(13625)
- 师范(13496)
- 农(13450)
- 州(12759)
- 财经大学(12072)
- 业大(11400)
- 师范大学(10812)
- 农业(10306)
- 经济学(10304)
- 基金
- 项目(51744)
- 科学(40300)
- 基金(38021)
- 研究(37905)
- 家(32596)
- 国家(32243)
- 科学基金(27558)
- 社会(24328)
- 社会科(22723)
- 社会科学(22712)
- 基金项目(19464)
- 省(18910)
- 教育(18236)
- 自然(17690)
- 自然科(17315)
- 自然科学(17312)
- 自然科学基金(17031)
- 资助(16493)
- 划(16473)
- 编号(15565)
- 成果(14938)
- 部(12119)
- 重点(11258)
- 性(10755)
- 教育部(10713)
- 课题(10578)
- 大学(10287)
- 人文(10171)
- 项目编号(10139)
- 创(9748)
共检索到156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樊云慧 王曼雪
股权代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投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应运而生。它为广大市场主体参与投资提供了新渠道,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名义股东是股权代持中各方主体关系的交汇点,确定名义股东在股权代持中的民事责任十分必要。将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解释为委托代理,以此为基础将名义股东与各方主体间的关系分为3个层次。通过对不同层次关系和争议点的分析,确定名义股东承担民事责任的路径: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尊重内部契约、公平分配责任;在公司内部以委托代理为基础进行类型化分析并衔接公司法特殊规则确定责任;在与公司外部第三人之间适用“内外有别”兼顾外观主义原则。
关键词:
股权代持 委托代理 名义股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阳子龙 王历胜
出资是股东对公司应尽的基本义务,但股东出资瑕疵、侵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现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相当普遍。本文围绕债权人利益保护与平衡问题考察了出资瑕疵股东的民事责任。本文认为,基于法定义务,出资瑕疵股东应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补充责任。
关键词:
公司股东 出资瑕疵 公司债权人 补充责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彦晶 蒋巍
新《公司法》第52条建立了股东失权制度,取代了司法解释规定的股东除名制度。股东失权后其对公司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并未被免除。股东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应为债权人的代位权。股权被处理前,公司债权人仍可向失权股东主张其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就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失权股东向债权人承担责任的,原则上应允许失权股东复权。当公司和失权股东无法就复权达成一致时,应由公司享有最终决定权。无法复权的,失权股东可向公司追偿。股权被处理后,仅在股权被依法转让且新股东未实际缴纳出资的场合下,债权人才能要求失权股东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即使股东承担补充清偿责任,此时也已无法复权,但有权向新股东追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秦康美
股东出资瑕疵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一是虚假出资行为即出资不足或未出资;二是出资不当抽回行为;三是出资抽逃行为。无论哪种行为都会使公司资本受到影响,影响公司经营及带来外部交易的安全问题。由于股东出资瑕疵的存在会使公司造成损失,《公司法》应该增加规定股东出资瑕疵赔偿责任,同时还应增加受让股东责任承担情形及协助抽逃出资人的责任承担规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公司法人财产权和外部交易相对人的权利。
关键词:
股东瑕疵出资 种类 责任承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威风 刘怡君 吴玉宇
大股东股权质押不仅是其自身的融资活动,也将会对上市公司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2010-2015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股权质押为观察对象,研究大股东行为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融资约束公司以及大股东进行股权连续质押时,都会更大程度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限则不会影响原有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既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相关研究,又为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股权质押 企业风险承担 融资约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忠惠 周晓钰
股东瑕疵出资包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两种形态。股东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瑕疵出资行为不仅侵害了公司和其它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故公司债权人可以根据股东瑕疵出资的程度,根据“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来维护权益,或要求股东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来直索股东责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志强
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公司股东出资不足民事责任的规定存在着内在矛盾。从公司债权人保护、加强股东资本充实责任以及比较分析、体系解释的角度看,对于有限公司的初始股东,在其他股东不出资时,应与其他股东出资额度不足的情形一样,规定其承担连带责任。
关键词:
有限公司股东 出资不足 不出资 连带责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信业
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了保证成立的有效要件 ,不具备该有效要件的保证为无效保证。在这种情况下 ,保证人、债权人、债务人要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关键词:
保证 无效保证 民事责任的承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戴国强 刘兵勇
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多少为宜?股权集中度是否存在合理的区间?为此,文章选取15家上市商业银行从上市至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股权越集中,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股东制衡越强,风险承担水平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风险承担总体呈正相关关系。文章进一步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在50%、20%、15%和10%以上时验证其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10%后,股权持续分散、降低风险承担的效应递减。因此,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比例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保持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剑桥
文章探讨了股东抽逃出资行为在我国民事责任领域的相关问题,并就其立法现状及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阐述了股东抽逃出资的概念及其要件,明确了其涉及的行为和条件。其次,对股东抽逃出资可能表现出的形式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包括资金挪用、资产转移等。探讨了股东抽逃出资可能导致的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等。进一步分析了该行为对公司和公司债权人的责任影响,并指出了当前立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股东抽逃出资相关立法的建议,从而加强对该行为的监管和追责,保护公司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股东抽逃出资 公司债权人 民事责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俊
在现代公司制度中,股东出资是一个核心问题。股东是否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出资,不仅会对其他股东、公司本身产生重要影响,也会涉及作为第三人的债权人的利益,集中体现了公司治理层面上最基本的利益平衡关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公司股东出资违反法定义务问题异常严重,对交易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股东 违反出资义务 法律责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梁寒冰 付雨
文章利用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和作用“黑箱”。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机制检验显示,企业风险承担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仅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高时,企业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才得以生效。文章从企业风险承担角度深化和拓展了股权质押对投资效率的作用路径研究。同时,为约束企业质押后行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晶 吴莉
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沪深A股市场通过定向增发成功并购资产的定增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定增并购中业绩承诺的关系。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时,在定增并购中更有可能使用业绩承诺,签订的业绩承诺中利润承诺数量也越大。从业绩承诺达标的角度来检验承诺效果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业绩承诺在履约前期达标的可能性更大,在履约后期不达标的可能性更大,业绩承诺不可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时,在定增并购中签订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长期绩效更差;在关联交易中,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使用业绩承诺的可能性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