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6)
- 2023(7563)
- 2022(6324)
- 2021(5823)
- 2020(5048)
- 2019(11251)
- 2018(11057)
- 2017(21686)
- 2016(11900)
- 2015(13307)
- 2014(13380)
- 2013(13134)
- 2012(12145)
- 2011(10884)
- 2010(11293)
- 2009(11095)
- 2008(11604)
- 2007(10829)
- 2006(9710)
- 2005(9312)
- 学科
- 管理(50203)
- 业(47971)
- 济(45575)
- 经济(45469)
- 企(43521)
- 企业(43521)
- 财(24479)
- 方法(21277)
- 制(20512)
- 务(18238)
- 财务(18213)
- 财务管理(18168)
- 数学(18067)
- 数学方法(17919)
- 企业财务(17568)
- 体(13851)
- 银(13830)
- 银行(13819)
- 中国(13128)
- 行(13060)
- 体制(12479)
- 融(12290)
- 金融(12287)
- 业经(11301)
- 险(11221)
- 保险(11130)
- 农(9597)
- 度(8478)
- 制度(8474)
- 理论(8402)
- 机构
- 大学(179602)
- 学院(175946)
- 济(74224)
- 经济(72640)
- 管理(69383)
- 理学(57922)
- 理学院(57411)
- 管理学(56734)
- 管理学院(56392)
- 研究(53556)
- 中国(48584)
- 财(46801)
- 京(36902)
- 财经(35358)
- 经(31974)
- 科学(27758)
- 江(27636)
- 财经大学(26552)
- 所(26255)
- 中心(25462)
- 经济学(23550)
- 北京(23529)
- 研究所(22520)
- 州(21905)
- 经济学院(21066)
- 农(21046)
- 商学(20602)
- 商学院(20444)
- 业大(19896)
- 范(19603)
- 基金
- 项目(103789)
- 科学(83446)
- 基金(78875)
- 研究(77734)
- 家(66513)
- 国家(65981)
- 科学基金(58514)
- 社会(51946)
- 社会科(49310)
- 社会科学(49299)
- 基金项目(40959)
- 省(37970)
- 自然(37221)
- 教育(36482)
- 自然科(36385)
- 自然科学(36377)
- 自然科学基金(35815)
- 资助(32966)
- 划(32377)
- 编号(30354)
- 成果(26946)
- 制(26369)
- 部(25080)
- 重点(23033)
- 教育部(22628)
- 性(22211)
- 人文(21720)
- 国家社会(21678)
- 创(21452)
- 课题(21085)
共检索到282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定核
论股份公司的监督激励目标──控制“代理风险”,降低“理代成本”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胡定核(一)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及其重要性1.委托代理关系产生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而产生的。现代公司源于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的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定核
本文认为,股份公司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激励机制,以确保控制"代理风险"、降低"代理成本"目标的实现。而建立这套机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监督与激励二者必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二是必须以物质的监督激励为主;三是必须考虑到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的作用。股份公司内部监督激励机制实际上是由股东对董事会的监督激励与董事会对公司经理人员的监督激励这两方面构成的。激励中的股东行为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励的方法之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郁光华 伏健
本文要探索的问题是依然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达到较高的效益。为此,我们首先讨论公司中的代理成本问题,然后分析降低代理成本的各种监督机制和公司法的作用,最后,论述目前中国经济中监督机制的缺陷。我们的中心论点是巨大的代理成本是国有企业缺乏效益的主要原因。对公司中的低能或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的不健全的监督机制,使得对代理成本控制的工作异常艰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定核
股份制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其最根本的一个特点在于实现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这种分离是通过不同资本所有人(股东)以购股集资的方式将属于自己所有的资本委托给股份公司的经理人员,由后者进行代理经营来实现的。因此,股份公司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是委托人,经营管理者是代理人。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对于产权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任何合作组织中的成员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股份分司中的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当然也不例外。管理者在股东支付给自己的报酬一定的条件下,为了自己的利益,有可能采取一系列不利于股东利益的“败德行为”。管理者的“败德行为”会造成种种直接与间接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余智 胡定核
股份公司外部监督机制研究余智,胡定核199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国有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是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实质是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而股份公...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晖
股份公司的内部与外部监督机制:经济学分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何晖一、股份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信息被认为是权力和利润的产生源泉,它在层级制组织的存在及本质原因的解释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manager)是信息的评价者和决策者,也是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荣 吴云飞
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广大所有者的权益,建立与其特征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两会制度,是股份公司发展所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从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出发,政府作为社会的宏观调控机构怎样从外部对公司这一独立法人的行为予以监督和控制,是股份公司发展中所需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振兴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股票期权激励产生的原因和源条件,股票期权是为解决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主契约问题的衍生契约,在解决代理问题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合同的不完全性。文章以公开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权行权条件的设计及其激励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不同,在股权高度集中且大股东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总裁的公司中,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黏合"不仅导致了大股东(而不是经营者)主导股票期权制定过程,采取措施提高股票期权的行权门槛,产生新的代理问题,而且使股票期权失去了激励的源条件,股票期权业绩考核指标与激励对象不再相关,契约双方认真预测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与契约条款的匹配性...
关键词:
股票期权 代理问题 股权激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柱坚
股权激励是两权分离条件下,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核心人才长期激励问题的需要。由于股权激励实践中存在条件过宽、业绩考核不严、预期收益失控等问题,使我国的股权激励潜藏着较大风险。风险的积聚和集中释放会严重冲击我国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股权激励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所有者缺位、公司治理失衡、证券市场失效、制度不完善。识别并控制股权激励风险,实现股权激励目的,是我国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风险 识别 控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昌锐 倪娟
基于股权代理成本角度,采用2010年中国沪深两市发行A股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和logistic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外部监督、股权激励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代理成本高的公司更加倾向于寻求有效的外部监督,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股权激励并不能起到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反而会提高股权代理成本;股权激励会提高公司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要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乐 谢德仁 陈运森
本文研究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监督和行业竞争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具体地,以实际控制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与否来衡量实际控制人监督的力度,基于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与实际控制人不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公司相比较,实际控制人以董事身份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公司的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更高,且这一关联关系只出现在所处行业竞争程度相对较高的公司中。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对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参与薪酬委员会的运作来有效监督和改进经理人激励机制,完全独立的薪酬委员会未必最优。本文的发现也为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正面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万艳 廖貅武
在IT外包活动中,由于发包方和接包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发包方通常又是信息弱势的一方,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引导接包方的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监督和控制的IT外包关系管理的委托-代理模型,该模型通过调节监督和控制费用的比例来激发接包方达到最佳的努力水平,从而使发包方在满足接包方保留效用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
关键词:
IT外包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 发包方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凌士显 白锐锋
媒体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对降低代理成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10年时存续期在5年及以上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于样本公司2010年到2014年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媒体监督在我国保险公司治理中的功能。研究发现,媒体监督能够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代理成本,对于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效果更为显著;媒体监督与董事会各治理机制呈显著的互补关系,即媒体监督能够强化和激活董事会各治理机制,董事会各治理机制的合理配置也能够促进媒体监督职能的发挥。研究表明媒体监督在保险业具有重要的治理职能,完善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应将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并重,并关注内外部治理机制间的相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