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54)
2023(2750)
2022(2444)
2021(2351)
2020(2068)
2019(4678)
2018(4480)
2017(6972)
2016(5290)
2015(6688)
2014(6873)
2013(5669)
2012(5185)
2011(4830)
2010(5188)
2009(4186)
2008(4127)
2007(3919)
2006(3444)
2005(3157)
作者
(12758)
(10406)
(10307)
(10033)
(6722)
(5080)
(4842)
(4237)
(4103)
(4043)
(3689)
(3614)
(3496)
(3475)
(3443)
(3384)
(3245)
(3197)
(3091)
(3088)
(3039)
(2690)
(2674)
(2600)
(2499)
(2451)
(2427)
(2365)
(2261)
(2221)
学科
管理(10925)
教育(10258)
(9644)
经济(9631)
(9153)
理论(8735)
中国(8438)
教学(8203)
(8171)
企业(8171)
学法(5580)
教学法(5580)
学理(4808)
学理论(4808)
技术(4761)
学校(4483)
思想(3653)
政治(3596)
方法(3459)
思想政治(3436)
政治教育(3436)
治教(3436)
(3435)
德育(3420)
(3387)
研究(3252)
业经(2944)
职业(2889)
高等(2589)
(2565)
机构
学院(68819)
大学(63331)
研究(21085)
职业(18826)
教育(17091)
管理(16810)
技术(16787)
(16520)
(15925)
师范(15833)
经济(15798)
(13986)
理学(13762)
理学院(13487)
职业技术(13331)
科学(13089)
(13023)
管理学(12886)
管理学院(12768)
师范大学(12014)
技术学院(11894)
中国(11648)
(11284)
(10448)
研究所(10074)
(9400)
北京(9228)
中心(8563)
(8513)
业大(8008)
基金
项目(38300)
研究(37349)
科学(29851)
教育(25933)
基金(20818)
编号(19905)
(19529)
社会(18158)
课题(17636)
成果(17439)
社会科(16805)
社会科学(16800)
(16676)
(16535)
国家(16199)
(16104)
科学基金(13169)
规划(12138)
项目编号(11200)
(11019)
基金项目(10477)
(10292)
重点(10233)
研究成果(9944)
年度(9782)
(9300)
(9130)
(9121)
阶段(9084)
大学(9015)
期刊
教育(38959)
中国(24820)
研究(22648)
(21459)
经济(21459)
职业(17704)
技术(14988)
技术教育(11652)
职业技术(11652)
职业技术教育(11652)
学报(10187)
(8349)
大学(8192)
(7622)
科学(7556)
(7340)
论坛(7340)
学学(6857)
管理(6781)
农业(5348)
职教(5329)
财经(5132)
成人(4997)
成人教育(4997)
图书(4862)
高等(4598)
(4528)
书馆(3800)
图书馆(3800)
高等教育(3527)
共检索到111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国勇  
"软能力"作为体现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的学习和以后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有关"软能力"研究的现状,对职业院校学生"软能力"的理论内涵进行界定,对如何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软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认为职业院校学生"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和养成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俊民  
学生职业"软能力"作为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在就业和以后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相关理论,结合有关"软能力"研究的现状,对高校学生"软能力"的理论内涵进行界定,对如何培养高校学生职业"软能力"提出了建议和对策。职业院校学生"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共同推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国烛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界定、组成及形成,阐述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及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元  
职业教育要取得长远发展,重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职业能力是与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有关的肢体的和认知的动作体系、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根据职业能力的层级性,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层、专业能力层和特定能力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包括感知、模仿、练习、内化等四个阶段,呈现的是"隐性—隐性—显性—显性—隐性"的螺旋上升模式;其培养要通过感知过程的情景化、模仿过程的标准化、练习过程的岗位化和内化过程的个性化等四个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洪  黄国庆  
文章简述了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分析了学生们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列举了大量典型的案例,探讨怎样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对职业院校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同德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主要教学目标,然而,技能的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必备要素包括:场地设备条件、师资条件、实验实训项目设置、教学过程监控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等,各要素独立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我们惟有确保各要素并使其充分发挥教学功能,才能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兆飞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能力相辅相成。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的构建应该坚持"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统一,实现以创新为核心的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构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重要从转变学生观念,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和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入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君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认识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接受。今天的"通识教育"已从高等教育领域延伸至职业教育和中学教育范畴,成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对于完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体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度注重单纯的技能训练或某一职业知识的学习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环境变化的需要。企业更需要的是综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童隆  
新时期,注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其首要的教学任务,德育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了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对此,提出德育应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应注重专业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将德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高职院校学生德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蔡颖  王冬凤  罗洪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念如何会影响到他们今后人生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工匠精神培养去探讨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内在品质,有助于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寨平  
分析了职业院校在产教结合中建立学生职业养成性培养模式,提出了职业养成性培养模式设计方案,探讨了其评价体系,并针对目前实施难点提出了具体实施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明友  
职业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不利于新形式下学生的就业与未来从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教育应由只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转向职业意识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向。注重构建职业意识培养的平台,通过多种教育渠道,推动其知识内化,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传江  徐益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文章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做了界定,并进一步提出了通过能力结构培养、课程开发、课程体系等具体实施途径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金娥  
职业核心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着力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满足学生就业、发展的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排房  
学生骨干示范队伍建设在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学生骨干示范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创新学生骨干示范培养模式,拓宽学生骨干示范教育管理渠道;创新学生骨干示范的培养实践,明确培养对象和内容;创新职业院校骨干示范队伍培养方法,吸收学生骨干示范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