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6)
2023(3243)
2022(2431)
2021(2630)
2020(1880)
2019(4397)
2018(4340)
2017(6132)
2016(4881)
2015(5669)
2014(5863)
2013(4788)
2012(4532)
2011(4442)
2010(4758)
2009(4017)
2008(3992)
2007(3874)
2006(3611)
2005(3486)
作者
(10687)
(8872)
(8599)
(8479)
(5614)
(4282)
(4138)
(3761)
(3368)
(3298)
(3107)
(2990)
(2967)
(2876)
(2865)
(2820)
(2782)
(2687)
(2580)
(2576)
(2563)
(2228)
(2190)
(2171)
(2098)
(2084)
(2042)
(1910)
(1834)
(1833)
学科
教育(19506)
中国(10644)
(8008)
理论(8006)
经济(8001)
管理(6982)
教学(6541)
(5409)
(5036)
(4174)
企业(4174)
(3899)
发展(3711)
思想(3673)
(3588)
政治(3507)
高等(3499)
(3477)
学校(3419)
研究(3360)
学法(3289)
教学法(3289)
思想政治(3261)
政治教育(3261)
治教(3261)
德育(3233)
改革(3213)
(3192)
学理(2903)
学理论(2903)
机构
大学(65364)
学院(60806)
教育(28305)
研究(24126)
(21672)
师范(21639)
师范大学(17936)
(15801)
职业(14304)
(13656)
科学(13251)
经济(12984)
管理(12947)
技术(12301)
(11978)
(11716)
北京(11157)
教育学(11038)
中国(10942)
研究所(10716)
理学(10265)
理学院(9984)
职业技术(9809)
管理学(9613)
管理学院(9447)
(9172)
中心(8983)
(8787)
(8315)
技术学院(8246)
基金
研究(33767)
项目(31289)
科学(26019)
教育(25803)
成果(18138)
社会(17870)
编号(17717)
基金(17677)
课题(16632)
社会科(16443)
社会科学(16439)
(14826)
(14216)
(13955)
(13814)
国家(13443)
规划(11681)
(10825)
科学基金(10491)
项目编号(10216)
(9973)
研究成果(9818)
年度(9522)
(9381)
(9345)
阶段(9324)
(9072)
重点(8952)
(8844)
教育部(8761)
期刊
教育(50088)
研究(31812)
中国(24120)
(18723)
经济(18723)
职业(13849)
技术(11282)
技术教育(9336)
职业技术(9336)
职业技术教育(9336)
学报(8140)
大学(7659)
(7597)
科学(6491)
(6314)
论坛(6314)
高等(5435)
成人(5398)
成人教育(5398)
学学(5173)
财经(4807)
高等教育(4773)
(4714)
职教(4692)
图书(4597)
(4584)
管理(4484)
(4254)
发展(3917)
(3917)
共检索到108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关系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职业教育是运用职业范畴将个人、社会和经济问题转化为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逻辑。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职业的教育"而不是"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职业性并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以职业为实践逻辑的职业教育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时,必须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海燕  祁占勇  
于海燕、祁占勇在《职教通讯》2014年第19期中撰文,从满足社会和人发展需要的视角进行反思,得出职业教育具有务"实"的实践特点,同时也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实践偏失。对此,作者结合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逻辑理路提出对策建议。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是与情境相联系、与具体的时空有关的问题,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因而,务"实"成为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占勇  于海燕  
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是构建面向人人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前提。通过对职业教育生成逻辑历史演进的洞悉,可以清晰透视到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教育的旁系,也不是单纯地依附于社会需要而得到发展,而是贯穿于个人生涯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类型。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对职业教育生成逻辑的认识还存在着国家本位、技术本位及就业本位等价值偏误。事实上,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工具价值与理性价值、就业功能与升学功能"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生成逻辑观,在根本上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南中  
职业教育作为以技术技能形成为核心任务的教育形式,其发展受到知识逻辑、专业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共同作用,它们分别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动力。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三者之间相互融合,达到职业教育促使人类在世界上的"诗意居住"和"精神幸福"的目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教育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具有双重性:一是必然性,即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所决定;二是自身性,即教育活动自身的健全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是外部环境发展的必然,但类型结构的优化还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特色创新和提高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列举了职业教育对逻辑起点研究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对当下的基于目标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能力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职业维度的逻辑起点、基于学术维度的逻辑起点进行了归类、分析、审思,提出了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最新观点,并从整合与逻辑起点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整合作为职业教育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整合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指导的逻辑起点三个维度对"整合起点说"进行了研探论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平利  
"技艺自由"是建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元概念",国内学界关于职业教育逻辑起点的几种观点皆有偏颇。考察人类教育发展历史可知,职业教育是技艺者夺取教育公平权的胜利,当"技艺职业"从"下贱职业"走向了精神自由,并且其工作知识被教育制度所接纳的时候,"职业教育"就诞生了。"技艺自由"作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表征"技艺职业"因为"自由精神"的推动而登上教育的历史舞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秋霞  陈晓乐  肖斌  
揭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生成逻辑,对纠正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唯产业论、唯就业论等片面认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生成理论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存在为适应性的逻辑起点、技能或技术存在依附于人的实践活动。在职业教育孕育期、萌芽期及发展期,演绎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历史、辩证生成逻辑,逐渐形成了人与技术统一的理性认知。坚持人的生命实践意义与技术的人本价值,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本质所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职业教育课程方法论是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运用的各类方法的总和,其演进遵循从做法到方法,然后上升到方法论的逻辑路径。与此相对应,职业教育课程方法论体系各阶段表现出隐性——显性——隐性的交替嬗变的结构特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博  
伴随着现代社会在生产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发展,社会职业存在模式也呈现出快速变迁的态势。职业加速变迁使得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化,并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逻辑和教学组织方式。为此,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应改变传统的职业方向固化模式,仅确定基本职业方向,并提供一定的拓展空间;在专业教学组织上,采用"分步决策、阶段教学"的方式,应对动态目标的需要;同时,要通过生涯辅导,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学习的职业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兰金林  石伟平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需要科学地进行内容选择与组织。职业知识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选择的核心依据,应依据课程标准融合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职业知识;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知识的更新以灵活应对岗位的变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融入职业能力标准。工作逻辑是职业教育教材内容组织的关键技术,应紧密围绕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凸显知识的应用结构,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考虑职校生的可接受程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科逻辑还是工作逻辑,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要把职业教育课程建立成形式学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当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中心。本文以工作知识的心理表征研究结论为依据,认为工作逻辑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合理选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和才  朱德全  
随着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复杂化演变,党和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诉求将由工具性需求转至价值性需求,这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助推技术技能人才在"器物"层面的完善,更要注重其在"价值"层面的塑造。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和"三全育人"的创新之举,将助推职业教育构建新的育人模式。然而,现实中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面临工具理性膨胀和价值理性式微的二元矛盾,这种价值危机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价值向度、价值维度及价值旨归构成威胁。未来,亟须通过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育"社会性"逻辑、教育"人本性"逻辑、教育"历史性"逻辑与教育"实践性"逻辑,发挥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价值塑造的特殊功能,进而助推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对岗位零碎任务进行概括与抽象的结果,项目课程需要超越任务课程,实现具体化回归和整体化实现,让学生能整体理解工作过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构建的基本逻辑是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通过岗位定位明确"为啥学",通过任务分析明确"学什么"和通过项目设计明确"如何学"。项目呈现的基本逻辑是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材重于教材"的文本表达及"实践先于理论"的知识表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丽  
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的历史阶段。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宏观要求,更是彰显高职教育类型特色、助力提质培优任务的有效保障。当前的评价体系存在着"同文共轨""竞优评价""知识本位"与"单一评价"的不良导向,制约着高职教育吸引力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纠偏反正,实现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向"类型特色""综合评价""能力本位""多元评价"的逻辑嬗变已刻不容缓。面向未来,高职教育评价可遵循相应实践进路,取得关键领域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