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6)
2023(3103)
2022(2481)
2021(2619)
2020(2013)
2019(4714)
2018(4755)
2017(7111)
2016(5340)
2015(6192)
2014(6294)
2013(5265)
2012(4967)
2011(4892)
2010(5207)
2009(4413)
2008(4411)
2007(4298)
2006(4006)
2005(3849)
作者
(11833)
(9811)
(9581)
(9255)
(6234)
(4748)
(4591)
(4118)
(3757)
(3723)
(3454)
(3303)
(3300)
(3148)
(3126)
(3087)
(3059)
(2982)
(2857)
(2847)
(2842)
(2423)
(2374)
(2372)
(2339)
(2265)
(2253)
(2092)
(2041)
(2008)
学科
教育(19538)
中国(10625)
(9522)
经济(9513)
理论(8225)
管理(8173)
(6702)
教学(6632)
(5897)
企业(5897)
(5633)
(3772)
思想(3630)
发展(3571)
高等(3501)
研究(3456)
(3448)
政治(3440)
(3407)
学校(3404)
学法(3337)
教学法(3337)
技术(3263)
思想政治(3231)
政治教育(3231)
治教(3231)
改革(3221)
德育(3208)
学理(2926)
学理论(2926)
机构
大学(71097)
学院(66526)
教育(28270)
研究(25569)
(22139)
师范(22106)
师范大学(18300)
(16906)
(16753)
经济(16053)
管理(15611)
职业(14697)
科学(13946)
技术(12798)
(12777)
理学(12589)
(12550)
理学院(12288)
中国(12169)
管理学(11876)
北京(11864)
管理学院(11701)
研究所(11407)
教育学(11000)
职业技术(10075)
(9990)
(9840)
中心(9783)
(8731)
技术学院(8605)
基金
研究(35823)
项目(34490)
科学(28644)
教育(26963)
基金(20217)
社会(18901)
成果(18673)
编号(18594)
社会科(17498)
社会科学(17493)
课题(17144)
(15931)
国家(15570)
(15174)
(15169)
(15159)
科学基金(12529)
规划(12089)
(10972)
项目编号(10844)
(10382)
研究成果(10081)
(9948)
年度(9672)
教育部(9596)
(9589)
(9555)
阶段(9531)
重点(9514)
(9326)
期刊
教育(50034)
研究(33835)
中国(24941)
(22345)
经济(22345)
职业(13719)
技术(11627)
技术教育(9258)
职业技术(9258)
职业技术教育(9258)
(8300)
学报(8202)
大学(7686)
科学(6692)
(6519)
论坛(6519)
管理(5932)
高等(5442)
成人(5417)
成人教育(5417)
财经(5181)
学学(5180)
图书(4817)
高等教育(4775)
(4707)
职教(4674)
(4602)
(4417)
发展(3930)
(3930)
共检索到118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永华  张旭翔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属性,主要表现为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物理边界、社会边界和心理边界。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顶层机构设计、发挥职教集团跨界组织的资源整合优势,以及院校和企业对边界障碍的主动突破,实现对职业教育的共同参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翌鸣  张园园  
我国力图在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开放性、跨界性是其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特色目标的基本路径。开放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跨界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二者均是职业教育横向维度即宽度的扩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将二者相关联,在开放、跨界视域下研究职业教育在目标、服务、办学模式、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现实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本文从职业特征入手分析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并指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只有以职业性原则为根基,才能使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估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办学的特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应林  顾建军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跨越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以及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界。跨界的职业教育需要职业教育跨界研究。所谓职业教育跨界研究,是指研究者跨越与职业教育问题相关的各个"定界",探求它们对职业教育的作用规律,为职业教育的问题解决和实践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跨界的职业教育,必须以跨界的理性思维为基础。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探索以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趋势,《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涉及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未来的方向,涉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体制与机制问题,需要在教育机构的跨界——建立教育性企业制度、教育证书的跨界——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教育管理的跨界——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这3个方面有所突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添妙  陈勇  
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是继校中厂、订单培养、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等之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组织形态,对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意义深远。产业属性是产业学院的特有属性,影响着教育属性的方向、技术属性的层次、服务属性的范畴、职业属性的选择。产业属性外在表现为服务对象的专属特征、专业设置的链条特征、参与主体的引领特征、合作载体的实体特征。在实践探索中,产业学院建设应坚持纵向发展方向,实施精准培养,探索独立法人身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正江  
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建构与增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确立有助于使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范式成为一种所有研究者都参与其间的共同思考框架。思考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等问题,有助于我们在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内涵的基础上,重点从跨界性视角剖析其类型特色,并基于这种跨界特征提出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若干建议,为形成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提供前置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大源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一个法制化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而且这一办学模式跨越了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的比较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立法的永恒动力,跨界思维是职业教育立法的基本前提,而科学研究是职业教育立法的理性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勇安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呼唤职业教育大有作为。《职教法》即将修订,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将一一破解。若及时抚平"定界"的伤害,大力扫除"跨界"的障碍,实现职业教育"无界"融合的目标指日可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思琪  匡瑛  
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需要从更深的学理层面进行论述。从技术知识论的视角分析,技术知识不再是科学知识的附属,而因其具有的程序性与规则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整合性和跨界性,成为与科学知识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知识体系。技术知识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规定性作用,技术知识的本质决定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性,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职业教育是一项美的事业阅读美文,会使人陶醉,会令人神怡,会催人奋进。美文,多见于水木清华、未名湖畔、珞珈山麓、橘子洲头,在鼓浪屿的涛声里,在紫金山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丹丹  刘洁晶  
统一市场、建经济自贸区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后,其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社会、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碰撞、融合与提升,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成为自贸区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来看,RCEP地区的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在制度、文化和技术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从欧盟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为高效推动合作发展提出了跨越边界、部门和公私合作伙伴的治理方式,通过多方参与、多元互动、建立合作基金、项目化运作打破了国家界限,突破了行业部门的约束,建立了超政府的合作管理体制。鉴于此,RCEP地区在实现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中要成立跨界的合作机构、建立权威的治理制度体系、设立合作发展基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雨松  
明晰技工教育的"类"与"型",本质上是解决技工教育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从职业教育内涵、外延、功能三个维度分析,技工教育符合职业教育"类"属性;但在院校主体形态、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形态、人才评价形态、师资队伍形态等多个维度上,技工教育具有鲜明的"型态"特质,二者属于同一种类的不同形态。国家出台"符合条件技师学校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政策,意在通过纳入方式解决技工教育的非学历教育问题,从而间接实现"技—职"合流;通过技师学院对标高职院校,客观上促进"技—职"合型,在二者合流与合型过程中,技工教育将面临阶段性转型阵痛。因此,技工院校应该有道路经验自信和学习借鉴的胸怀,从尊重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和规定性出发,在内涵挖掘中相向而行,共同创造职业教育的整体生态效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延平  
职业教育公平是指所有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基本平等与对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尊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具有同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同等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并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守教育公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凸显普遍性与正义性的公平内涵。职业教育公平是对职业教育本体价值和普遍性的肯定,彰显着职业教育对社会处境不利群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