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4)
- 2023(7298)
- 2022(5785)
- 2021(5418)
- 2020(4435)
- 2019(10223)
- 2018(9993)
- 2017(17351)
- 2016(10739)
- 2015(12096)
- 2014(12229)
- 2013(11310)
- 2012(10251)
- 2011(9228)
- 2010(9753)
- 2009(8990)
- 2008(9316)
- 2007(8778)
- 2006(7938)
- 2005(7553)
- 学科
- 企(65465)
- 企业(65465)
- 业(58844)
- 管理(49112)
- 济(41376)
- 经济(41313)
- 财(20269)
- 教育(19862)
- 方法(18172)
- 业经(18072)
- 务(17169)
- 财务(17160)
- 财务管理(17154)
- 企业财务(16297)
- 理论(15401)
- 技术(14898)
- 中国(14241)
- 企业经济(11815)
- 数学(10803)
- 数学方法(10692)
- 划(10412)
- 和(10374)
- 策(10157)
- 制(10127)
- 技术管理(9956)
- 经营(9900)
- 体(9637)
- 决策(8209)
- 计划(7614)
- 经济理论(7608)
- 机构
- 大学(152087)
- 学院(151199)
- 管理(57972)
- 济(56812)
- 经济(55540)
- 理学(49002)
- 理学院(48475)
- 管理学(47949)
- 管理学院(47602)
- 研究(45806)
- 京(32452)
- 财(30101)
- 中国(30084)
- 教育(29811)
- 范(28440)
- 师范(28366)
- 江(26039)
- 财经(23719)
- 科学(23346)
- 师范大学(23083)
- 所(21615)
- 经(21306)
- 北京(21171)
- 州(20169)
- 职业(20073)
- 中心(19312)
- 技术(19280)
- 研究所(19043)
- 商学(17665)
- 商学院(17523)
- 基金
- 项目(86991)
- 研究(74911)
- 科学(72900)
- 基金(61351)
- 家(50001)
- 国家(49268)
- 社会(47129)
- 科学基金(44544)
- 社会科(44413)
- 社会科学(44398)
- 教育(43775)
- 省(36443)
- 编号(33165)
- 基金项目(31536)
- 划(31353)
- 成果(29081)
- 自然(26098)
- 课题(26015)
- 自然科(25580)
- 自然科学(25574)
- 自然科学基金(25224)
- 资助(23876)
- 部(21757)
- 年(21698)
- 规划(21260)
- 项目编号(21204)
- 创(20682)
- 性(20571)
- 重点(20496)
- 教育部(20409)
共检索到24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申家龙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既不能干扰职业学校的正常教学,也不能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状态,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应遵守的基本效率边界。要遵守这一边界,需要对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责任进行划分,即学校职业教育应承担通用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企业专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则需要企业自己承担或通过校企合作来完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晓
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收益边界是学生有收益。只有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达到了岗位最低需求标准,且能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工作时,学生才是有收益的,进而企业也会有收益。从这一边界来看,目前单纯以"实践教学"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收益甚微。要实现校企合作的收益并使校企深入合作,从产业需求侧来看,职业学校应主动寻求与具有中等技术含量、操作性不太强并具有职业阶梯性的企业进行合作;从人才培养供给侧来看,职业学校应承担通用知识的培养,并付出人力资本。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收益边界 收益 成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健 臧志军
职业教育公益性和企业逐利性决定了必须由政府出面推进职业教育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我国省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要求省级政府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此,统筹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省级政府的职责所在。省级政府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统筹中应准确定位,推动角色归位,承担起立法者、规划者、督导者、协调者和推动者的角色,从而实现对省域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统筹。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省级政府 统筹 角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杰 陈凤英 朱德全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程中,合作主体之间存在因利益博弈而引发的道德缺失现象。通过对单边利益与双边利益博弈的深层剖析,提出道德博弈是引领这两种利益走向平衡的良方。基于此,从投入鼓励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监管奖惩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出发,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道德博弈的策略建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利益 道德博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茂林
"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政府职能错位、参与办学的主体不协调以及校企双方利益保障机制缺失的弊端,遮蔽了学校与企业的主体性,形成缺乏效益的象征性合作。应该以"跨界思维"或"综合思维"的思路在职业教育中构建新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以学校为主体的政府、学校、行业与企业联动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共同体模式;企业与学校办学的一体化模式;集团化的多元主体共建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跨界属性 合作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智彬 石伟平
校企合作的深度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保障企业利益,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建设,利用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是各国主要的共同经验。基于我国的现实,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机制,形成校企"事业共同体",并通过逐步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校企合作以及回归企业办学模式,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是我们从国际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比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利庠 庞连义 张喜才
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效。然而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观念错位造成政策缺位;其次校企合作的职教体系还不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国情。这些问题造成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困境。本文提出了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体系。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问题 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远东
现行中央校企合作政策和地方校企合作立法已有数十个,部分政策法规已实施数年乃至十多年,应及时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借鉴其经验,认识其不足,填补其空白。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应当科学界定校企合作的定义、原则,并对校企合作专项资金、税收优惠、职工教育经费等核心制度予以完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立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祖光
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活动,并结合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子课题研究,我们在北京、天津、江苏等地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召开了8个行业、企业座谈会,并向135个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还考察了温州的眼镜商会和超达阀门有限公司,就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问题进行了调研。以下报告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深化改革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璐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境外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如美国的"校企契约"、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企业访学"以及我国香港"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各国(地区)在校企合作中的共有经验与特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外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比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丽娜
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校企合作这一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诸如美国的"校企契约"、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企业访学"以及我国香港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模式。比较分析各国或地区在校企合作中的共有经验与特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保障企业的自身利益,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快速、有序发展。
关键词:
国际比较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行业协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雪梅 周红利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本质上是一种组织合作,其具有开放的合作过程、开放的组织边界、开放的组织交往等特征。其中,学校和企业都是合作的主体,要形成自由的合作进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合作主体间交往的平等性和行动的自主性,本着互相信任和尊重的理念,真诚开展合作。为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面向组织任务的服务管理机制、面向组织目标的信任整合机制和面向多元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组织合作 运行机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托马斯·雷明顿 杨钋
职业教育发展制约了一国技能形成体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匹配技能供求已构成对不同发展水平社会的严峻挑战;若供求双方怀疑技能投资能否带来积极回报,教育和培训的社会和私人回报就可能因投资不足而有所损失。针对技能市场失灵,中美俄三国均制定了明确的国家政策来协调企业与教育机构的激励机制,以弥合技能形成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本文首先回顾了三国支持技能供求匹配的全国性政策,之后聚焦于国家内部的区域创新,并基于"资本主义多样性"文献与三个国家若干地区的实地调研,以技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基础,发展出对技能形成领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的分类方法,并尝试解释各种合作模式之间的差异。本文强调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两大重要因素——吸引企业和教育机构参与技能合作的因素和影响校企合作特征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讨论有助于完善我国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有关国家和地方政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智彬 石伟平
校企合作的深度是决定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保障企业利益,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建设,利用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是各国主要的共同经验。基于我国的现实,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机制,形成校企"事业共同体",通过逐步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校企合作以及回归企业办学模式,形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是我们从国际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比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沛富 闫智勇 郑晶珂
我国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已经步入误区:在认知层面,校企合作相关概念的分化造成了理解歧异;在行动层面,追求合作形式淹没了对合作本质的探索;在策略层面,外部归因导致了改革创新的惰性思维。追溯校企合作的历史轨迹并分析校企合作的相关概念后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其相关概念的衍化表明了合作式职业教育各主体间的合作层次和相互关系;任何合作式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确保满足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内在要求。因此,校企合作中的职业院校不能仅仅寻求外部改革策略,还应该挖掘自身潜力从内部寻求改革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