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783)
2022(700)
2019(1169)
2018(1161)
2017(2227)
2016(1293)
2015(1452)
2014(1553)
2013(1564)
2012(1519)
2011(1544)
2010(1700)
2009(1790)
2008(1873)
2007(1989)
2006(1834)
2005(1746)
2004(1726)
2003(1925)
2002(1987)
作者
(4609)
(3948)
(3705)
(3552)
(2483)
(1835)
(1698)
(1540)
(1484)
(1426)
(1423)
(1380)
(1380)
(1326)
(1200)
(1165)
(1161)
(1155)
(1112)
(1024)
(1005)
(997)
(939)
(929)
(919)
(886)
(867)
(834)
(763)
(763)
学科
(6449)
经济(6441)
管理(4643)
(4013)
(3911)
企业(3911)
(2832)
理论(2792)
教育(2310)
方法(2040)
中国(2035)
(1796)
业经(1795)
(1694)
(1659)
(1369)
金融(1368)
(1338)
(1309)
银行(1309)
(1273)
(1264)
(1253)
(1174)
图书(1040)
技术(1036)
经济理论(1036)
体制(999)
书馆(997)
图书馆(997)
机构
大学(28632)
学院(26646)
(9092)
经济(8841)
研究(8653)
管理(7608)
中国(6382)
(6254)
(5912)
理学(5854)
(5751)
师范(5744)
理学院(5742)
管理学(5629)
管理学院(5560)
科学(5324)
(4821)
(4761)
师范大学(4645)
财经(4536)
研究所(4149)
北京(4113)
(4108)
(3948)
(3903)
教育(3759)
中心(3266)
财经大学(3149)
经济学(3010)
(2885)
基金
项目(11722)
研究(9866)
科学(9081)
基金(8129)
(6689)
国家(6593)
社会(6187)
社会科(5804)
社会科学(5801)
科学基金(5350)
教育(4906)
成果(4855)
(4277)
编号(4236)
基金项目(3902)
(3840)
课题(3311)
资助(3237)
(2831)
(2774)
(2754)
项目编号(2722)
重点(2694)
自然(2689)
自然科(2619)
自然科学(2619)
(2579)
(2575)
自然科学基金(2573)
阶段(2572)
期刊
(14207)
经济(14207)
研究(11454)
教育(5956)
(5681)
学报(5548)
中国(5430)
大学(4225)
科学(4199)
财经(3792)
学学(3695)
管理(3366)
(3298)
图书(3102)
(2674)
书馆(2601)
图书馆(2601)
(2358)
金融(2358)
问题(2167)
技术(2040)
(1957)
(1741)
(1738)
论坛(1738)
经济研究(1660)
业经(1626)
社会(1598)
农业(1521)
财经大学(1447)
共检索到46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飞海  
作为一名有着满族"旗人"裔脉身份记忆的现代平民作家,老舍的散文创作始终流露出浓厚的伦理意识。其具体形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抗战风云所激荡的政治氛围下,对"国家至上"原则的坚守;二是基于个人平民的身份记忆,不忘对日常的世俗人伦关系进行细致的摹绘;三是因濡染现代思潮,老舍终其一生对个体生命的本真和自由进行了不懈的追寻。多重伦理形态的书写,在彰显老舍深厚而博大的伦理情怀时,也可管窥其伦理认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所呈现的复杂内涵与特色。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飞海  
作为一名有着满族"旗人"裔脉身份记忆的现代平民作家,老舍的散文创作始终流露出浓厚的伦理意识。其具体形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抗战风云所激荡的政治氛围下,对"国家至上"原则的坚守;二是基于个人平民的身份记忆,不忘对日常的世俗人伦关系进行细致的摹绘;三是因濡染现代思潮,老舍终其一生对个体生命的本真和自由进行了不懈的追寻。多重伦理形态的书写,在彰显老舍深厚而博大的伦理情怀时,也可管窥其伦理认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所呈现的复杂内涵与特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柳树林  
我喜欢读散文,总觉得有百读不厌之感.散文,形散而神凝,好像淙淙溪流,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倾诉着沧桑的变幻.其实,一篇好的散文,何尝不是一篇意境深远的好诗呢?诗贵凝练.散文的文笔也是那样的幽美而凝练.散文是不散的.你读过鲁迅的散文吗?每读一次,总觉得有新的感受,新的启示,总觉得新鲜,总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有如听了一篇新的乐章,读了一束优美的诗,使人在这种感受中,体验到辛酸的讽刺,淋漓的嘲骂,泼辣,诙谐而幽默.你读过朱自清的散文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海峰  
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作家钟怡雯因其"混血"的特质故而拥有独特的三重地域经验——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与中国广东。多重的地域经验所带来的必然是身份的暧昧模糊,中华文化与马来意识在她身份建构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拉扯,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与中国广东都是钟怡雯生命中具有不同意义的"原乡"。钟怡雯怀着原乡情怀穿行于其间,探寻超越原乡迷思而重建文化身份的可能途径。钟怡雯散文的地域书写也为新一代马华作家的创作提供一种有益借鉴: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地域经验的叙事来摆脱原乡的迷思,进而重建自我身份,重写自身未来的发展与走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邹小华  
宋初名臣张咏创作的84篇散文,初步彰显出宋代散文的艺术气质,具有独特的艺术精神:一是文以助治,彰显尊主庇民之道;二是健而有骨,彰显自然流畅之道;三是长于议论,彰显汪洋弘深之道。其独特艺术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时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汤琛  
冯至散文的诗性品质表现形而上的超验意味,和冯至作为诗人的性格气质、趣味才情和美学追求紧密联系一起;在外在表象中,诗性一直流荡于冯至散文中的意境的构筑、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诉求中,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整体上的散文诗性美。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慧  
三毛的散文崇尚真实,贴近生活。其语言风格表现为:本色与精工的结合,自然朴素,文雅动人;趣味与生动的相遇,幽默风趣,生动传神;诗意与哲理的交融,情感浓郁,富有哲理。三毛以其诚挚淳美的散文语言,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平  
苏过的散文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文体种类繁多,其文章以议论见长,借此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他的文章善用典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语言质朴凝练,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立春  
何谓生态公民?生态公民何以蕴含伦理精神、何种伦理精神以及如何培育这样的伦理精神?这些问题试图从深层回答生态公民如何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以及如何实现知、情、意、行之贯通等现实难题。从伦理学视角观之,这种使生态公民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且知行合一的动力就是伦理精神。伦理学维度中的"精神"指向"良知","伦理精神"是指"具有普遍性的良知"。生态公民以生态共同体之和谐、稳定、美丽为出发点彰显了人类的"普遍性良知"与"共有之善",共善—幸福—和谐是其精神追求,集体记忆—主体觉醒—学会伦理地思考是培育生态公民精神的根本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永尧  
一、财政伦理是公共伦理 财政伦理根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的财政关系之中,以其作为母体,滋生出“我”这一的主体与“他人”主体的关系,并主宰着财政活动。财政伦理主体与一般伦理学意义的主体相比,具有模糊性的特征。财政伦理通过财政经济活动,体现国家伦理和公民伦理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伦理关系中,财政伦理的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永尧  
最适税收理论运用了福利经济学的工具,在传统的税制设计目标的论述中增加了分析的力度。但是,它拘泥于经济学上的功利主义福利分析方法,仅仅涉及一个人怎样在不同的时间里分配他的满足,而不关心满足的总量怎样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仅仅考虑人的需求,而不考虑环境的需要,助长了税收经济主义的倾向,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蓄意破坏,税收公平性的失调。税收效率固然重要,但正义和可持续性也必不可少。必须在生态哲学观基础上研究我国的税收制度,才能促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我们的税收命题不仅仅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应该是"取之于民和自然,用之于民和自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永尧  
会计伦理人和经济人的内在统一构成了会计伦理人假设的伦理基础。会计伦理人是会计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会计科学体系的基础。会计的其他假设、原则和方法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会计学就是一部会计伦理学。会计人是伦理人,每个人要成为会计之前必须接受伦理学教育。诚信危机是社会现象,决不是单单会计人员问题。大规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许会有些意义,但这决不是问题所在,一个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维国  李伟  姚大伟  
当前企业界普遍存在着商业伦理迷失的问题,传统儒家德性主义商业伦理、西方利己主义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由于都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分离,无法给出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式。因此,只有对现代商业伦理进行重塑,才能为两者找到共赢的通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教育伦理特性即在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同存在的体现教育本性的道义假设和伦理精神。考察教育的历史和现实 ,可以发现 ,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是人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文化共享和文化私有、文化独占相对立 ,强调把文化财富传递和传播给他人 ,让大家共同享有文化进步的成果。它的一般要求是 :努力丰富文化共享的资源 ,扩大文化共享的人群。育人成才体现着教育的基本宗旨 ,强调对人发展的关爱和对人成长的促进。在现代社会 ,它的基本要求是 :发展人的主体性 ,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 ,从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