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3)
2023(5255)
2022(4203)
2021(4192)
2020(3294)
2019(7443)
2018(7521)
2017(12207)
2016(7781)
2015(8736)
2014(8333)
2013(7373)
2012(6796)
2011(6434)
2010(6882)
2009(6358)
2008(6328)
2007(5996)
2006(5457)
2005(5006)
作者
(18607)
(15296)
(15139)
(14461)
(9706)
(7434)
(6992)
(5994)
(5741)
(5704)
(5218)
(5093)
(5038)
(4990)
(4841)
(4647)
(4539)
(4525)
(4482)
(4477)
(4136)
(3687)
(3613)
(3598)
(3588)
(3504)
(3428)
(3353)
(3056)
(2996)
学科
管理(20894)
教育(19639)
(18913)
(18875)
经济(18854)
(17416)
企业(17416)
中国(13217)
技术(12194)
理论(9308)
技术管理(8616)
(7218)
教学(6787)
方法(5787)
(5607)
业经(5404)
(5146)
(5061)
(4962)
(4428)
银行(4423)
发展(4404)
研究(4315)
(4285)
(4280)
(4261)
金融(4260)
数学(3949)
数学方法(3812)
思想(3731)
机构
大学(105617)
学院(98814)
研究(38104)
(33256)
经济(32319)
管理(30689)
教育(29496)
(25709)
师范(25644)
理学(25327)
理学院(24905)
管理学(24408)
(24178)
管理学院(24148)
中国(22335)
师范大学(21287)
科学(20619)
(18567)
(17440)
(17305)
研究所(16596)
北京(16530)
中心(15332)
技术(13993)
(13893)
职业(13713)
(13506)
财经(12998)
(11680)
教育学(11425)
基金
项目(56787)
研究(51953)
科学(47024)
基金(37182)
教育(32350)
社会(31057)
(30839)
国家(30376)
社会科(29121)
社会科学(29113)
科学基金(25561)
(23788)
编号(23360)
成果(23024)
(22059)
课题(20274)
基金项目(18185)
(17269)
规划(15342)
(15177)
项目编号(14524)
重点(14417)
(14359)
(14150)
创新(14037)
(13773)
资助(13638)
教育部(13408)
自然(12981)
(12793)
期刊
教育(50622)
研究(45753)
(40371)
经济(40371)
中国(31654)
(14072)
管理(13404)
技术(13137)
学报(12091)
职业(11754)
科学(11266)
大学(11012)
(8845)
(8219)
金融(8219)
(8153)
论坛(8153)
学学(8123)
财经(7791)
技术教育(7623)
职业技术(7623)
职业技术教育(7623)
图书(6916)
(6865)
高等(6183)
经济研究(5955)
农业(5891)
业经(5553)
(5492)
科技(5480)
共检索到17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以领薪水为生的白领构成了美国的新中产阶级,它以组织形式上的科层制、以文化上"数字意识"为代表的技术理性、以经济上"消费就是一切"的"消费前卫"态度、以政治上的"疏离"与"冷漠"的"后卫政治"姿态为典型特征,进而影响到了整个20世纪美国社会的社会观念与社会心理,成了以教育政策为核心的社会公共政策的源头之一,对教育的组织制度、知识内容的筛选、教学过程的建构、教师资格的认定以及整体教育改革的走向发挥了巨大的"向心力"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露茜  
学界已有研究对《国防教育法》存在一定的误读。《国防教育法》并非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苏联人造卫星升空的应激反应,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政府调整战时的教育政策,实现"强政府"与"强市场"联合、扩大对教育的干预的必然趋势;而对"科学"的强调也并非是政策托辞,它一方面反应了新中产阶级崛起、进而实现自身身份定位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承载着"强政府"与"强市场"的联合在社会结构中的实质定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峻  
美国“中产阶级”及其经济地位的初步分析刘峻美国的“中产阶级”在美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他们人数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大,可以说,他们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影响。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现状将有助于我们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灿荣  
2011年11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29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分析,"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爆发,源于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持续低迷和后危机时代美国政治生态的逐步恶化,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困境。目前,该运动可能在大约一个月后不了了之,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运动深化发展,最终促使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转变的可能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萌萌  
目前,中国正成为世界重要而且快速增长的新奢侈品消费市场,而中产阶层正逐渐成为新奢侈品的消费主流。本文在对中产阶级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其群体特征,分析了其社会导向下的新奢侈品消费动机(炫耀、领先、从众、社交)和个人导向下的新奢侈品消费动机(表现内在自我、自我享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琼  
中产阶级是工业化后期的产物,具有高科技的资源禀赋和人口比例优势等社会特征,因此,不能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或民营企业家就是中产阶级。在我国中产阶级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和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大力发展教育和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目的的新农村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晓枫  
面对纷扰的政局和迷惘的前景,移民祖国大陆将是大选后台湾中产阶级的直接效应。福建应该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积极应对,在吸纳新一轮台湾移民热潮中有所作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莹玉  
随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西方学者利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现象和新特点提出了形形式式的资本主义变形理论。“中产阶级化”则是他们关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形理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极力鼓吹“西方社会正变成一个巨大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要吞并下层阶级并迅速扩大”。他们甚至断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宜勇  
瑞典和德国均有相当庞大的中产阶级。促进中产阶级形成的因素,有培育中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基础,有法律教育制度。中产阶级目前面临的问题,税收负担重,要求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缓解失业冲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蓓  
中产阶级的消费观念是中国消费主流趋势的代表,其固有的消费主义思想、奢侈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享乐主义思想和超前性消费理念,及其所引发的代际不公平和造成的代内不公平,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消费观念中融入生态消费意识、绿色消费意识、适度消费意识、责任消费意识、公平消费意识,才能使中产阶级承担起低碳社会责任,做低碳消费方式的推动者,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消费作出应有贡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边艳  周春山  张国俊  
西方国家中产阶级整个研究进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中产阶级概念、形成原因,以及中产阶级聚居区等;20世纪60-80年代,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中产阶层化与内城居住选择以及中产阶层化形成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重点集中在中产阶级概念再界定、中产阶层化形成机制的再讨论、创新阶层、中产社区与社会空间公平、消费行为、政治作用与环保意识等方面。本文结合中国中产阶级研究概况,参照西方相关研究,建议今后应重点关注社会转型下中产阶级形成机制、阶层特征、中产阶级聚居区以及中产阶层化等方面。
[期刊] 求索  [作者] 袁弋胭  
自愿社团具有积累社会资本及促进政治参与的民主功能。在社会资本理论视阈中,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自愿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民主参与文化,具有自治性、自律性、开放性、民主性特征。自愿社团文化有利培养公民美德和中产阶级的民主参与能力,是促进英国民主体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田野   李刚  
“服务中产阶级”政策是拜登政府的执政重点,其政策框架包括社会政策议程、国内经济政策议程以及国际经济政策议程。“服务中产阶级”政策的进展,反映了美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影响深远。当前,大国竞争与政治极化是美国政治生态的最重要特征,影响并塑造着美国的内外政策。一般而言,一项政策的大国竞争属性越强,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就越小,两党在该项政策上就越可能达成共识;一项政策大国竞争属性越弱,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就越大,两党在该项政策上就越不可能达成共识。社会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弱,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大,进展寥寥;国内经济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中等,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中等,推进艰难,但有一定进展;国际经济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强,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小,进展顺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