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7)
- 2023(4165)
- 2022(3373)
- 2021(3416)
- 2020(2873)
- 2019(6775)
- 2018(6573)
- 2017(12225)
- 2016(6541)
- 2015(7703)
- 2014(7475)
- 2013(7640)
- 2012(7364)
- 2011(7157)
- 2010(7020)
- 2009(6824)
- 2008(6762)
- 2007(5906)
- 2006(5281)
- 2005(5066)
- 学科
- 济(32578)
- 经济(32541)
- 管理(15395)
- 方法(14078)
- 业(13783)
- 数学(12527)
- 数学方法(12470)
- 中国(12440)
- 企(10204)
- 企业(10204)
- 贸(9454)
- 贸易(9448)
- 易(9332)
- 农(7265)
- 制(6373)
- 财(6164)
- 学(6016)
- 关系(5802)
- 银(5757)
- 银行(5757)
- 融(5729)
- 金融(5728)
- 行(5649)
- 业经(5370)
- 出(5265)
- 发(4703)
- 环境(4696)
- 体(4576)
- 农业(4481)
- 和(4421)
- 机构
- 大学(109637)
- 学院(102392)
- 济(53886)
- 经济(53263)
- 研究(43363)
- 管理(34857)
- 中国(34003)
- 理学(29168)
- 理学院(28763)
- 管理学(28534)
- 管理学院(28312)
- 京(24615)
- 财(23719)
- 科学(22142)
- 所(21849)
- 研究所(19826)
- 经济学(19228)
- 财经(19228)
- 经(17797)
- 中心(17472)
- 经济学院(17214)
- 北京(16852)
- 范(16332)
- 师范(16282)
- 院(14648)
- 财经大学(14395)
- 师范大学(13902)
- 江(13194)
- 科学院(13108)
- 农(12620)
- 基金
- 项目(61590)
- 科学(49839)
- 基金(48210)
- 研究(47801)
- 家(41898)
- 国家(41610)
- 科学基金(34614)
- 社会(33765)
- 社会科(32148)
- 社会科学(32142)
- 基金项目(23948)
- 教育(22204)
- 资助(20421)
- 自然(19170)
- 自然科(18764)
- 自然科学(18758)
- 自然科学基金(18485)
- 省(18317)
- 划(17843)
- 编号(17340)
- 中国(17337)
- 部(16639)
- 成果(16418)
- 国家社会(15778)
- 教育部(14867)
- 重点(14270)
- 发(13449)
- 人文(13246)
- 社科(12925)
- 性(12845)
共检索到165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段晓蕊
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对于中国崛起问题存在着多种认知,我们既要认识其中的主流认知,也不应忽视其中的非主流认知。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综合地分析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首先,中国崛起还需要很长时间。其次,中国有和平崛起的可能,但不一定会实现和平崛起。第三,中国崛起对美国而言利弊双收。最后,中国不太可能推翻现有世界秩序。
关键词:
中国崛起 美国 认知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迈克尔·赫德森 邓郎 刘元琪
作为与黄金脱钩的世界货币,美国倚仗美元霸权绝对的融资优势,可以轻松地收购世界各国经济的关键部门,支撑为维护帝国而花费的庞大军事开支。在当前美国等西方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之际,国际金融资本的下一步目标直指中国。美国对中国发动经济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取得对中国经济制高点的控制权,从而取得对中国资产的控制权,这既可以消除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威胁,又可以享有中国经济增长的好处。美国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步骤是要中国放弃金融主权,进一步推动金融自由化。这是美国对中国发动汇率战的真实背景。为应对国际金融资本的进攻,中国应采取包括回购外资企业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维江
本文主要从器物、货币、制度、观念四个层面来刻画中国崛起的进程及其对外影响。从器物层面看,中国30多年来在经济规模、科技水平、军事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有所增强;从货币层面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人民币正在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从制度层面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有所扩大,参与创设国际机制的能力也在提高;从观念层面看,中国倡导的基础设施优先、自下而上的改革和发展理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同。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世界影响 综合衡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建荣
论中国崛起世界级大城市的条件与构想杨建荣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作为世界经济现实发展重心的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经济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在新旧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赵晓 柳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关志雄
围绕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日本国内的舆论最近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久以前占主流地位的“悲观论’在退潮,取而代之的是“乐观论”,现在更演变为“威胁论”。担心人民币贬值的论调不知不觉地为期望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所代替。以《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为代表的粮食不足论,现在却被认为中国的廉价农产品对日本的农民造成严重威胁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广谦
1978年改革以来的30年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主要产品产量以及世界排名,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国的快速发展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称赞,也引起了全球经济界、政界和学界多角度的思考。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从"欧美模式"到"中国模式",既是人们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认识上的巨大变化,也是中国崛起震动国际社会的必然反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时殷弘
文章从大战略的角度,对“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战略机遇和条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崛起关系到中国的基本走向和未来命运,中国在21世纪初期面临的基本战略机遇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允准性”条件,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和平崛重在历史性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视角,通过贸易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中国崛起对东亚生产网络的影响。结论显示,中国在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过程中,逐渐崛起为东亚制造中心,削弱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网络影响力。同时,中国崛起的竞争效应推动网络成员乃至网络整体的专业化层次提升。借助与中国在产品内分工各流程的衔接合作,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联系进一步强化。此外,中国演进为东亚出口平台,使得东亚生产网络对世界市场出口的"双边贸易"转变为经由中国的"三角贸易"模式。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产品内分工 东亚生产网络 重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尔升 明旭 徐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陆域资源日益枯竭,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海洋文化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国的崛起同样得益于海洋文化的扩展,文章通过建立文化—语言—制度—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构造了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静态与动态两种面板数据模型,将海洋文化扩展从三重维度纳入一个经济系统。研究发现,对外开放提高了海洋文化的地位,带来海洋文化全方位扩展,并改变全社会语言生态,促成全新的公共政策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并通过梯度效应、层次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中国崛起。文章希冀在海洋世纪到来的新时期,中国快速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全方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
中国崛起 海洋文化 制度变迁 沿海地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牛军
本刊这里发表《“中国崛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从战略角度看中国的“国际经济摩擦”时期》和《对当前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思考》三篇各自代表一家之言的文章,意在强调中国确立明确的国家大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希望引起讨论和争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臧旭恒 李扬 贺洋
本文通过探讨世界近代经济史上两次典型的经济增长中心转移过程所呈现的显著特点,结合近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标志性事实,从经济的整体实力、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地位、对外资的吸引力、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变化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带动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提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但尚未完成第三次经济增长中心的大迁徙,预期世界经济将逐步转向双元驱动和多元格局,中国将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爱德瓦尔多·劳拉 黄志强
本文比较了中国和拉美经济增长的条件,对有关中国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取代拉美地位的担心作出了评价。中国的优势包括经济规模巨大、宏观经济稳定、充裕的低成本劳动力、迅速扩张的硬件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能力等。中国的不足则是由于市场和政府间不充分的隔离造成的,包括较为薄弱的公司治理、僵化的金融体系和储蓄资源的错误分配。无论中国还是拉美,都在一些重要方面存在不足:法治薄弱、腐败、教育水平低而且分布极不均衡。
关键词:
拉美 中国 经济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宋国友
中国大国崛起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安全、经济和政治等领域都有表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能够从不同方面帮助中国应对这些挑战,维护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坚持合作理念,尤其要注重和美国的合作,避免中美对抗,为一带一路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一带一路 中美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